從去年開始,倫敦自然博物館就在重新布置入口大廳內(nèi)的展品。其中陣仗最大的一個調(diào)整就是用一副藍鯨骨架標本取代在大廳里站了一百多年的巨型恐龍骨架Dippy。
7月13日,這副藍鯨骨架的標本終于正式亮相了,它全場25米,由一條1891年擱淺在愛爾蘭海岸的母鯨制成。博物館館長迪克森爵士說,這條母鯨出生時,全球的藍鯨族群仍有25萬之多。但一個世紀后,人類的濫捕濫殺導致藍鯨幾乎絕種。在1966年全球達成保育共識前,全球剩下的藍鯨可能不足千條。
為了迎接博物館大廳的新主人,自然博物館還舉辦了一場名為“希望”的展覽,同時展出長頸鹿骨架、美洲乳齒象骨架、曼特爾龍骨架等。
提香的時代
6月9日到8月20日,俄羅斯莫斯科普希金藝術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名為《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的特殊意義》的油畫作品展。這場展覽的23件展品全都來自提香、廷托雷托、委羅內(nèi)塞這3位文藝復興時期活躍于威尼斯的藝術家。在后世眼中,他們的地位與意大利三杰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相當。
文藝復興期間,威尼斯共和國是意大利境內(nèi)最強大的城邦。那時,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追求財富、個性發(fā)展以及實用主義的世俗精神,它也因此被看作最早的近代國家之一。獨特的文化也孕育了一種特殊的藝術流派,即以威尼斯畫派。他們吸收了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的精華,但大膽在色彩上創(chuàng)新,使畫作更為生動明快,同時人物背景的風景比例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