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科
華盛頓時間6月1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宣布退出旨在遏制全球變暖的《巴黎氣候協(xié)定》(簡稱《巴黎協(xié)定》),全球一片嘩然。有報道說,特朗普此舉讓他成為全世界唯一否認全球變暖的國家元首,也讓美國成為唯一否認氣候變暖的國家。
2015年12月12日,195個國家代表在《巴黎協(xié)定》上簽字,這是國際社會經過近30年艱苦卓絕的氣候變化談判才達成的難得成就。就連被認為在國際社會上備受孤立的朝鮮都表態(tài)支持,并在協(xié)定書上簽字。
2016年11月4日,《巴黎協(xié)定》正式生效。然而,僅僅過了半年時間,世界頭號強國便反悔棄約,給這個“有史以來生效最快的多邊國際條約”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應該說,特朗普這樣做,并非心血來潮的魯莽之舉,除了在政治、經濟方面打的“小算盤”外,他和他的支持者團隊乃至共和黨內部一直對“全球變暖”持懷疑態(tài)度。早在總統(tǒng)競選階段,特朗普就指責全球變暖是一個騙局。
全球變暖真的是一場騙局或是一個陰謀嗎?如今,美國已經從《巴黎協(xié)定》的“坑”里跳了出來,我們要不要也緊跟著跳出來?
科學家的共識
對于氣候變化,在過去30年里,科學家們的觀點是明確和基本一致的,其主要內容為:全球正在變暖,并且有加速增暖跡象。這次變暖是溫室效應所導致的,溫室氣體增加來自于人類活動的化石燃料燃燒,所以,必須采取應對措施,否則,全球變暖會引起災害性結果。
科學家們的上述觀點在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的評估報告中有明確數值依據:
1880~2012年間,全球氣溫上升0.85℃。而氣溫每上升1℃,糧食產量就下降約5%。1981~2002年間,由于氣候變暖,全球玉米、小麥和其他主要作物的產量均每年大幅下降4000萬噸。
全球變暖導致海洋升溫,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1901~2010年,由于變暖和海冰融化,全球海洋面積擴大,海平面平均上升19厘米。自1979年以后,北極的海冰面積以每十年107萬平方千米的速度縮小。
以目前的溫室氣體濃度和排放水平來看,除非出現異常情形,否則,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很可能比1850~1900年高出1.5℃。氣溫升高使海洋變暖,海冰將繼續(xù)融化,預計到2065年,海平面將平均上升24~30厘米,到2100年,平均上升達到40~63厘米。即使現在停止排放,氣候變暖的多方面效應也會持續(xù)幾個世紀。
自1990年以來,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幾乎上升了50%。2000~2010年這十年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長速度高于此前30年中任一個十年的增長速度。
目前,人類還有可能通過一系列科技手段和活動、行為改變這一趨勢,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yè)化前平均氣溫之上2℃以內。如果進一步在制度和技術上出現重大變革,把全球暖化控制在2℃之內的機會就會超過一半。
對于以上問題,科學界的認識是一致的。以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關于氣候變化的第五次評估報告(AR5)為例,有包括63個國家的209位頂級科學家參與了這一項目,來自39個國家的50名書評主編和來自于32個國家的600位科學家參與撰寫,總共引用了9200篇文章的研究成果。在報告撰寫完的第一輪評閱階段,來自47個國家的659名專家評閱人給出了2萬多條評論和修改意見;在第二論評閱階段,來自46個國家的800名專家評閱人和26個政府機構給出了3萬多條評論和修改意見??梢哉f,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暖,是經過全球科學家充分論證并從科學上充分認識的問題。
雖然背后有大量的長時間工作,但是科學家努力使公眾一目了然。以英國東英吉利大學氣候研究中心(CRU)的全球溫度序列為例,其采用了陸地上多達4800個測站的逐月溫度序列。盡管在19世紀中期的時候,陸地測站數目比較少;但是,從1951年以來,測站數據迅速增加到4500個以上。海洋上的觀測則采用了大量商船和軍艦的海洋表面溫度觀測序列,在1980年以后包含了眾多的固定和漂浮的浮標觀測??茖W家對這些數據逐一進行訂正和標準化處理,所以最后綜合呈現的結果是有權威性的。圖1和圖2即為兩個機構各自獨立給出的全球溫度變化的序列。
一條令人心悸的曲線
對于引起變暖的溫室氣體觀測,主要涉及二氧化碳。關于二氧化碳含量觀測,最權威的是美國夏威夷莫納羅亞觀測站的觀測。
在第一次國際地球物理年(IGY,1957~1958年)期間,30歲的查里斯·大衛(wèi)·基林(Charles David Keeling)獲得IGY項目資助,從1958年開始,在夏威夷的莫納羅亞觀測站(海拔為3397米)進行二氧化碳觀測,這一觀測一直持續(xù)至今。2005年6月20日,基林去世,該項目由他的兒子、化學家拉爾夫·基林繼續(xù)。
查里斯·大衛(wèi)·基林終生的觀測留下了一條被稱作“Keeling曲線”的二氧化碳變化曲線。2015年,美國化學學會把Keeling曲線評選為“國家化學史里程碑”,在美國大氣海洋局莫納羅亞觀測站和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都有專門的紀念牌匾。
這條曲線揭示出過去半個多世紀全球二氧化碳的持續(xù)增加。作為最重要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吸收地表面向上的長波輻射,對地球起到保溫作用。穩(wěn)定的二氧化碳水平是地球氣候保持基本穩(wěn)定的基礎;然而,二氧化碳迅速增加帶來的則是對全球增暖的擔心和恐懼。
從1958年的315ppm(ppm為百萬分之一濃度)到今天的411ppm,全球的二氧化碳濃度已增加了30%。進入21世紀以來,Keeling曲線以每年2.2ppm的速度快速增加,疊加在長期增加趨勢上的還有振幅為5ppm的年循環(huán),其中5月有一年里最大值,9月有一年里的最小值。
Keeling曲線的變化就像地球的心跳一樣,每跳一次,數值增加一點,全球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就增強一些。
反對者與攪局者
應對全球變暖所提出的措施和政策,影響的產業(yè)非常龐大,首當其沖的是石油化工、火力發(fā)電、汽車制造業(yè)和采掘業(yè)等行業(yè);這些產業(yè)規(guī)模龐大,其中不乏頗具影響力的“巨無霸”企業(yè),如??松梨?、殼牌、英國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等,它們中的任何一個都富可敵國:??松梨谑兄?400億美元,殼牌市值2100億美元,英國石油市值1100億美元,還未上市的沙特阿美,估值則在萬億美元以上。
因而,自從全球變暖的概念提出以來,反對、質疑甚至攪局的聲音幾乎沒有停止過。在這背后,不乏一些“巨無霸”企業(yè)的影子。1998~2014年,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贊助反氣候變化組織的總經費達3092.5235萬美元,每筆經費可以在http://exxonsecrets.org/網站上查詢到。這個網站的創(chuàng)辦初衷是揭露那些從事反對、質疑全球變暖的有關組織和個人從??松梨谑凸灸玫搅硕嗌儋澲?。實際上,為全球變暖的反對者、質疑者和攪局者們提供經費支持的“巨無霸”企業(yè),又何止??松梨谑凸疽患?。
熟悉辯論的人都知道,要反對一件事情,總是能找到理由的,懷疑科學數據、科學機理、模式可信度、經濟收益,乃至拋出陰謀論、人文情懷等……甚至混淆是非也是個可選方案。
這些反對者、否認者、懷疑論者以及誤導者們,通過各種渠道從相關企業(yè)接受資助,要么著書立說,要么在電視節(jié)目中拋頭露面,成為各種“紅人”,獲得不菲的收益。
反對氣候變化的人絕大多數并非氣象、氣候或者環(huán)境專業(yè)出身,很多沒有科研經歷,甚至絕大多數沒受過自然科學的訓練;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們的影響力,因為公眾并不喜歡循規(guī)蹈矩的事情,他們喜歡娛樂、驚天的陰謀論的故事、爆炸性新聞、危言聳聽的預言等。
基于此,反對者和質疑者們喜歡把全球變暖包裝成驚天大陰謀:“全球變暖是美國等發(fā)達國家遏制中國發(fā)展的陰謀。”“全球變暖的概念是被中國人而且為中國人編造出來的,目的是為了讓美國的制造業(yè)失去競爭力?!薄叭蜃兣褪且粓鰪仡^徹尾的、很燒錢的大騙局?!薄叭蛟雠侨蚩茖W家的共謀。”“溫室效應理論被人為篡改。”
也有反對者和質疑者喜歡給公眾“算經濟賬”:“應對全球變暖扼殺了工作崗位?!薄凹词箯默F在起限制二氧化碳排放,也不會產生大的差別?!薄跋拗贫趸紝洕泻??!被蛘呤谴蟠颉氨榕啤保骸皻夂蜃兓瘧岩烧撜呔褪墙裉斓馁だ??!被蛘咄其N“不可知論”:“沒有完全確定的科學——連牛頓、愛因斯坦等的理論都是不斷修正的,現在的氣候學家怎么能確切地說全球變暖這件事呢?!薄翱茖W家連預報天氣都不準,何況預測未來百年的氣候。”或者認為不值得大驚小怪:“人類成功地經歷了過去的氣候變化。”“歷史上,北極海冰的范圍比現在還要小?!薄盁崂撕涂崾钤跉v史上比比皆是?!薄叭祟惢顒佑绊懭驓夂蚍矫嫖⒉蛔愕馈!薄癐PCC是一些危言聳聽、杞人憂天者。”或者走正義路線:“科學家的同行評審過程存在腐敗現象。”“科學家試圖把全球溫度序列里的降溫隱藏起來。”
與科學家相比,這些反對者和質疑者們更擅長使用媒體手段和社交網絡,甚至組織召開所謂“國際氣候變化大會”。他們還擅長做集體簽名和聯(lián)名請愿活動來混淆視聽。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也有不少反對者和質疑者,他們所提出的觀點與上面所提到的內容大致相似。我國有2000多個氣象觀測站,數萬觀測人員幾十年如一日地持續(xù)觀測,積累了海量的數據;然而,這些反對者和質疑者幾乎沒有認真分析過任何觀測站的一條溫度序列,就大講“陰謀論”“騙局說”,實在是信口開河。
現在看來,反對者與質疑者們的工作算是“卓有成效”,成功使得美國應對全球變暖的政策和措施停擺了很多年:2001年,總統(tǒng)布什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而現在,總統(tǒng)特朗普終于宣布退出《巴黎協(xié)定》……
我們?yōu)槭裁葱枰栋屠鑵f(xié)定》
在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協(xié)定》之后,國內也有不少人支持中國退出。國內那些全球變暖的反對者和質疑者認為,《巴黎協(xié)定》就是一個“坑”,既然美國已經跳出了坑,那么中國也應該跳出來,而且,越早越好。事實上,持這種觀點的人,既不了解世界,更不了解中國。
對于氣候變化的研究,我國從來都是積極的參與者,并不存在中國“中了大陰謀”的說法。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的評估報告要經過包括我國科學家在內的全球科學家和評閱人的核查,不存在任何“黑箱操作”的可能。我國科學家一直擔任評估報告工作組的聯(lián)合主席。關于氣候變化,每隔5年會重新做一次評估,給出的科學評估報告經得起時間檢驗。
另外一個方面,對我國目前而言,節(jié)能減排和治理環(huán)境污染基本上是可以畫等號的。二氧化碳高排放項目一般也是高污染項目。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時,我國還沒有意識到霧霾等污染帶來的危害;到了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時,全國人民已經見識過令人窒息的霧霾,意識到以前的經濟增長方式不可為繼,粗放的經濟發(fā)展所造成的大氣、水和土壤污染已經遠遠超過了環(huán)境的最大容量,我們的環(huán)境急需“休養(yǎng)生息”。
對我國而言,與其把注意力放在碳排放總量的限制上,不如仔細檢查下我們的利用效率,即排放單位質量二氧化碳能創(chuàng)造的GDP值。不得不承認,雖然我們的GDP已經實現了突飛猛進,甚至人均GDP也有了長足進步;但是,我們的能源效率非常低,排放單位質量二氧化碳實現的GDP數值遠低于其他國家。
用數據(基于國際能源署2010年統(tǒng)計)來說話,歐洲發(fā)達國家每排放一噸二氧化碳,可以實現約3700美元的GDP;以開大車、燈光長明和浪費能源著稱的美國,這一數值為2300美元;超富裕國家瑞士,這一數值更是達到9300美元;我國僅為435美元,在全球179個國家中排名175,能源效率之低,可見一斑。
如果保持現今的總體碳排放量不變,通過各種手段將效率提高一倍,可以容許GDP翻一番,這將超過美國現在的GDP。如果能夠達到美國的利用效率,我們的GDP可以達到現在的5倍以上,將是美國GDP總量的2倍以上。在《巴黎協(xié)定》中,我國承諾,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見頂。這所能容許的GDP空間非常巨大。那些把碳排放量和發(fā)展權畫等號的人沒有看到這方面我們經濟發(fā)展的巨大預留空間。
最近這些年,我國在風能、太陽能技術方面取得不小進步,隨著人工智能、電動汽車、互聯(lián)網技術、共享經濟等的發(fā)展和普及,在高鐵、特高壓、核能等領域逐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的我們,已經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嚴重污染之下,幾乎無人可逃,每個人都是受害者。因此,我們目前對于《巴黎協(xié)定》和應對全球變暖的堅持,并不是為國際形勢所迫,而是“立足自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內在需求”。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百姓都會要求實現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空氣更清新和環(huán)境更美好的高品質生活。不搞節(jié)能減排,未來就沒有出路。
【責任編輯】趙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