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志
所謂“文賄”是一種“非物質賄賂”,是用詩文或語言來阿諛奉承別人,從而撈到好處。如,明朝有個馬吉翔,他原本是錦衣衛(wèi)一個小官,崇禎帝吊死煤山后,他跑到南京,幾經(jīng)蒙混過關,當了南明的典軍。后被李定國捉住,決定將他凌遲處死。在獄中,他請求一見李定國。見面后,先給李定國磕了三個頭,然后直直跪著說:“下官聽人說,西府將軍(指李定國)英武絕倫,威風八面,見到李將軍的人,沒有不受到感動和激勵的,下官未敢深信,今日一見果然果然!將軍身上難道有神力嗎?為什么使人看了還想再看?啊,再造國家,千古無兩,神州幸甚,黎庶幸甚!”不久,馬吉翔被釋,且重新做官,執(zhí)掌軍政大權。
再如,東漢平帝死后,王莽挾皇帝以號令天下,總想稱帝又名不正言不順,心中正忐忑為難之際,有一名“馬屁官”王諫上書說:“漢朝氣數(shù)已盡,新朝得立,實乃天命?!蓖趺Э春螅瑵M朝文武相率勸進,其中一名拍馬高手,呈上一個上書“太皇太后當為新室太皇太后”的玩意兒,結果,王莽欣然稱帝,拍馬者也皆“雞犬升天”。
朱元璋可不吃那一套,他對那種“文賄”是十分反感的,甚至是龍顏大怒。
有一次,解縉和朱元璋一起釣魚,解縉不斷釣上魚來,朱元璋卻一條也沒釣著,心里自然不悅。解縉靈機一動,當即吟詩一首:“數(shù)尺絲綸入水中,金鉤一拋蕩無蹤。凡魚不敢朝天主,萬歲君主只釣龍?!睂@種阿諛奉承、無恥獻媚,朱元璋是膩歪透了。解縉這位曠世奇才,卻因以“文賄”惹得皇上極為反感,最終被朱元璋的錦衣衛(wèi)殺死。
朱元璋經(jīng)歷了元末農(nóng)民大起義,深諳政治集團之間的斗爭規(guī)律,懂得“文風連襟政風”的道理。他明白,在“非物質賄賂”當中,尋租者往往通過感情聯(lián)絡、心理接近、思想溝通,使當權的官吏警覺性逐漸泯失,道德逐漸淪喪,信仰逐漸變異,以致破壞道德的規(guī)范,越過法律的底線,在潛移默化中一步步演化為貪官污吏。他從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立場總結元朝滅亡的教訓,認為受“文賄”者,必會受物賄,而受物賄都喜歡文過飾非,這樣會造成綱紀廢弛,官吏放縱,最后導致朝代覆滅。
朱元璋的見解,至今仍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摘編自《中老年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