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白
相遇
1937年的春天,太陽落得早。
太姥爺那年剛滿20歲。他的母親病危,家里很早之前就準備了棺木和壽具,可疾病讓他母親瘦成了一把骨頭,壽衣得重新做。于是,太姥爺?shù)芥?zhèn)東邊太姥姥家的縫紉店,去重新給母親訂做壽衣。
整個散花鎮(zhèn),就數(shù)太姥姥父親的手藝最好,連鄰鎮(zhèn)的有錢人都慕名而來。生意太好,伙計忙不過來,太姥姥就來幫忙。她站在柜臺的暗影里,輕言細語地說話,用筆認真記下客人交代的尺寸。她常常穿湖藍色的褂子,扎著油亮的大辮子。太姥爺猜她一定是摘了皂角用井水洗頭發(fā),隔得那么遠,都能聞見清香。
太姥姥也留意過太姥爺。這是個樸實誠懇的年輕人,有一雙憂戚清亮的眼睛,說話和和氣氣的,寫得一手好字。她雖然看不懂,但喜歡看。
壽衣做好后,太姥姥認為黑色太素,便在袖口處繡上了鳳凰—有種用敦實的吉祥,壓住了悲愴的感覺。太姥爺拿回家,母親很滿意。
太姥爺回憶著縫紉店的姑娘,暗暗下了一個決心。
太姥姥生得美,也有不少達官貴人提過親,但她父親一概沒有應。她父親知道憑自家這點兒家底,送女兒出嫁到好的人家無非是做小,可是好好的寶貝閨女干嗎要受人輕賤?再說亂世里什么都是說不準靠不住的,當權的有錢的一旦失了勢,敗落起來也容易啊。
太姥爺家世代從醫(yī),太姥姥的父親對懸壺濟世的行當是有些敬仰的,再想到手藝人端的是百家飯,總能太太平平地把日子過下去,不至于委屈了女兒。所以,太姥爺這邊上門提親,他立馬就答應了。
次年開春時節(jié),太姥姥就嫁進了太姥爺家。太姥姥愛吃桑葚,太姥爺就和她說,你喜歡哪棵桑樹,我們就在旁邊蓋房子。當時,太姥爺年紀雖輕,醫(yī)術卻不俗,很受當?shù)厝藧鄞?。病人當中的石匠、瓦匠、泥匠聽說他要蓋房子,都爭著來幫忙。
不到兩個月,房子就建好了,是一棟用石頭砌成的房子,結實美觀,冬暖夏涼。
別離
1941年冬天,散花鎮(zhèn)下了很大的雪。
半夜時分,有人敲門。開門一看,是太姥爺遠房的表兄。他前幾年一直在太姥爺這里看病,身體調理得差不多后,就去東北伐木賺錢了—怎么突然回來了呢?
原來,日本在哈爾濱郊外成立731部隊后,表兄被抓去了。他成了日本人研究細菌武器的實驗品,后來趁著某天下大暴雨,打倒看守,逃了出來。長途跋涉多日,一回家就找到太姥爺,懇求救命。
經過太姥爺診斷,由于服用多年的大別山藥草和鼠疫菌呈相克之勢,表兄的體內竟然存在大量免疫血清,讓他被注射了鼠疫菌后仍能安然無恙,成功躲過一劫。和表兄徹夜長談后,太姥爺?shù)弥巳湛茉跂|北一帶令人發(fā)指的細菌實驗暴行,怒不可遏。
沒過兩天,湖南常德被日軍投下鼠疫彈,大量老百姓死亡。太姥爺聽說后,決定去一趟湖南,他要研制出藥方,解救百姓。
太姥爺遠赴湖南是那年臘月二十九,天冷得像在下冰刀子。鎮(zhèn)外的清水河面全部被凍住,人可以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卦谏厦孀呱弦粋€來回。太姥爺喝了白酒,在堂屋里坐了許久。他回廚房盛了一碗湯,喂孩子喝下,把碗放在桌上,轉身就出了門。
太姥姥拉著孩子將太姥爺送出鎮(zhèn)外。太姥爺深吸一口雪后清新的空氣,自言自語道:“雪下得真好,明年肯定是個豐收年?!庇只仡^囑咐太姥姥,“灶火要燒得旺哪,大過年的,燒得旺,明年才好過呢。”
太姥爺帶著盤纏和草藥走遠了,在雪地里慢慢地成為一個小黑點。天地空曠,只有那個聲音在回蕩:“等我回來烤火哪。”
那一年,太姥姥22歲。
枯坐
抗日戰(zhàn)爭勝利是1945年,那時太姥爺離家已4年了,卻杳無音訊。
太姥姥盤了一間小店,給街坊鄰居做衣服度日。她手藝好,又耐心,維持生計不大困難。年輕的時候,她父親說的那句話當真沒有錯:“能讓我們依靠的,只有技藝?!?/p>
每年冬天,家中的爐火都燒得很旺??商褷斒冀K都沒有回來,也沒有信。
日子一天天過去,太姥姥將家中的老人們都送了終,將弟妹們都扶持成了家,連她自己,也有了女婿,有了外孫女,然后外孫女又有了女兒。
我在1981年出生,是太姥姥的曾外孫女。這一年,太姥姥62歲,太姥爺離開她,已足足40年了。她曾經是個愛干凈的小姑娘,現(xiàn)在也是個隨時將自己收拾得干凈利索的老太太。
她習慣摘皂角洗頭發(fā),習慣將頭發(fā)挽成髻,習慣穿布鞋,習慣用桑葚做成果醬和酒。她腿腳靈便麻利,不肯輕易老去。
在我的記憶里,每到冬天,太姥姥總是穿著藏青色的褂子坐在大灶旁打盹。她會幫小輩烤點糍粑和紅薯,弄得一屋子香味,而窗外是飛揚的雪。
她不大說話,從清晨到黃昏,總坐在那里。后來我每次想到“生命”這個詞,就覺得應該是個老婦人獨坐一隅的情景。
回憶
1992年爸爸調動工作,我家搬到了城里。我們想接太姥姥到家里住,她卻不肯,執(zhí)意要留在散花鎮(zhèn)度過清淡寧靜的晚年。
每次回小鎮(zhèn)探望她,我都會帶些服飾類的雜志給她看。她耳不聾眼不花,雖然沒有進過學堂,不識字,但對著那些服飾圖片仍會發(fā)出驚嘆和稱贊。
姥姥和媽媽繼承了祖業(yè),都從了醫(yī)。但我自小暈血,無法從事醫(yī)科,每次看到太姥姥,都很羞愧。她卻不那么介意,跟我說:“家有萬金,不如一技傍身?!?/p>
我考上大學那年,回小鎮(zhèn)看她,跟她說我學了計算機,她聽不大明白,但我解釋說可以用它畫畫、寫文章,她就很高興。那個暑假,天氣炎熱,太姥姥會很早就出門給我摘桑葚,然后用井水鎮(zhèn)一下拿給我吃。那桑葚,說不出的美味。
有一天,日頭毒辣,我去找她,給她戴上一頂草帽。我們坐在樹下休息,拉家常。她有一句沒一句地給我講起家鄉(xiāng)的瑣事:誰家的孩子很孝順,誰家的媳婦心地好。我聽著,晃蕩著腳哼唱一首童謠:“家鄉(xiāng)的茶園開滿花,媽媽的心肝在天涯……”
太姥姥忽然想起什么,指著屋后薄刀山上一處墳地說:“還不錯吧?修了幾年呢,我要是走得早,等你太姥爺回來,就和我合葬,很寬敞的?!?/p>
那片土坡長滿青草,郁郁蔥蔥,盡頭有陽光,天顯得極為高遠遼闊。太姥姥看著遠處油綠的稻田,比劃了一個高度說:“那年我和你差不多高哪?!?/p>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知道太姥姥和太姥爺?shù)墓适隆?/p>
1937年,她是大辮子的姑娘,會繡鳳凰和蝴蝶;1939年,她穿月白色的衫子為病人熬中藥;1941年,她的丈夫遠走天涯,而故園的桑樹年年枝繁葉茂。
希望
2003年,我遇見了想要遇見的那個人;2005年底,我?guī)Я四侨嘶氐缴⒒ㄦ?zhèn)去見太姥姥。
到達時正是午飯時光,小鎮(zhèn)落雪了,足有一尺厚。到了下午3點,天就全黑了。
祖屋看起來并無太大變化,只是更陳舊了些,墻角長出小塊的青苔,屋檐上結著冰柱,門前的桑樹上掛著紅燈籠。
親戚們早就自立門戶,太姥姥喜好獨處,他們便走動得少,逢年過節(jié)送些老人適宜吃的水果軟糖和藕粉之類,閑時偶爾來坐坐。
堂屋里的電視是前幾年媽媽買回來的,太姥姥終日開著它,說房間里有聲音,熱鬧些。她喜歡聽各種各樣的響動,那會令她感到有煙火氣。
吃過晚飯,我們圍坐在火爐前看著電視聊天。太姥姥最愛看《湖南新聞》,看得很專注。在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的特輯里,播放的是731部隊的罪行。黑色字幕上打出湖南常德的縣志:“日本731部隊在華期間,對中國大陸展開細菌戰(zhàn)……”然后是一長串遇難者名單,有不惜以死抗爭的愛國英雄,有無辜受害的平民百姓……
在民間義士那一欄里,我看到太姥爺?shù)拿郑跓o數(shù)名字中間。
我看向太姥姥,她平靜地盯著熒屏。我的心落回原地,還好,她不識字。太姥爺早不在人世是意料中的事,但只要未被證實,就還有希望。太姥姥一生都在等他歸來,可是,太姥爺其實已經去世64年了。
我出去站了一會兒,小聲哭了起來。
有孩童在打雪仗,我在雪地里跌了一跤,一點都不想再站起身。回屋的時候,太姥姥拉著我的手說:“我昨天夢見屋后的薄刀山著火了呢,很紅?!?/p>
廚房的爐火仍燒得旺,我進去添了一把柴禾。又想,還好,太姥姥不識字。
沉痛
太姥姥是在2006年3月19日去世的,那天離春分不遠了。
在整理她的遺物的時候,我翻出一本殘舊的賬本。歷經大半個世紀,紙張發(fā)黃脆薄,折角的那一頁上,赫然有太姥爺?shù)暮灻?。那?937年春天,他到太姥姥家的縫紉店取壽衣時寫下的字跡。
太姥爺是在冬天出生的,名字是“童冬來”。普通的名,沉痛的字,反復地出現(xiàn)在賬本的空白頁。起先是笨拙的筆畫,漸漸地就書寫得流暢了,應該是太姥姥的臨摹體,她想等他回來給他看吧。
她的確不識字,但“童冬來”三個字,她看了那么多回,默念過那么多次。她熟悉它,就像熟悉自己這80多年的人生一樣。她一定在《湖南新聞》里認出了他的名字。
可她若無其事地又活了那么多天……她是不想讓我們傷心吧。
我的童年與一個名叫散花的小鎮(zhèn)有關。
我記得小鎮(zhèn)的河流、桑葚和白雪,以及一些久遠的味道—
光線昏暗的店堂里,中藥被分門別類裝進一個個小格子里,它們一律有著漂亮得可以直接拎過來入詩為畫的名字,字字爍金。
很多年了,那種清苦的氣味仍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