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王輝+尚迪
摘要 [目的]在四川成都地區(qū)進行對辣椒不同授粉時期制種效果研究,為當地辣椒雜交種子生產提供試驗依據。[方法]以GD013的雙親為試驗材料,通過對雜交初期、中期、后期、末期、結束期5個授粉時期處理,各處理雜交授粉50朵花,3次重復。[結果]雜交授粉中期、后期的正常果比例高,分別為10%和20%;坐果率分別為68%和56%;單果種子數量分別為59粒和47粒;單果種子質量分別為0.439 g和0.332 g。不同時期雜交授粉的果實發(fā)育質量、坐果率、單果種子數量和質量均存在顯著或極顯著差異。[結論]在辣椒雜交授粉制種中,應抓住雜交的中后期授粉,以提高授粉效率和制種產量及質量。
關鍵詞 辣椒;雜交授粉;坐果率;果實發(fā)育質量
中圖分類號 S641.30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2-0074-02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我國重要的蔬菜作物及調味品,擁有種質資源2 000多份[1]。在我國采用辣椒雜交種種植辣椒已相當普遍。在雜交種的制種過程中,雜交授粉是關鍵技術,而授粉時期的不同,也影響著辣椒種質[2]。GD013是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選育出的辣椒雜交種,為更好地對GD013進行制種,開展了不同授粉時期對辣椒雜交制種的影響試驗研究?,F將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郫縣基地內開展,當地海拔592 m,年降水量918 mm,試驗地為露天地塊,地勢平坦,排灌條件良好,土質為砂壤土,肥力中等。
1.2 試驗材料
本試驗以辣椒雜交種GD013雙親作為試驗材料,父本為YC20,母本為Z07。試驗材料均在大棚內進行育苗。育苗基質采用進口泥炭和珍珠巖,混合比例為3∶1,并用多菌靈消毒,育苗器皿采用72孔穴盤。播種時每穴播種2粒種子,蓋好基質后澆透水,出苗后進行正常育苗管理。
1.3 試驗設計
根據授粉時期的不同,試驗共設5個處理,分別為雜交初期連續(xù)授粉2 d,即始花期后5 d開始授粉(A);雜交中期連續(xù)授粉2 d,即始花期后15 d開始授粉(B);雜交后期連續(xù)授粉2 d,即始花期后25 d開始授粉(C);雜交末期連續(xù)授粉2 d,即始花期后35 d開始授粉(D);雜交結束期連續(xù)授粉2 d,即始花期后45 d開始授粉(E)。于10:00選擇發(fā)育正常的各層適宜授粉花蕾進行雜交,每個處理50朵花,完成授粉后用40目尼龍網隔離,花?;繏炫茦擞洠?次重復。
1.4 試驗過程
1.4.1 花粉的制備保存。去雄前1 d采集成熟的花蕾,于散粉前用鑷子取出花藥放在光滑的白紙上,讓其在室內自然干燥。如遇陰雨天氣,可將其放在白熾燈下干燥,使花藥縱裂。將干燥后的花藥放在花粉篩中,用毛筆或排筆輕輕拔動花藥,花粉從篩孔中落下,收集,放低溫處備用??紤]花粉活性,以24 h以內采集的花粉為宜[3]。
1.4.2 雜交授粉。授粉前將母本株上已開的花和已坐的果全部打掉。當母本植株上花蕾長至電燈泡形狀并開始亮苞但未張開時去雄,去雄后用毛筆蘸上花粉靠近柱頭,使其蘸滿花粉,并作記號。授粉動作要輕,防止碰傷花柱和子房。雜交過程中發(fā)現張開花瓣的花朵及時摘除。
1.4.3 授粉后測定。在授粉后第15天統計各處理的坐果數,計算坐果率。觀察記載果實發(fā)育質量、成熟度,種子干燥后測試單果種子數量、單果種子質量。果實發(fā)育質量通過正常果和畸形果比例來判斷,通過種子顏色確定成熟度[4-5]。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授粉時期對辣椒發(fā)育質量及成熟度的影響
由表1可知,果實發(fā)育天數隨著授粉時期的推遲而縮短,以處理A最長,達78 d。授粉時期不同,種果成熟度也不同,處理A、B、C的種果果色全部轉為紅色,達到完全成熟;處理D、E的種果呈現半成熟,果色呈現半紅半綠色狀態(tài);處理A果肉偏軟,處理E果肉軟,而處理B、C、D果實果肉硬。
從種果發(fā)育質量來看,以處理A、B、C較好,正常果實所占比例高達75%以上,畸形果比例較低,分別為22%、10%和20%,其中處理B正常果比例最高,達90%,處理D、E種果發(fā)育質量較差,正常果比例分別為58%和40%,畸形果實所占比例分別高達42%和60%。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表明,處理B與其他處理均存在顯著差異或極顯著差異,說明雜交中期授粉的正常果比例最高,畸形果比例最低。
2.2 不同授粉時期對坐果率及單果種子數量和質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坐果率是制約辣椒雜交制種產量和授粉效率的重要因素,不同時期雜交授粉各處理的坐果率存在差異性,處理B、C先后出現坐果高峰期,坐果率分別為68%和56%,其他各個時期授粉處理的坐果率均較低。單果種子數量和質量是反映授粉效果好壞的2個重要指標。從單果種子數量和質量上來看,處理B、C、D種子數量及質量較高,單果種子數量以處理B最高,達到59粒;處理A單果種子數量最少,只有14粒。
3 結論與討論
該試驗結果表明,雜交中、后期授粉處理坐果率分別為68%、56%,正常果比例分別為90%、80%,單果種子數量分別為59、47粒,單果種子質量分別為0.439、0.332 g。因此,在辣椒雜交授粉制種中,應抓住雜交的中后期授粉,以提高授粉效率和制種產量及質量[6-9]。
4 參考文獻
[1] 余文中,詹永發(fā),劉崇政,等.提高辣椒雜交制種質量的技術措施[J].長江蔬菜,2011(11):29-30.
[2] 陳衛(wèi)國,趙保全,張國和,等.辣椒新品種甘科5號的選育[J].中國蔬菜,2011(18):95-98.
[3] 陳衛(wèi)國,劉克祿,田斌,等.不同育苗方式對辣椒雜交制種產量及質量的影響[J].長江蔬菜,2015(12):20-22.
[4] 鄒學校.雜交辣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9:550-552.
[5] 肖春英,張育鵬.辣椒花粉萌發(fā)的研究[J].中國蔬菜,1981(2):13-15.
[6] 黃啟中,黃任中,呂中華,等.長尖椒類加工型辣椒新品種艷椒11號的選育[J].辣椒雜志,2011(2):8-10.
[7] 李雪峰,梁成亮.雜交辣椒制種技術研究及應用現狀[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2(22):20-22.
[8] 陳衛(wèi)國,劉克祿,田斌,等.辣椒不同時期雜交授粉的制種效果[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111-117.
[9] 李文紅,張朝顯,盧旭.辣椒雜交制種高產高效生產技術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蔬菜,2015(10):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