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克錫
過程描寫要具體
文/劉克錫
上個星期天,校門口來了一個賣草編玩具的老爺爺。不少小朋友都買了,我站在旁邊看老爺爺編。老爺爺說如果我買一個,他就教我編。于是,我答應(yīng)買一個蚱蜢,老爺爺就一邊編蚱蜢,一邊教我。
我倆各拿一根葉草,把葉片剖開。老爺爺怎么穿、織,我就跟著怎樣穿、織。不一會兒,蚱蜢的身子就做成了。然后,老爺爺又教我做蚱蜢的后腳,最后做蚱蜢眼睛。就這樣,一只草編蚱蜢就在我的手里誕生了。雖然不太好看,但我仍然很喜歡。
回家后,我又用棕樹葉學(xué)著編了許多小動物,爸爸媽媽都夸我能干呢!
文章寫的是小作者跟著老爺爺學(xué)編蚱蜢的事,表述得較清楚。但美中不足的是,“學(xué)”的過程寫得太籠統(tǒng),看不出具體編的過程和方法。這是文章的主干部分,應(yīng)寫得詳細(xì)。
我們各拿一根葉草,上面有主干和枝葉,先在主干由根部量起60厘米的地方,用刀片從中間豎切,再將主干往后一折,然后將枝葉按一左一右次序穿入并拉緊,如此反復(fù)多次,蚱蜢的身子就做成了。接著,將剩余的枝葉穿過主干折后所形成的圈內(nèi),再次勒緊,一對后腳就做成了。最后,用可愛的小珠子嵌入主干前部當(dāng)作眼睛。這樣,一只有頭有尾栩栩如生的蚱蜢就誕生了。
修改后的片段描寫細(xì)致多了,不僅用“先……再……然后……接著……最后”將過程一一展現(xiàn),而且有“拿、量、用、切、折、穿、拉、勒、嵌”等動作描寫,讓讀者真切“看”到了小作者“學(xué)”的過程,印象深刻。
(本文可作為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四"習(xí)作指導(d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