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丹
夏天在國內時,正好有機會參觀國內最知名的一家內衣公司,聊天時聽說,他們的設計周期每年只有春秋兩季,不禁大為吃驚!在美國,只有童裝和男裝能如此輕松,其余的,連配飾每年都有四個設計季;大眾市場的內衣和女性成衣從前是六季,即六個“市場周”(marketweek),春夏秋冬,外加節(jié)日季和返校季,七八年前才取消了返校季,成為五季。歐美品牌公司的設計量就更大了,每年至少上演春秋兩場成衣大秀;如果加上兩場高級定制秀,是四場;加上男裝秀,是六場;現在又多出一個度假季秀和一個秋前季秀,就是八場。倘若再要加上在亞洲、巴西或莫斯科做的推廣秀,這個數字就可以推至十了。就是說,如果刨除暑假和圣誕新年的節(jié)日季,這些時裝公司需要每月一秀!
王爾德曾經這樣定義時尚:“時尚不過是一種丑陋的形式,實在令人難以忍受,因此我們必須每隔六個月就要變化一次?!笨墒墙裉?,不知道是否時尚已更讓人無法忍受,連六個月也等不了了,有多少設計季或時裝秀就有多少新品上架的周期,總之,時尚的速度已縮短到六個星期,甚至六天。因此,看到國內同行依然可以擁有19世紀的輕松,我除了感嘆不已,也加重了一直以來的疑問:時裝業(yè)季節(jié)周期的長短究竟是誰決定的?又是依據什么決定的呢?
美國面向大眾市場的時裝業(yè)一直有市場周的傳統,即在每個設計季安排一周的時間,讓全國各地的買家在約定時間里集中到紐約會見賣家,在其展示間參觀樣品,隨后投放訂單。市場周的日期早在一年前就確定下來,通過各種渠道發(fā)布給時裝公司。像時裝周對品牌的意義一樣,市場周是大眾時裝工業(yè)最重要的日子。在每一個市場周上,時裝公司會按照發(fā)貨日期展示整個季度每月的設計稿或設計樣品。這一個季度內每月的設計雖有相當明顯的內在聯系,可每個發(fā)貨月仍必須提供不同于其他月份的色彩或圖案,在款式上也需要有新的補充和改變。比如雖然都是春季,三月發(fā)貨的款式可能是長袖,到五月發(fā)貨的款式就應該改為短袖了。通常情況下,一個品牌在市場周上平均要展示六到八組設計。在這八組的背后,卻很可能是設計師提供的十二到十六組的設計基礎,如果每組有四到六個款式(最高也有八款的),那么整個季度平均七十款左右。一年即使按四個設計季算,一個品牌的設計師一年總要提供差不多三百種設計,相應地,需要打版車間至少打出一半的樣品。服裝設計不是機器流水線作業(yè),即使多產如畢加索也不可能源源不斷產出,只有少許天賦的設計師們怎么能做到呢?
做不到,于是時裝業(yè)里小聰明盛行就不足為奇。這樣快的結果,當然首先是,設計師不能保證擁有積累設計經驗和設計素養(yǎng)的時間,要完成工作,就只能淪為更會抄襲或者更會借鑒的設計機器。朗萬(Lanvin)的男裝設計師阿爾伯·艾爾巴茨最近在他的時裝秀后抱怨說,過去他總還能找出時間做幾趟發(fā)現之旅,徜徉在各種畫廊中間,為他的時裝秀尋找靈感。可是現在因為設計系列加倍,除了出公差,他再也沒有時間做任何其他性質的旅行了。高級時裝如此,以借鑒甚至抄襲高級時裝為設計靈感的大眾品牌能做到什么程度,便可想而知。服裝公司里,設計師總是最頻繁更換的職位,也自有其邏輯。
上述這些還是延續(xù)傳統時裝工業(yè)的做法,仍講究至少半年的生產周期,講究按月發(fā)貨,也就是說,生產者在接到訂單后仍然有半年的生產時間,消費者在傳統的百貨店或服裝店里看到的節(jié)奏仍然是每月新花色上架,每個季度新款式上架。一組被時尚雜志贊不絕口的季度主系列至少能在架上待夠六到八個星期,那些沒有賣出去的單品還能在降價品貨架上再孤苦伶仃地掛一段時間才最后消失。不過我們知道,這種比19世紀已經快了不止一倍的時尚速度近十幾年來也不那么時尚了,它遭遇到一種以速度更快為經營理念的所謂“快時尚”的巨大威脅,其代表者便是Zara、Forever21、H&M等服裝連鎖店。這些店鋪的出現,已經成功地將服裝從設計稿到進入店鋪的時間縮短到兩個星期,就是說,你今天在時裝周上看到的DionLee,十五天后就可以在H&M里看到類似的款式,當然用料低廉了許多,價格近于前者的二十分之一。是誰在歡迎這樣的時尚速度?我們愛說市場決定一切,可是市場又是誰決定的?
2002年我在一家猶太公司工作時曾遇到一位女性高管,她休了三年產假后才又回來工作。她說,她問過獵頭公司,三年是極限,如果三年不回來工作,恐怕就再也回不來了?,F在,在快速度帶來普遍焦慮的狀態(tài)下,別說三年,三個月可能就很難再回來了。設計師焦慮,品牌焦慮,公司高管更焦慮,時尚業(yè)被裹挾進高速運轉的機器里,誰也無法停下來整理思路,好像一停,就會被徹底甩下。我的幾個想辭職停一停的設計師朋友,都經過了一番相當血腥的掙扎,多數最后還是不敢真的停下。
到底是誰需要這么快的節(jié)奏?新品每月上架的速度難道還不夠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打開我們的衣櫥看看,有沒有你買了以后根本不記得的衣服?
快,倒也未必都是壞事。當時尚太快,時髦是什么也就無所謂。反正趕不上,總會有人干脆不趕,一種新的速度也許很快又會出現。在王爾德說那番話的時候,托爾斯泰也說著:為什么現在每天都要有個新時尚!
(陸燕婷摘自中信出版社《一個紐約設計師眼中的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