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
【摘要】目的:探討康復訓練在社區(qū)腦梗塞患者護理中的具體作用,為康復訓練在社區(qū)腦梗塞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選擇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間我社區(qū)治療的腦梗塞患者30例為研究對象,給予患者護理干預,并依據(jù)干預措施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共17例,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護理方案上應用康復訓練,共13例,對兩組患者的各項功能進行觀察,分析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情況。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進行組間比較,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相比于干預前,兩組的癥狀得到明顯好轉,組間比較,觀察組的改善更好,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康復訓練在社區(qū)腦梗塞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非常明顯,患者的各項癥狀和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升,提高了治愈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康復訓練;社區(qū)腦梗塞患者;護理;具體作用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01
腦梗塞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多見于中老年人群,治療與護理不合理或不及時,會導致患者的自理能力受到影響,形成功能障礙,值得關注[1]。本文對比常規(guī)護理與康復訓練在社區(qū)腦梗塞患者護理中的效果,探討康復訓練在社區(qū)腦梗塞患者護理中的重要性。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間我社區(qū)治療的腦梗塞患者30例為研究對象,給予患者護理干預,并依據(jù)干預措施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共17例,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護理方案上應用康復訓練,共13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齡46-76歲,平均年齡為(55.21±1.26)歲;觀察組患者男8例,女5例,年齡44-79歲,平均年齡為(56.24±1.23)歲。兩組在性別、年齡方面的基本資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給予患者健康宣教、飲食指導等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護理方案上應用康復訓練,措施為[2]:①心理指導:定期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一旦發(fā)現(xiàn)負面情緒,及時進行疏導,同時,引導患者形成正確的心態(tài),提高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自信心。②肢體功能恢復指導:在患者身體能夠承受的條件下,對患者的肢體功能實施運動鍛煉,提高患者的軀體功能恢復。③康復指導:引導患者形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加快康復速度。
1.3 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情況。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采用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自評量表進行評估,總分為5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的癥狀越嚴重,反之,表示患者的癥狀改善越好;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自評量表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程度越好,反之,表示改善程度越差[3]。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和分析,各項指標均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情況
干預前,觀察組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分別為(42.51±1.54)分和(63.24±3.24)分,對照組為(43.02±1.04)分和(64.04±3.05)分,組間比較,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分別為(20.14±2.14)分和(91.21±1.24)分,對照組為(32.11±1.85)分和(80.14±2.45)分,相比于干預前,兩組的癥狀得到明顯好轉,組間比較,觀察組的改善更好,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腦梗塞又稱為“腦中風”,是一種臨床上非常常見的病癥,其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的特點,發(fā)病機制主要為患者的腦部動脈粥樣硬化,使得組織形成缺血、缺氧的狀況,極易引發(fā)腦血管循環(huán)障礙性疾病,形成偏癱癥狀,對患者的肢體功能、生活質量、生命安全有著嚴重的影響[4]。
臨床上,針對腦梗塞患者的護理質量非常的重要,康復訓練在社區(qū)腦梗塞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能夠有效的促進患者各項體征的恢復能力,引導患者形成正確的心理狀況,進行合理、科學的運動恢復性鍛煉,提升自身的生活能力,同時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腦梗塞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愈率,因此,康復訓練在社區(qū)腦梗塞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非常高[5]。
綜上所述,康復訓練在社區(qū)腦梗塞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非常明顯,患者的各項癥狀和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升,提高了治愈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黃靜,楊立.社區(qū)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6):651-655.
[2]羅學英,沈娟.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6(B04):60-60.
[3]江燕麗,甘小莉,肖展翅.強化認知功能訓練在腦梗死后非癡呆認知功能障礙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8):24-27.
[4]張曉英.早期康復訓練與延遲活動在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jīng)功能恢復中的差異性[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1):133-135.
[5]郭春花,閆瑋娟,紀曉娜,等.自信心及康復技能訓練對中青年腦梗死抑郁期社會功能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6(B0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