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艾柚
距離我在北京市檔案館實習的日子已經有將近5年的時間了。那是在上大學的時候,畢業(yè)之前學校分配學生到各個指定單位去完成為期兩個月的實習。那次實習經驗對我來說非常寶貴,因為我覺得,在北京市檔案館學習到的,不僅是專業(yè)技能,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
檔案館大樓
被分配到北京市檔案館實習這件事情,說來也比較糾結。我是學檔案學專業(yè)的學生,我們班是全北京市除了人民大學檔案班之外,唯一的一個學檔案學專業(yè)的班級。起初聽到自己被分配到北京市檔案館這個消息的時候非常意外和不情愿,一方面是因為當時分配到北京市檔案館實習的一共15個人,怕是一堆人在一起實習,得不到老師的精心指導,不能夠進行高效率的學習。另外一方面,我很驚訝,老師把我和我學習的搭檔給分開了。抱著這樣消極的心態(tài),聽完分配,我就離開了學校。后來同學給我打電話,讓我回來選擇北京市檔案館供我們學習的科室,我這才知道,原來不是所有人都在同一個部門實習??墒钱斘一氐綄W校的時候,同學們已經把他們心儀的科室選走了,而且還是兩人一個部門,只剩下了一個孤單單的科室和一個孤單單的我。
就這樣,我踏進了北京市檔案館展覽陳列處(以下簡稱“展陳處”)的大門,坐在了展陳處處長的旁邊。那是一位看上去嚴肅整潔的中年女士,而工作作風更是嚴謹認真、一絲不茍。剛見面,她就交代給我這兩個月的工作任務,學習并且熟悉掌握兩個展覽館的內容,到后面要試著接待來客并介紹館內知識。接待服務除了講解展廳檔案資料之外,還包括了對于舉辦展覽、查檔辦法、查找史料以及史料考證方面的專業(yè)業(yè)務咨詢,并且還要接待媒體記者咨詢和觀眾捐贈。這就說明了,我此次來北京市檔案館實習的主要工作就是實現(xiàn)檔案的利用。當時北京市檔案館內設立兩個專題展覽,第一個《見證北京——檔案的記憶》,介紹的是北京近百年來的時代變遷。第二個是《青少年與奧運》,兩個展覽分為三個展室。這種成果展覽不僅展示了檔案館檔案工作所取得的卓越成績,同時也見證了檔案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歷程,更加激勵我們檔案工作者為檔案事業(yè)拼搏、奉獻。同時,通過這些文字檔案、圖片檔案和實物檔案,來給中小學生和社會群體提供了更直觀的學習方式。
起初我對這份工作沒有很大的興趣,我更傾向于學習檔案管理這種專業(yè)性較強的工作。而且在校期間,歷史是嚴重給我往下拉分的科目,每次學習歷史,都令我感到很頭疼。而我們展覽的內容,《見證北京——檔案的記憶》剛好展示的是20世紀初到21世紀初的檔案資料。于是,我每天跟著帶我的老師,心不在焉地做著接待和介紹展館的工作。直到有一次,我的老師請假有事,剛好那天要來幾位革命老同志,讓我接替一下她的工作,提前學習,作好準備。我便拿起展覽館的解說詞,熟悉里面的內容,以便接待的時候能夠有好的表現(xiàn)。
我的第一次解說,非常的緊張和激動。面對三位革命老同志,由心底生出尊重和敬佩之情,于是本就對解說詞不太熟悉的我,加上略微的緊張,讓我的解說變得很生澀。但是在交談之中,發(fā)現(xiàn)三位老同志非常和藹可親,他們認真地聽我講述館內的每一件展品,在我講述完,還會為我補充一些相關的內容。這期間我發(fā)現(xiàn),這三位老同志懂的知識非常多,他們所講述的內容很多都是我們館里給的解說詞中沒有的。我把三位老同志說的解說詞中沒有提到的內容都記錄了下來,他們看我在筆記本上作的學習記錄,毫不吝嗇地夸贊我是認真好學的小同志,并鼓勵我繼續(xù)保持這種求學上進的精神。
那次接待之后,我梳理了一下當時老同志們?yōu)槲移占暗闹R,我意識到,除了他們提到的這些內容,其實在檔案館展示的每一件展品的背后都有它的故事。而我在檔案館接待的過程,同時也是接待者和被接待者的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那是第一次,我突然有種急需補充知識的沖動,感覺身體中的那種對知識的渴求瞬間被激發(fā)出來了。
于是在接下來實習的日子里,我每天主動跑到展覽館,抱著我的解說詞,一遍一遍地熟悉每一件展品??臻e下來就坐在電腦前,上網(wǎng)查找展館內容相關的資料,每天如此。日復一日,我漸漸熟悉展館的內容,補充了越來越多的知識。我才知道,郎世寧是意大利人,清康熙五十年作為天主教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后來成為宮廷畫家,創(chuàng)作了“圓明園風景群手繪圖”;知道了高君宇是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第一任書記,同時也是周恩來與鄧穎超的牽線人;知道了齊白石的“看你橫行到幾時”是將日本人比作螃蟹,八腳橫行,眼睛凸暴,氣勢洶洶,專門打地洞、吃稻谷,不是好東西,又以蝦兵蟹將折騰不了太久,來表達對日本人的憤怒之意;還知道了東直門的自來水廠是慈禧太后批準建設的,幫助北京度過了1938年的旱災,水源為大興縣內的孫河水;知道了彭真原名傅懋恭;知道北京的八大樓和八大祥;知道北京市在1928年至1949年被稱為北平市,1949年1月1日,更名“北京市”;知道北京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規(guī)劃修建地鐵,北京是全國第一個開始修建地鐵的城市,1969年10月,北京第一條地鐵基本建成,總長23公里,設計日運量150萬人次,因為地鐵的修建包含軍事、交通雙重要素考慮,所以當時只允許三家媒體參加開工典禮,圖片、數(shù)據(jù)在當時都不允許公開見報。
讓作者留戀的檔案館講解區(qū)
那時,展陳處的老師們一如既往地處理著日常的工作,而我也被自己“折磨”得不亦樂乎。探究展覽館內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成了那一段時間我全部精力投入的所在。我每天在網(wǎng)上大量地查找資料,發(fā)現(xiàn)新知識就馬上補充記錄。我喜歡在展廳里一待就是一天。開始的時候,對展覽出來的資料信息掌握得不是很熟練,并且有時候會下意識地回避一些零散的參觀者,怕他們會向我提出一些比較偏的問題。久而久之,我發(fā)現(xiàn)很多到館參觀的散客,不乏藏龍臥虎之輩。于是,即使有些來訪者不需要我講解,我也喜歡跟著這些老先生或者學者們一起聊聊,有些事情是他們這些前輩親身經歷過的,所以從他們那里,我了解到了很多書本上、網(wǎng)上查找不到的知識。
實習期滿一個月的時候,學校帶隊老師告訴我們這15個人,如果需要,可以考慮要不要輪換崗位,學習一下其他部門的檔案工作。商量過后,同學們都認為已經熟悉了本部門的工作內容,不想輪換崗位了。我也不想輪換崗位,不是因為惰性作怪,而是我真的珍惜在展陳處學習的機會,我會下意識地去檢查展廳的衛(wèi)生情況,我會很細心地將展墻上的筆跡親手擦掉。我認為,做好一份工作,最關鍵的就是你要喜歡這份工作,你愿意為了它去努力,去奮斗,去主動學習。所以在最后我們回到學校提交各種調研報告、實習報告等文章的時候,同學們都是絞盡腦汁,不知該如何介紹自己單一的工作內容,而我早就在實習結束前就完成了各種報告。因為展陳處讓我學習到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我在展陳處的每一天都有新的收獲。
我愛我的這份“臨時”的工作,覺得每次站在展館面對來訪者,都是一種驕傲。也因為這個得來不易的實習機會,所以我更加珍惜在北京市檔案館實習的每一天。那時候除了工作需要,邀請一些中小學生到我們這里來參觀學習。我自己還邀請了朋友和親人到館里,學習了解北京文化,增加對北京的認識,并且親自為他們講解,把我掌握的知識都傳遞給他們。
隨著知識不斷的豐富和接待次數(shù)的增多,我能夠越來越熟練地為來訪者講解館藏展品,而且講解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意思。像景泰藍,起先只知道它的原名“銅胎掐絲琺瑯”,與雕漆、玉器、象牙被稱為北京工藝品四大名旦。經過學習,知道了它距今已經有600年的歷史,最初為皇宮御用,到清朝后作為商品,出現(xiàn)在市場上。這種銅的琺瑯器始創(chuàng)于明代景泰年間,只因初創(chuàng)時只有藍色,故取名為景泰藍。2006年被國家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作為一個北京人,會在接觸這些老北京文化的時候,就由心而生一種親切感,想迫切地去了解它們,并且覺得掌握這種知識非常的有成就感,那是生為北京人的一種驕傲,而這種驕傲也衍生出了一種精神,推動我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的精神。所以在北京市檔案館實習期間,我覺得我的每一天都過得非常充實,每一天都是帶著滿滿的期待和那種負有責任的使命感來迎接我的工作,那是元氣滿格、正能量爆棚的一種狀態(tài)。
(編輯·韓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