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智
(四川美術學院,重慶 400053)
摘 要:現(xiàn)象學由胡塞爾創(chuàng)立于20世紀的德國,主張“回到事情本身”,主張從現(xiàn)象出發(fā),采用“懸置”的方法,研究事物的本質。諾伯格·舒爾茨運用現(xiàn)象學方法分析建筑,旨在闡明建筑回歸生活世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文精神應是建筑設計的本質追求。
關鍵詞:現(xiàn)象學;建筑現(xiàn)象學;場所;場所精神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8-0181-01
哲學藝術的發(fā)展總是與社會、經濟的變化和發(fā)展緊密相聯(lián),20世紀整個人類社會都發(fā)生了顛覆性的變化,究其原因,我覺得是來自于機器的出現(xiàn),這種事物的出現(xiàn)改變了人類幾千年的生存模式,它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生產方式,還參與了人類心理的發(fā)展。
一、現(xiàn)象學概況——“回到事情本身”
現(xiàn)象學出現(xiàn)于20世紀的德國,由胡塞爾創(chuàng)立。20世紀以前,由理性主義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占有主導地位,但在隨著人們對于機器的態(tài)度的轉變,傳統(tǒng)的哲學思想遭到質疑。胡塞爾主張“回到事情本身”,這也是現(xiàn)象學的基本態(tài)度——直接面對事情本身,用直觀的方法,最終得出事物本質。
胡塞爾認為“客觀對象與原本的主觀的本給予方式之間存在先天相關性”①,他認為事情本身與意向意識相關聯(lián),他認為“事情本身”具有意向性;海德格爾“從事情本身出發(fā)處理前有、前見和前把握”②,在此提出了“此在”的理論,認為事情本身與此在的生存性相關;梅洛·龐蒂認為“在世存在是一種身體性的在世”③,他將極端的主觀主義和極端的客觀主義結合起來,而在其中,身體起著中樞作用,他對于身體的強調使他和胡塞爾和海德格爾區(qū)分開。
二、建筑現(xiàn)象學
哲學上現(xiàn)象學的出現(xiàn),開啟了一個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方法,而現(xiàn)象學的方法也被運用到建筑領域。
(一)海德格爾——論存在空間
海德格爾后期著作“Bauen, Wohnen, Denken”,中文譯本為“筑·居·思”,其中海德格爾將這三者等同起來,提出三點:(1)筑造乃是真正的棲居;(2)棲居是人在大地上存在的方式;(3)作為棲居的筑造展開為保養(yǎng)生長的筑造與建立建筑物的筑造。④這一點的考慮海德格爾是從詞源學的角度得出的,他從而認為,人的穩(wěn)靠性是通過在建筑中的棲居而得到的,并且只有從中才能獲得人對于大地的歸屬性和植根性,居住即為人在大地上的存在方式。海德格爾還對空間有所區(qū)分,將空間分為兩種,一是在數(shù)學上被設置的空間,被其稱為“技術物理空間”;二是海德格爾所說的原初意義上的空間,被稱為“多樣空間”,這與人的棲居相關聯(lián),即為“存在空間”。海德格爾對于存在空間的論述強調了建筑與人之間的關系,人通過投射意義在建筑中,使其能夠彰顯其本性,同時建筑物發(fā)揮其居住功能,使人可以居住其中,將天、地、人聚于一個合適的位置中。海德格爾對建筑的期望就是基于其功能,尤其是在那個無家可歸的年代,“建筑的拯救功能就是在于讓萬物歸其本位、本性”⑤。
(二)諾伯格·舒爾茨的建筑現(xiàn)象學核心——場所
諾伯格·舒爾茨將建筑空間定義為存在空間的具體化,他認為建筑空間與存在空間存在結構上的具有相似性,他在海德格爾的存在空間的基礎上提出了五種空間概念:(1)實用空間(把人統(tǒng)一在自然、有機的環(huán)境中);(2)知覺空間(與人形成同一性);(3)存在空間(把人類歸屬于整個社會文化);(4)認識空間(意味著人對于空間可進行思考);(5)理論空間(提供描述其他空間的工具)。諾伯格·舒爾茨的理論核心在于他所提出的場所和場所精神概念。“場所”是由自然環(huán)境和人造環(huán)境相結合的有意義的整體”⑥,并不只是在茫茫大地選擇一個地方建造一個建筑就是場所,而是一個具有明確的特性的空間范圍,在這個范圍內人與環(huán)境發(fā)生關系,這個建筑可以使人與環(huán)境相融合,同時又能詮釋自然、融入自然,這樣,這個“地方”才能成為有有意義的“場所”,而這個“意義”則為諾伯格·舒爾茨所說的場所精神。場所是一個文化定義,是與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共同組成的,所以我覺得它既具有開放性又具有封閉性,開放性上因為它可以接受新的景觀的加入,封閉性是指它有自身的發(fā)展脈絡,與其場地精神不相符的“物”將會被排斥,這樣也會使人對其產生“不認同”感,這也是二戰(zhàn)后建筑被質疑的原因。
用現(xiàn)象學研究建筑,旨在“人類無家可歸”的時代,提出建筑回歸生活世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文精神應是建筑設計的本質追求。在建筑設計時考慮到人的心理需求,將場所及其精神,也就是人類的文化與經驗納入到考慮中,在視覺和內容上形成同一性,只有這樣才能溝通人與環(huán)境,反映其本質,才能實現(xiàn)海德格爾所說的“詩意的棲居”。
注釋:
①②洪漢鼎.何謂現(xiàn)象學的“事情本身”(Sache selbst)(上)——胡塞爾、海德格爾、伽達默爾理解之差異[J].學術月刊,2009(06).
③張堯均.隱喻的身體——梅洛·龐蒂的身體現(xiàn)象學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2004.
④⑤⑥海德格爾,孫周興(譯)演講與論文集[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5:18,44.
參考文獻:
[1]楊寧.諾伯格·舒爾茨的建筑現(xiàn)象學[D].重慶:西南建筑科技大學,2006.
[2]諾伯舒茲(挪威),施植明(譯).場所精神——邁向建筑現(xiàn)象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