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這不是三國時期的張飛大將軍嗎?瞧他這身打扮,可真像個商販??!原來,這還是他當(dāng)將軍之前賣小豬的時候呢!
只見張飛挑著兩筐小豬來到集市,剛放下?lián)?,就有一個紅臉大漢走過來說:“我要買你兩筐小豬的一半零半只。”
話音剛落,又過來一個黑臉大漢說:“如果他買了,我就買剩下的一半零半只?!?/p>
沒等張飛答話,又擠過來一個白面書生說:“如果他們兩人都買了,我就買他倆剩下的一半零半只?!?/p>
張飛一聽,不由得胡須倒豎,怒上心頭:“小豬哪有買半只的,這不是存心欺負我老張嗎?”可是他轉(zhuǎn)念一想,“這三個人為什么要提出這樣的買豬方法呢?是不是這里面真有什么道理,只是我老張沒想明白?”都說張飛是個大老粗,其實張飛也是一個粗中有細的人,他仔細想了想,便答應(yīng)了這三個人的要求,把豬賣給了他們。
只見張飛將4只小豬給了紅臉大漢,將2只小豬給了黑臉大漢,然后將最后剩下的一只小豬給了白面書生,這時,張飛的兩個筐子正好空了。
原來,張飛最開始的兩筐小豬總共有7只。所以根據(jù)三位買家的要求,剛好全部賣完。不過,如果一開始并不知道張飛的兩筐小豬的總數(shù),如何求得每個買家需要的小豬數(shù)呢?你能想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