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貴婦畫像》反應了十九世紀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女性應對社會生活為題所做出的對應反應,其在文學的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一直是人們所熱衷的文學作品之一。它憑借對人物內(nèi)心活動進行細膩的刻畫,采用新穎的意識流寫作手法,深受大眾讀者所喜愛。本同通過對《貴婦畫像》進行有效的剖析,以求能了解到作品中關于女性話語權的內(nèi)在含義。
關鍵詞:《貴婦畫像》;女性話語權;自由獨立
亨利·詹姆斯在十九世紀寫作了《貴婦畫像》這篇小說,在小說中他通過對主人公伊莎貝爾·阿切爾及周圍人物在生活中的內(nèi)心活動進行生動細膩的寫作,表現(xiàn)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女性對自由和自主的向往,但是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對生活中的抉擇又顯的比較迷茫,主人公伊莎貝爾·阿切爾的塑造正符合當時社會發(fā)展趨勢。她本身對事物充滿美好的期待,對自由又充滿著向往,但是在對婚姻的追求上又比較失敗,為了維護婚姻的穩(wěn)定對自由失去了追求的自信心,充分的表達了女主人公的內(nèi)心活動和在當時社會中女性的內(nèi)心活動。
一、女性現(xiàn)象的形象化
十九世紀存在眾多的男權主義者,他們認為男權文化會將女性塑造為符合男性需要的家庭主婦,能更好的服務男性需求。他們認為男性才是構建社會的主要成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中,人們總是認為男人是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他們在生活中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并有著絕對的統(tǒng)治地位。在十九世紀女性并不被社會所肯定,在生活中也沒有任何地位可言。《貴婦畫像》中的女主人公也逃避不了這種命運,伊莎貝爾·阿切爾雖然對自由充滿著向往之情,而且語言也包含著很新穎的思想,但是在生活的壓力下,她還是遵從了社會文化的規(guī)矩,選擇對婚姻和財產(chǎn)而屈服。
在西方社會的發(fā)展歷史上,女人幾乎都是男權的裝飾品,只有非常優(yōu)秀的女人才能成為有權勢男人的附庸品。在《貴婦畫像》中,拉夫算的上是一名有著先進思想的男人,但是也沒有脫離女性化觀念的影響,他認為伊莎貝爾是他藝術收藏品中最精致的一個。伊莎貝爾雖然是一名追求獨立和自由的女人,但是她的內(nèi)心深處還是烙印著女性化觀念。通過亨利·詹姆斯細膩的描寫,我們不難看出女性化現(xiàn)象在《貴婦畫像》中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但只是被伊莎貝爾的激烈言行所掩蓋而已。
二、多樣的女性群體形象
(一)美國職業(yè)女性形象
在小說的描述中,亨利艾塔是伊莎貝爾的美國好友,她擁有著偏激的思想,她拒絕著英國的一切東西,她反對伊莎貝爾嫁給沃伯頓勛爵,認為沃伯頓是墮落的歐洲人,但是她極力的鼓勵身為美國人的古德沃德追求伊莎貝爾。亨利艾塔是一名擁有著前衛(wèi)思想的美國婦女,她總會對朋友提出有效的建議,雖然不一定會被接受,但是并不妨礙她對社會束縛的掙脫。她做為小說的局外人,每次她的表現(xiàn)都是那么的搶眼,在整篇小說之中,亨利艾塔是最能體現(xiàn)女性話語權的一個人物。
(二)傳統(tǒng)婦女的形象
在西方傳統(tǒng)的社會觀念里,西方人認為作為妻子就要順從自己的丈夫,作為女兒就要順從自己的父親。在《貴婦畫像》中,番茜就是扮演著這樣的角色。她的生活被自己的父親隨意的安排和設計,她自己也認為自己的存在就是為父親準備的,她沒有自己的主觀思想,也沒有自主權,她對父親的崇拜非常的盲目,認為父親就是自己人生中的一切。番茜思想比較單純,而且性格也比較溫順,自身也沒有任何的追求目標,只知道順從父親的安排。在小說中,番茜的存在是傳統(tǒng)女性在十九世紀中的一個真實的寫照。
(三)受傳統(tǒng)束縛的獨立女性
莫爾夫人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在小說中,她是一名非常高貴、非常有才華、有自己思想的女性。她有著自己獨有的能力,并把每一件事情做的都非常完美。她是伊莎貝爾崇拜過的對象,她看似對一切都擁有著決定權,但是通過內(nèi)在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她并不是我們所看見的這個樣子。莫爾夫人做為奧斯蒙的情人,她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為了自己的情人做的。她深受歐洲傳統(tǒng)觀念影響,被傳統(tǒng)的觀念束縛,雖然表面看起來她是以為非常自由獨立的女性,但是實質(zhì)上她并沒有話語權,一直受情夫奧斯蒙的控制。
三、女性話語權
《貴婦畫像》通過對女性角色進行深刻細膩的刻畫,表現(xiàn)了女性在男權社會中所面對的問題。伊莎貝爾雖然給人的感覺是一位有足夠話語權的女性,但是她的命運卻不被自己所掌握,對她命運有著重要決定性作用的倆個人是她的表哥拉夫和她的丈夫奧斯蒙,他們之中一個人設計了伊莎貝爾的生活,一個人改變了她的生活。小說一直在描述女主人公對自由和獨立的憧憬,但是在其生活過程中,卻做著有違本心的事情,即使發(fā)現(xiàn)了丈夫奧斯蒙并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時,即使丈夫對她存在著背叛行為,她依然選擇了為維護婚姻犧牲自己對自由獨立的向往。伊莎貝爾形象的塑造,充分的反應了當時社會中女性的悲哀和無奈。雖然看似整篇小說顯示著女性擁有的話語權,但內(nèi)在含義確恰恰相反,只要傳統(tǒng)的社會觀念沒有改變,只要性別定位沒有得到改善,女性依然沒有自己的話語權。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貴婦畫像》中雖然體現(xiàn)了一些女性是擁有話語權的,但是通過深刻的剖析可以看出,女性在當時的社會中幾乎沒有任何的自由和獨立。自由和獨立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問題,通過《貴婦畫像》的描述,讓我們深刻的了解到女性在歷史發(fā)展中扮演的角色,這對我們研究女性話語權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麗.《女士畫像》中唯美主義與道德的關系[J].國外文學,2007,01.
[2]代顯梅.痛苦·知識·責任―論《一位女士的畫像》的結尾[J].當代外國文學,2008,1.
[3]方亞中.伊莎貝爾的女性悲?。阂环N運用依利加雷理論的解讀[J].安徽文學,2011.5.
作者簡介:楊雯(1990.5),女,內(nèi)蒙古錫林浩特人,碩士,助教,外語教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