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tr
法國時尚界優(yōu)秀設計師不計其數(shù),其中最耀眼的安德莉·普特曼,更被譽為奢侈的標志。法國一位藝術(shù)評論家曾說:“如果法王路易十四還在位,一定會邀請安德莉·普特曼設計凡爾賽宮?!?/p>
所有經(jīng)過她安德莉·普特曼之手的設計作品都富有一種自信,優(yōu)雅,現(xiàn)代和不偏不倚的氣質(zhì),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到的都是讓人舒服的線條組合。你可以說它不前衛(wèi),但不能說它不經(jīng)典,如果要以一個形象來描述,普特曼的作品就像一位教導有方,品位非凡的女人,處處散發(fā)著成熟端莊的魅力。
這個優(yōu)雅到極致的法國女人最喜歡的詞語是“質(zhì)樸”,說自己的理念是創(chuàng)造“人人都能擁有的美”,但因同眾多奢侈品牌密切合作,她的名字早已被認為是頂級品位的代表。
設計要像海里的魚一樣自在
“如果作品充滿生硬,無法讓人們像海里的魚一樣自在,就表示該設計缺乏感性?!?/p>
在設計事業(yè)上,普特曼一直抱持一個簡單的信念∶把美麗的事物帶給每一個人。她作品的其中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和諧地結(jié)合傳統(tǒng)與反叛的元素,巧妙地令兩者達至完美的平衡,令觀者贊嘆不已。
作為全球精品酒店的設計先鋒,在還未盛行精品酒店的的 1980 年代,普特曼便憑借為全球第一家精品酒店——紐約摩根斯酒店設計的黑白棋盤格浴室而名聲大噪。這家在1984年開張的旅館,普特曼將走廊、電梯都使用了灰、白、黑色三種顏色組成了棋盤圖案。再加上浴室墻壁上的鏡子的反射以及同樣圖案的大廳3D立體圖案地毯的延續(xù),讓整個色彩都得到延伸。另外,普特曼還稍微加了點明亮、溫暖的色彩,讓它形成溫柔的對比?!拔蚁矚g物件彼此有種極端的對立,這種互動式的關系會給室內(nèi)難以想象的能量。就像有些垃圾物品擺在珍藏品的旁邊,會看起來很好。而這些珍藏品若單方在一邊,反而給人死氣沉沉的感覺。我覺得物件之間會彼此對話,生命就開始了。”
普特曼的設計也有柔和的一面,她賦予日本的法國甜點餐廳 Pierre Herme 光亮明快的色彩,令其親切得像是一家深夜食堂。如果你搭乘法國航空公司的飛機,從機艙的整體色調(diào)到餐具的細節(jié),都能讓你領略到普特曼設計的靈秀。此外,在導演彼得·格里納韋執(zhí)導的影片《枕邊書》中, 普特曼還擔任了場景設計,她一改簡單明亮的設計特點,將影片本身的情色意味襯托得優(yōu)雅巧妙。
在普特曼看來,空間設計就必須讓人們有認同感,覺得是為他們設計的,這是一種尊重。無論主題多么強烈,都要避免造成驚嚇或震懾,假設有很炫、卻會破壞和諧的感覺,就像假惺惺的詩歌,是件失敗的作品。
“我不知道我的設計師好是壞,不過,可能是我的作品不讓人覺得怪異,反而帶有個人色彩的緣故吧。” 前任法國文化部長賈克朗曾感言:安德莉·普特曼不僅是設計界的魔法師,更是超越時光之流的靈感女神。
20歲以前,我的夢想是當個作曲家
1925年,普特曼生于巴黎第六區(qū)的一個保守家庭,這個代表典型的巴黎文藝氣質(zhì)的區(qū)域影響了她的美學理念。她的祖父是銀行家,祖母是熱氣球的發(fā)明者蒙哥費埃的后裔,她的父親可以流利地說7 種語言,她的母親彈一手好鋼琴。
從小,她父親就會用俄文朗誦普希金、屠格涅夫的詩歌,而母親則會帶著她上歌劇院,到盧浮宮看展覽。受母親的影響,安德莉從小喜愛音樂和彈鋼琴,后來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作曲。她從著名音樂家弗朗西斯.普朗克手中拿到音樂學院一等獎時,卻聽大師評說她還需要至少10 年的辛勤工作和深居簡出才能成為職業(yè)作曲家。為了想看看這大千世界,普特曼放棄了熱愛的音樂事業(yè),去了祖母的文學雜志社工作。
20歲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車禍不僅令普特曼的面容發(fā)生改變,也讓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并決心從安穩(wěn)的社交環(huán)境中跳出來,開始進軍設計界。
33歲擔任法國大型超市Prisunic的家具藝術(shù)總監(jiān)。從1960 年開始,普特曼開始為設計雜志《L'Oeil》擔任記者一職,并為法國著名的設計雜志《les cahiers de elle》撰寫設計專欄《裝飾》。職業(yè)生涯轉(zhuǎn)變之際,她幸運地遇到了著名護膚品Helena Rubinstein 的創(chuàng)始人赫蓮娜·魯賓斯坦。后者奢華的巴洛克美學精神就同她狂熱收集的畢加索、馬列維奇以及其他偉大藝術(shù)家的作品一樣,令普特曼深深著迷。“對于我來說,赫蓮娜女士堪稱一位先驅(qū),她是真正超乎時尚的?!?/p>
隨后,事業(yè)上升期的普特曼與現(xiàn)任法國高級時裝公會主席迪迪?!じ臧涂艘煌用恕皠?chuàng)造與工業(yè)”公司。普特曼十分關注現(xiàn)代藝術(shù)與時尚。那個時期,她結(jié)識了讓·夏爾德·卡斯泰爾巴雅克、三宅一生、蒂埃里·穆勒等眾多時尚先驅(qū)。這段經(jīng)歷也幫助普特曼將設計、時尚、藝術(shù)創(chuàng)造性地結(jié)合在一起。
改變了法國人的室內(nèi)審美觀念
1978 年,在朋友的幫助下, 53 歲的普特曼創(chuàng)立了 Ecart 事務所—一個完全屬于她自己的設計工作室?!澳菚r我剛結(jié)束一段悲劇般的婚姻,失去了很多東西,包括一棟房子,我好沮喪。但是,日子不能這樣繼續(xù)下去,我問自己想做什么?當時我是做家用品生意,我便決定放棄這一行?!?/p>
當時,歐洲精英階級家庭的室內(nèi)設計觀念還停留在二戰(zhàn)后充滿富麗堂皇的裝飾風格,普特曼徹底改變了這種觀念,將簡約、自然、幽默和強調(diào)功能性的設計特點,融入室內(nèi)設計?!坝幸淮?,我在巴黎街頭看到1930年代的法國家具,不受法國人喜歡,于是我買下來,予以改造,重新生產(chǎn)。因為做工很好,而且看起來像古董,就有一家雜志社報道了我的作品。
但那時法國人并不欣賞安德莉·普特曼的設計,首先,她的設計不夠法式的華麗;其次,法國人崇尚原始材料,而安德莉的設計作品在材料的運用上有著太多混搭的手法。但安德莉堅持認為,多種設計觀念的融合有助于自由表達設計構(gòu)思,材料的混合是實現(xiàn)表達的最好方式。從材料角度講,安德莉·普特曼并沒有引導潮流,相反,她不斷地提醒我們:“材料沒有好壞之分,有的只是技法的高低,可以用最低廉的材料,設計出最高貴的環(huán)境?!彼脑O計理念是發(fā)現(xiàn)并協(xié)調(diào)事物和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它們可能并不是第一眼就能被注意到的,但是設計師必須保持嚴謹,祛除那種會帶來突兀感的傲慢?,F(xiàn)在,這些家具在紐約可是相當昂貴。也因為如此,有人認為我剽竊當年設計師的作品,但是,是我讓那些默默無名的設計師,重新受到矚目?!?
這種全新的設計完全符合尋求浪漫的法國人的要求,也讓普特曼在室內(nèi)設計界站住了腳跟?!霸谖业难劾铮牧蠜]有好壞之分,有的只是技法的高低;同樣,我的作品沒有時間概念?!痹诨貞涗浿校绱吮硎尽?/p>
1997年,72歲的普特曼以自己的名字建立了公司。她和她的建筑師,設計師團隊注重空間、采光、細節(jié)的嚴謹,創(chuàng)造出了自然優(yōu)美、清新、簡單、讓人們感到親切熟悉又不隨波逐流的空間。
除了從事室內(nèi)設計之外,普特曼也將才華擴展到其他領域。時至今日,她所設計的各個領域的作品已足夠開一家博物館,無論是 Louis Vuitton 的圍巾、Swarovski 的水晶、Charles Jourdan 的紅鞋、Swatch 的手表,還是 Hoesch 的浴缸及無數(shù)的家具、燈、浴室用品、地毯、瓷磚,都烙上了她的設計標志。普特曼也先后獲得美國室內(nèi)設計師協(xié)會設計成就獎,以及法國文化部長頒發(fā)的國家工業(yè)創(chuàng)新設計大獎。
對安德莉·普特曼來說,折中主義才是對其作品最好的詮釋。她喜愛簡潔,作品色彩卻從不單調(diào)乏味—大紅色的桌椅配淺綠色的玻璃墻壁,色彩被她玩得得心應手。她不強調(diào)過去或是未來,不營造極端的氛圍:“一點過去,是足夠多的當下,也是對明天的一絲暢想。這些,都組成了我頭腦中的畫面?!?/p>
2013年,這位精品酒店先驅(qū)設計師、奢侈品世家最鐘情的夢想改造家在她位于巴黎16區(qū)的公寓內(nèi)去世,享年87歲。遺體告別會上,簡潔的金色棺木旁擺放著裝滿白色玫瑰的花球。250多人聚集在這里致上最后的敬意,他們把Andrée Putman描述為一個聰明、迷人和有趣的女人。
以下是安德莉·普特曼在84歲曾接受過的一次采訪,因年歲已高,她只接受五個問題以內(nèi)的郵件采訪:
記者:被稱為室內(nèi)設計領域的Coco Chanel,你如何看待這個稱謂?
“名人的地位從來沒有讓我變得冷淡或者高傲,但它的確會讓你同世人有點距離。不過,這也是獲得更多自由的一種方式?!?/p>
記者:有沒有什么室內(nèi)風格是您所憎惡的?
“我見過不少令人發(fā)指,荒謬絕倫的設計:面朝紐約公園大道的豪華公寓外部被裝上了鐵管,讓它看上去像是loft。更不用提殖民風格或者cocooning了。這些都讓我非常反感,這樣倒退的理念實在是和生活過不去?!?/p>
記者:(84歲時安德莉·普特曼把接力棒傳給女兒Olivia)那么風格能否被傳承呢?
“不能。但是熱情可以代代相傳。失去了熱情的話,你不過是在復制過去而已?!?/p>
記者:一個項目對你意味著什么?
“一段獨一無二的探險之旅。而這都歸功于項目的發(fā)起人。對于私人空間的項目而言,了解客戶的態(tài)度尤其重要。對他們來說,這個項目總是象征著人生的一個轉(zhuǎn)折,如夢想成真般的體驗。這讓我總是心懷感動,感到重任在肩。我和我的團隊一定要尊重和愛那些同我們互相傾訴、傾聽,向我們敞開心扉的人。如果不是這樣,這個項目就是虛有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