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傲狂生
最近幾年,熒屏上“宮斗劇”盛行,于是,哀家、本宮、臣妾等稱謂“亂飛”。筆者對(duì)歷史頗感興趣,斗膽對(duì)這些編劇、導(dǎo)演懇求一句:為了保護(hù)咱們的漢語(yǔ),哀家、本宮、臣妾休亂用!
哀家是戲曲里死了丈夫的太后的自稱。其含義是,自稱可憐之人。無夫之哀,自然是哀家了。哀家一詞似乎是由哀子一詞演變而來的,《禮記·雜記上》說:祭稱孝子孝孫,喪稱哀子哀孫。其實(shí),在歷史上,不論皇家還是普通人家,死了丈夫的婦女都沒有自稱為哀家的,而多自謙為奴家或賤婦。所以,不知是哪位文人文思靈動(dòng),發(fā)明出一個(gè)哀家的稱謂來,將其用到了戲曲里。而電視劇上稱哀家大概是借鑒了戲曲,只是這借鑒不靠譜。不單太后、太皇太后稱哀家,連皇后也自稱哀家了,這就有些滑天下之大稽了。皇后是皇帝的老婆,皇帝還沒死,她就哀了,這要在封建社會(huì)可是殺頭之罪,即使皇后也不能幸免!
相比而言,本宮的稱謂在歷史上是有的,但它不僅僅是后妃們的自稱?;蕦m里宮殿很多,只要身為一座宮殿的主人,不論男女都可自稱本宮。最著名的是太子,由于太子居住在東宮,人們一般稱其為東宮太子,太子稱本宮一點(diǎn)問題都沒有。成年的公主也可自稱本宮,不過前提是,她要有一座自己的宮殿。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本宮稱謂后來也有了點(diǎn)變化,公主有正式封號(hào)的可以稱本宮,沒稱號(hào)的就只能稱本公主了。后妃們可以稱本宮,但也是有前提條件的,嚴(yán)格來說,只有一宮之主才能如此。而太后、太皇太后不稱本宮,大概是覺得這是年輕或輩分低的皇族的專利吧。
臣妾,古代稱地位低賤之人?!渡袝鴤鳌氛f:“役人賤者,男曰臣女曰妾。”慢慢地,臣妾就演變出臣服之意,《史記》《漢書》中都有這種用法;在劉長(zhǎng)卿等唐代詩(shī)人的頌圣之作里,多有“萬方臣妾”之詞;南宋陸游也有詩(shī)句云“萬邦盡臣妾”??梢姡兼欠N統(tǒng)稱,指作為皇帝臣民的眾男女。在史書里,嬪妃是不稱臣妾的,即使像金、元、清這樣的少數(shù)民族王朝,也是稱妾而不稱臣妾的。具體到清朝,滿臣稱奴才,漢臣稱臣,在滿清統(tǒng)治者眼里,臣連奴才都不如。因此,我們的電視編劇、導(dǎo)演讓清宮里的臣妾滿宮飛,的確是錯(cuò)得太離譜。
(郝巧鳳摘自《西安晚報(bào)》2017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