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秋平
兩種頭面部支撐方法預防脊柱后路手術患者壓瘡的效果觀察
婁秋平
目的 比較T型海綿面罩和凝膠體位墊兩種頭面部支撐方法預防脊柱后路手術患者壓瘡的效果。方法 將200例脊柱后路手術患者按術中采用的頭面部支撐方法分為觀察組(T型海綿面罩)和對照組(凝膠體位墊),各100例。手術結束后,分別于恢復體位時、術后24h評估患者頭面部受壓部位皮膚,比較兩組患者壓瘡發(fā)生情況。結果 恢復體位時,觀察組患者頭面部皮膚壓瘡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1.00%vs 7.00%,P<0.05);術后24h,觀察組患者頭面部皮膚壓瘡發(fā)生率亦低于對照組(1.00%vs 10.00%,P<0.05)。結論 相較于凝膠體位墊,T型海綿面罩對脊柱后路手術患者頭面部壓瘡的預防效果更優(yōu),更適用于俯臥位手術患者的頭面部支撐。
俯臥位 脊柱手術 壓瘡 預防
術中壓瘡是指患者在術后幾小時至6d內發(fā)生的壓瘡[1]。由于術中無法通過改變患者體位緩解局部組織壓力,因此手術患者是發(fā)生院內壓瘡的高危人群[2]。臨床上常見俯臥位手術患者頭面部皮膚發(fā)生術中壓瘡。選擇適宜的護理用具并采取有效的減壓措施是預防壓瘡的積極方法。為探尋降低手術患者壓瘡發(fā)生率的較優(yōu)方法,本院手術室將T型海綿面罩和凝膠體位墊兩種頭面部支撐方法應用于脊柱后路手術患者,觀察比較兩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行脊柱后路擇期手術的患者200例,按術中采用的頭面部支撐方法分為觀察組(T型海綿面罩)和對照組(凝膠體位墊),各10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頭面部皮膚情況、肥胖程度、手術時間、抽煙史、飲酒史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2.1 體位安置 巡回護士按《手術室壓瘡護理評估單》評估患者壓瘡風險值并及時記錄?;颊呷砺樽聿骞艹晒?,巡回護士給予患者眼部滴眼藥水,并貼上3M薄膜,防止眼瞼閉合不全引起角膜干燥及充血,同時防止消毒液流入灼傷眼睛。手術室護士、麻醉醫(yī)生、手術醫(yī)生根據個人職責共同完成患者體位擺放,動作協調一致,以軸線翻身方法安置成標準俯臥位。
1.2.2 觀察組 體位安置后,巡回護士應用Allen spine system脊柱體位安置系統(tǒng),配套頭托內放置T型海綿面罩,將患者眼、鼻、口放于海綿墊T型區(qū),整個手術過程不需定時對面部進行減壓。
1.2.3 對照組 體位安置后,巡回護士將患者頭部置于墊有高分子凝膠體位墊的頭架上,支撐點為額部、顴骨,避免眼睛受壓,整個手術過程不需定時對面部進行減壓。
1.3 觀察指標 手術結束后,分別于恢復體位時、術后24h評估患者頭面部受壓部位皮膚,比較兩組患者壓瘡發(fā)生情況。采用國際造口治療協會的壓瘡評估等級標準,Ⅰ期:皮膚完整且出現發(fā)紅區(qū),受壓皮膚下壓不會出現蒼白現象;Ⅱ期:皮膚損傷在表皮或真皮,潰瘍呈表淺性,臨床上可見表皮損傷、水皰或淺的火山狀傷口;Ⅲ期:皮下組織受侵犯,但尚未侵及筋膜層,臨床上可見深的火山口狀傷口,已侵蝕周圍臨近組織;Ⅳ期:組織完全破壞或壞死至肌肉層、骨骼及支持性結構(如肌腱、關節(jié)囊等)。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以頻數和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兩組患者頭面部皮膚壓瘡發(fā)生情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頭面部皮膚壓瘡發(fā)生情況比較
由表2可見,恢復體位時,觀察組患者頭面部皮膚壓瘡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1.00%vs 7.00%,P<0.05);術后24h,觀察組患者頭面部皮膚壓瘡發(fā)生率亦低于對照組(1.00%vs 10.00%,P<0.05)。
手術時間越長,患者發(fā)生壓瘡的風險就越大。有研究表明,手術時間超過2h時,患者發(fā)生壓瘡的危險指數開始升高,并且為其相關的危險因素[3]。手術時間越長,患者所采取的固定體位就需要保持更長的時間,則其皮膚血管受壓迫的時間也相應被延長,較長時間的低灌注和血流障礙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患者發(fā)生壓瘡的風險[4]。脊柱后路手術患者由于較長時間俯臥,頭面部前額、顴骨、下頜、下頜角骨隆突處或肌肉、脂肪等部位較薄,受壓時間長易引起皮膚壓傷,其壓瘡發(fā)生率可高達66.0%[5]。本研究結果顯示,T型海綿面罩和凝膠體位墊兩種頭面部支撐方法雖然都沒有完全避免壓瘡發(fā)生,但對改善頭面部皮膚受壓都有一定的作用,兩組患者的壓瘡發(fā)生率均不高。這說明這兩種方法對改善患者頭面部皮膚受壓情況都有積極作用。但兩組患者最終都有壓瘡產生,這可能是由于手術時間長、固定體位、各種管道等因素致使觀察、保護都存在難以避免的困難。
本研究結果顯示,T型海綿面罩預脊柱后路手術患者壓瘡的效果較優(yōu)。分析可能原因:T型海綿面罩相對凝膠體位墊受壓皮膚面積較小,有利于靜脈回流及組織液的有效循環(huán);更有利于術中觀察調整,減少受壓部位的持久受壓;同時,T型海綿面罩支撐更有效地避開顴骨高點的骨性受壓。急性皮膚受壓造成受壓部位缺血、缺氧,當解除壓迫后,受壓部位易發(fā)生缺血再灌注損傷,而這種損傷普遍認為與氧自由基大量產生有關[6-7]。本研究發(fā)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對照組患者恢復體位時的壓瘡發(fā)生率比術后24h低,這似乎也與缺血再灌注損傷機制相符。因此,只有術中對患者頭面部皮膚做好全面早期預防,避免其因受壓造成受壓部位缺血、缺氧,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T型海綿面罩雖然效果較好,但使用時需結合患者個體差異進行,如年齡、局部皮膚情況、體重、手術時間等因素,實施相應的個體預防措施。否則,反而易造成局部皮膚壓瘡,如擺放俯臥位時仔細檢查患者頭面部每個受力點的皮膚受壓情況,對于消瘦患者要調整海綿面罩的厚度,使受力均等,避免局部壓力過大。由于脊柱手術時間一般都>2h,無菌手術巾的覆蓋,手術前使用阿托品作用有限等原因,患者頭面部常發(fā)生出汗、唾液分泌等,會增大頭面部發(fā)生壓瘡的風險。因此,術中要密切觀察患者頭面部并進行相應的處理,以使患者頭面部皮膚保持清潔干燥。
體溫上升可引起組織耗氧量增大、代謝增強,如局部組織在受壓時長時間得不到氧與營養(yǎng)物質的補充,則易引起壓瘡;同時體溫上升時患者出汗增多,更易誘發(fā)壓瘡[8]。本研究患者一方面由于脊柱后路手術室溫低、藥物手術操作暴露等原因,影響局部血運,可能會出現低體溫;另一方面,手術鋪巾完全覆蓋于患者身上,致使其無法散熱,也有引起體溫過高的可能。因此,術中還需注意患者體溫管理。
綜上所述,術中壓瘡發(fā)生率是評價手術室護理質量的敏感指標之一。俯臥位手術患者因其固定體位、麻醉和疾病等原因是術中壓瘡的高發(fā)人群。本院實施的兩種方法對脊柱后路手術患者頭面部受壓部位皮膚都具有較好的支撐效果,且T型海綿面罩預防壓瘡的效果優(yōu)于凝膠體位墊,更適用于俯臥位手術患者的頭面部支撐。受研究條件的局限,對此類手術患者局部受壓部位的血流動力學改變、血壓變化、血清白蛋白、炎癥介質等術中壓瘡的影響因素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1]周愛玉,王秋明,龐子霞.不同護理用具用于術中壓瘡防護的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3):1219.
[2] 陳云超,唐曉娟.手術中壓瘡高危因素分析及防護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5):1358.
[3] 陳謙,盛芝仁,王惠兒,等.手術患者相關壓瘡發(fā)生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探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13(3):488-489.
[4] Santamaria N,Gerdtz M,Sage S,et al.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soft silicone multi-layered foam dressings in the prevention of sacral and heel pressure ulcers in trauma and critically ill patients:the border trial[J].International Wound Journal,2015,12(3):302-308.
[5] 何曉珍,樊翌明.術中褥瘡的研究進展[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 (1):17.
[6] Wang W Z,Fang X H,Stepheson L L,et al.Acute microvascular ac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skeletal muscle ische mia/reperfusion injury[J].Plastic&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05,115(5):1355-1365.
[7] 姜麗萍,蔡福滿,楊曄琴,等.局部皮膚持續(xù)受壓致壓瘡的實驗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17):4-5.
[8] 廖春燕.壓瘡發(fā)生的相關危險因素及護理進展[J].齊魯護理雜志, 2016,22(5):505.
2016-07-19)
(本文編輯:李媚)
10.12056/j.issn.1006-2785.2017.39.14.2016-1110
312500 新昌縣人民醫(yī)院中心手術室
婁秋平,E-mail:15305756565@18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