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現(xiàn)在的孩子越來越幸福了:不愁吃穿,被全家人寵溺,物質(zhì)條件豐富,教育環(huán)境優(yōu)越。然而,孩子們真的幸福嗎?
華東師大的教授陳默說,現(xiàn)在的孩子更加不知道幸福的滋味了?!艾F(xiàn)在的孩子,4歲就會在那里發(fā)呆了,你不知道他小腦袋里在想什么……他既不思考吃,也不思考穿,就過早地思考了一個終極的哲學(xué)問題:我存在有什么意義?”
父母們沒弄明白的是,正是因為不愁吃穿,以及父母在極力給孩子的未來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生存環(huán)境,孩子們才會困惑:我讀書、上各種興趣班,甚至活著,有什么意義?反正以后長大了也將不愁生活。
其實,人活著并不是吃穿那么簡單。但很多父母從沒這樣告訴過孩子:幸福并不僅僅與物質(zhì)掛鉤,更深層次的幸福往往來源于心靈上的滿足。
正如俞敏洪曾說,人這一輩子活3條命,分別是性命、生命和使命,一級比一級高。到了使命這個境界,人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
什么是使命呢?是為自己的家庭、社會、國家,甚至全世界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曾捐出450億美元(將近個人財富的99%)的億萬富豪小扎,在回母校哈佛大學(xué)演講時說:“使命感是幸福的關(guān)鍵,也是我們保持社會進步的唯一途徑。”
小扎如此有錢,卻開著一輛不到10萬元的車,且穿著普通,總是“T恤+人字拖”,甚至還娶了常被外界吐槽其貌不揚的普莉希拉·陳作為妻子。但小扎從未在乎過外界的評判,因為他有足夠豐盈的內(nèi)心世界。
在小扎看來,幸福從來不是錢財,或是一個被外界夸耀長得漂亮的妻子能給予的。普莉希拉與他堪稱靈魂伴侶,二人曾是哈佛大學(xué)的同學(xué)。如今已生下女兒的二人,致力于用公益改變世界,著手于“未來100年攻克所有疾病”的偉大理想。
在這樣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哪怕今后不用為生計發(fā)愁,Ta也不用問自己:活著有什么意義?因為Ta知道,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作為父母,應(yīng)該教會孩子生命的意義,盡可能地展示有價值、有意義的生命面貌。別認為在這個時代與孩子談使命感很矯情,它能讓你的孩子真正找到內(nèi)心的快樂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