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少惡言
從六年前的有房子婚姻才幸福;到兩三年前的婚姻幸福不光要房子,更要靈魂契合;終于有一天,賀涵和唐晶們告訴你,你自己的幸福和婚姻關(guān)系不大,你離過婚?Who cares,我都不一定要結(jié)婚!
有一些電視劇的學名叫“都市生活劇”,我想之所以叫這個名字,除了演員演出時穿的是現(xiàn)代服裝外,還有一層意思,即:每一部劇都會反映那個時代人的生活狀況和思想狀態(tài)。最近的幾部熱播劇就是這樣——《歡樂頌》和《我的前半生》會這么火,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同層次的都市人,特別是中青年人,都可以在劇中看到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房子重要,
卻不是幸福的源泉
某天有個偶然的機會,我在電視臺看到幾集重播的《裸婚時代》。同樣是都市生活劇,從《裸婚時代》到《我的前半生》,人物衣著的風格有了明顯變化,而更重要的變化來自人物反映的思想狀態(tài)。我翻到劇的封面一看:果然,《裸婚時代》播出于2011-2012年。按通常說的“三年一代溝”,難怪這部“兩個溝”之前的劇,會和今天的都市生活劇如此大不同——從《裸婚時代》到《歡樂頌》,再到最近的《我的前半生》,因為都有感情戲貫穿始終,不難發(fā)現(xiàn)這六年來國人婚姻情感觀念的轉(zhuǎn)變有多么巨大。
在《裸婚時代》里,男主劉易陽(文章飾)沒房沒車,與女主(姚笛飾)兩情相悅,女主的媽媽想盡辦法拆散他們,最后他們選擇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結(jié)了婚,新婚夫婦與男主父母同住,產(chǎn)生諸多矛盾。“裸婚”這個詞,也正是從當時這部劇開始流傳開來。
這部劇傳遞的,是至今為止中國主流人群的一個婚姻觀念:談感情,大家可以風花雪月;但談婚姻,卻一定要有物質(zhì)基礎。同時,由于“不以結(jié)婚為目的的戀愛就是耍流氓”,所以大家在本該談感情的戀愛階段,直接跳過了風花雪月,開始大談物質(zhì)基礎。
在《裸婚時代》這部劇中,很多矛盾、家庭爭吵都源于物質(zhì)資源的匱乏,沒房是個硬傷。小夫妻與老一輩的理念差別也集中在房子問題上。換言之,似乎有了房和充足的物質(zhì)基礎,家庭生活矛盾就少了一大半,大家就步入幸福了——至少在劇中看到的就是這樣。
然后到了《歡樂頌》,突然畫風一改。雖然劇中也有為房子問題糾結(jié)不已的樊勝美和王柏川,但這只是五條感情線索中的一條,不再是劇的主線。更多的時候,大家在討論男人女人最后走在一起,到底是因為什么——顯然不單單是房子——小曲告訴你喜歡就要大膽愛,說出來;小關(guān)告訴你,乖乖女糾結(jié)到最后也是想釋放自己對自由的真愛;小邱告訴你,一個人真的對你好,需要一起克服重重困難;安迪告訴你,物質(zhì)上的門當戶對雖然不可或缺,但思想境界上能匹配的靈魂伴侶才是能夠陪自己長久走下去的人……
從第一部《歡樂頌》到《裸婚時代》,剛好一個代溝的時間。這三年多里,人們返回思考——終于發(fā)現(xiàn)房子雖然重要,卻不是兩個人幸福的理由和源泉。在房子之外,我們還有感情,還有自由,還有共同理想,還有內(nèi)心最深處柔軟部位的包容與貼合……
而《我的前半生》這部劇傳遞的婚姻觀念,又與之前兩部截然不同——劇中婚姻這個形式突然變得不那么重要了——普通勞動者,物質(zhì)并不豐裕的家庭(比如白光和羅子群)為了追求愛情,不顧物質(zhì)基礎走到一起,最后也是不合適不幸福;中產(chǎn)家庭(比如離婚前的羅子君和陳俊生),物質(zhì)基礎堅實,家庭結(jié)構(gòu)完整,但也以離婚告終;各方面條件都優(yōu)于常人的精英(比如賀涵和唐晶),他們早就過了要去擔心房子的階段,內(nèi)心足夠豐富,從才華到見識也都很配,可以說有軟有硬,有內(nèi)有外——可是,他們家庭生活也不幸福,甚至就沒有家庭,一直在矯情的面子情結(jié)和驕傲矜持里打太極,打來打去,一直錯過,一路錯過……連早已看淡紅塵,瀟灑開個小店的卓老板,也是離了婚才有現(xiàn)在的瀟灑。而反觀,如果拋開婚姻這個形式不談,離了婚的家庭,小孩反而得到了更多的關(guān)愛,被照顧得挺好。一直不結(jié)婚的賀涵呢?可以自由玩耍,想在上海就上海,想去香港就香港,晚上想喝到幾點就幾點,想幾萬塊錢買條魚就買條魚——要是有老婆,你再試試看呢……
在《我的前半生》里,我們根本就沒看到婚姻觀念。這里傳遞的聲音是:你要遵循你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找到真正合適的那個人,要是沒找到,其實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
從六年前的有房子婚姻才幸福;到兩三年前的婚姻幸福不光要房子,更要靈魂契合;終于有一天,賀涵和唐晶們告訴你,你自己的幸福和婚姻關(guān)系不大,你離過婚?Who cares,我都不一定要結(jié)婚!
眼睜睜地看著國人對待婚姻的觀念也從馬斯洛金字塔的第一層,三步并作兩步攀上了第五層。自,我,實,現(xiàn)!這才最重要。難怪今天我再去看《裸婚時代》這部劇的時候,感到很多細節(jié)非常乏味,不得不在電腦上拖著快進,走完了很多當年可能會被看得津津有味的情節(jié);而我也敢說,如果在六年前,你拿出今天這個版本的《我的前半生》,估計一多半觀眾會跳出來喊:好假呀!
中國社會其實并沒有走出馬斯洛金字塔的第二層,資源匱乏的陰影還籠罩著大多數(shù)家庭。只不過匱乏的項目從衣食住行過渡到了教育、養(yǎng)老、醫(yī)療……所以細看中國近年來的都市生活劇,很少探究人性深層的善惡,而多是在圍繞孩子的監(jiān)護、教育和住房問題大做文章。
如果反觀同時期的日本影視,你會發(fā)現(xiàn)與我們截然不同的敘事風格,日本社會已經(jīng)過了那個糾纏在住房和子女教育的時代,買不起房的人也已經(jīng)坦然接受了一輩子租房這樣的事實。因此日本的影視作品可以騰出手來,細致地去刻畫人性內(nèi)心底層的善惡。而我們不行,在社會基本還處于馬斯洛二進三過程中的現(xiàn)狀,決定了我們討論婚姻家庭觀念的時候仍然離不開資源為載體。人性深處的善惡,靈魂深處的契合與否,只好先放一放。
單身貴族不易做
我是個相對傳統(tǒng)的人,雖然沒有古板到堅持人到了啥歲數(shù)就一定要結(jié)婚,但仍然贊成什么年紀就做什么年紀該做的事。青春年少的時候你就好好玩耍,放縱自由;到了該收斂荷爾蒙,談感情談責任的年紀,就認真一點。雖然“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是一種令人向往的狀態(tài),但在更多人心目中“兒女雙全膝下繞”恐怕才是“半生”以后應該有的姿態(tài)。因此,當《我的前半生》已經(jīng)向觀眾傳遞出我們上面所說的這種婚姻、家庭觀念的時候,不由得說還是有一些令人擔憂的。
相信看過《我的前半生》這個劇的人,無不對唐晶、賀涵們的單身生活有著無限的向往。而反觀陳俊生們的婚姻生活,卻有這么多的不如人意。在這種鮮明的對比下,會有更多人選擇去向賀、唐的那種生活方式靠攏,而對婚姻心生畏懼。
選擇婚與不婚,是個人的自由,但如果你是因為唐晶、賀涵的光鮮而對單身貴族的生活無比向往,那在你打定主意走上這條路之前,不妨先考慮一下自己到底是單身貴族,還是單身狗。
像賀涵、唐晶這樣的人,各方面條件都很優(yōu)異,他們會更加玻璃心——這也是劇中這兩個人無比矯情矜持的原因。因為自身的優(yōu)越,所以他們對待另一半也會用更加挑剔的眼光,不僅軟硬條件匹配,更不能在任何一個細微的心理狀態(tài)下不爽。這的確是很難的,而更重要的是這樣的人有堅持,不妥協(xié),不將就,于是很多人會主動選擇單身。因為他們權(quán)衡過,在既有的心理和物質(zhì)條件下,單身可以獲得更大的滿足感和自由空間。
與之相對的很多人,他們想找另一半,他們愿意為了另一半而修改、降低自己的要求,他們也愿意去求同存異地磨合,但仍然沒有找到那一半,這樣的人我們稱為“被動單”。
今天的大城市中,喊著“自由空間!”“不拘泥于一紙文書!”而選擇單身的人越來越多,但我希望讀者讀到這里的時候,可以捫心自問,有多少人是真的喜歡且選擇主動單,又有多少人是被動單地久了,老被人問煩了,突然看到有些人打出一面旗叫“主動單”,不由分說地扯過來,立在自己身后,給自己先壯個膽。后來發(fā)現(xiàn)這個旗子在身后插得久了,自己的記憶已經(jīng)迷糊了,原來還愿意去改變,去磨合,這面旗子往后一立,馬上腰一叉,“我為什么要改變?如果婚姻是讓我將就,那我寧可不要……”撐得這么累,又何必呢。而那些主動選擇孤獨的人,你都主動選了孤獨,何必寫那些勸人不要結(jié)婚的“深度好文”去影響還在猶豫動搖的人呢?我始終堅信一個道理,一個人反復解釋一件事,必然心虛;一個人堅持做正確的事,是沒工夫也不屑多解釋的。
男人看男人
《歡樂頌》和《我的前半生》,多以女性生活線索為導向,因此劇中出現(xiàn)的男人多半是以女性視角中的男性出現(xiàn)。一時間,小包總和趙醫(yī)生哪個更好;應勤是不是個渣男;陳俊生、老金和賀涵的比較等等,一大批女性視角下評價男人的文章屢屢刷屏。我覺得有必要站在男性角度,說說對男人的客觀評價。
例如,這幾天朋友圈的熱點是對比陳俊生、老金和賀涵三種類型的男人,而最后的結(jié)論往往是陳俊生看似老實實則功利,老金表面憨厚實際格局狹隘,只有賀涵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一般遇到類似文章,建議大家直接看結(jié)尾,如果結(jié)尾說賀涵或者《歡樂頌》中的小包總才是男人的表率,是男人就該如此,男人的格局決定了一切……這就是一篇沒有意義的廢話——我們都知道最優(yōu)選擇是什么,問題在于,最優(yōu)達不到或不現(xiàn)實的時候,次優(yōu)選擇該如何選。我們都知道又帥又體貼的霸道總裁是大家的最愛,問題在于沒有這樣人出現(xiàn)時,小資、中產(chǎn)、經(jīng)濟適用男,又該如何選擇。
我一直不覺得陳俊生很功利見異思遷,老金格局不夠心地狹隘……因為我相信一個道理:人性都會在潛意識中追求平衡,但同時人性又都是經(jīng)不住考驗的。
就羅子君離婚前的作態(tài),沒有這個小三也會有那個小三。你已經(jīng)把一個男人作得待在家里很煩了,那外面當然隨處都有更溫柔的港灣。雖然冰冷,但說起來男女關(guān)系也是投入產(chǎn)出分析,男人賺錢給你花,給你低聲下四,容忍你的作,如果這些算是一種付出或成本的話,他總想產(chǎn)出點東西,比如你的美貌、體貼、支持、鼓勵,在外人面前給他的面子,對家里老小的照顧等等。而如果換來的只是你像查賊一樣查他晚下班兩小時去了哪里,他自然在你這里滿足感極差。一個潛意識中找平衡的人,總是需要在滿足感失衡的時候,從別的地方找回一些平衡?;蛘咚谕馄獗┝?,或者,任何一個港灣他都愿意???。
而老金在追求不得的情況下惱羞成怒,真的只是狹隘么?在他的世界里,這個人是全部,他在乎,失去的時候當然會失態(tài);賀涵什么情況下都不失態(tài),那是因為他的世界比較大,很少有人能讓他如此在乎。如果真的有,失去那個人的時候,賀涵還不是一樣會失態(tài)。你沒見他為了陪小孩過生日,趕到杭州,放棄挽留公司重要員工,從而給公司造成巨大麻煩,這比老金的惱羞成怒如何?表現(xiàn)雖不同,性質(zhì)更惡劣吧,還犧牲了公司其他員工的利益。所以不要用人性被考驗時的表現(xiàn)去對比另一個人沒被考驗時的泰然自若,這不公平!當然,你可以說,那我就要找那個內(nèi)心世界比較大,不容易被考驗到的人。當然可以。但提醒你,反過來想,無論這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多么寬廣,也不要有意去考驗他。
我們無法告訴女性朋友,什么樣的男人最好。相信也沒這個標準答案。我們只是想提醒一下那些前幾天老公還是小包總,這幾天就變成賀涵的女生朋友,當你要評價或選擇身邊的男人,或者決定如何對待已經(jīng)在一起的男人時——首先,不要去試探人性;其次,換位思考,想想你的付出與獲得是否平衡,想想他們的付出與獲得是否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