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苗
(酒鋼醫(yī)院藥學部,甘肅 嘉峪關 735100)
?
2014—2016年酒鋼醫(yī)院住院患者保肝藥應用分析
何苗苗*
(酒鋼醫(yī)院藥學部,甘肅 嘉峪關 735100)
目的:了解酒鋼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住院患者保肝藥的臨床應用情況及趨勢,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采用銷售金額排序法、用藥頻度排序法對2014—2016年我院住院患者保肝藥的臨床應用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2014—2016年我院住院患者銷售金額排序居第1位的保肝藥為注射用門冬氨酸鳥氨酸,DDDs排序居第1、2位的保肝藥為注射用門冬氨酸鳥氨酸和熊去氧膽酸片。其原因主要與注射用門冬氨酸鳥氨酸價格較高、無適應證用藥頻次較高,而熊去氧膽酸片在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應用廣泛有關。結論:我院住院患者保肝藥的使用欠合理,有待進一步加強管理和干預,促進合理用藥。
保肝藥; 用藥頻度; 用藥分析
保肝藥是臨床應用非常普遍的一類藥物。一方面,因為我國是“肝病大國”,肝病患者眾多;另一方面,肝功能異??砂l(fā)生于各類疾病或因多種藥物引起(如解熱鎮(zhèn)痛藥、調節(jié)血脂藥、抗結核藥、抗菌藥物等),除肝病??漆t(yī)師外,其他各科醫(yī)師都會應用到保肝藥?,F(xiàn)對近年來酒鋼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住院患者保肝藥的使用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資料來源于2014—2016年我院住院患者保肝藥的臨床使用數(shù)據(jù),計算用藥頻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限定日費用(daily drug cost,DDC)、排序比(B/A)等。限定日劑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是指藥物為達到治療目的所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劑量,本調查中藥品的DDD參考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數(shù)據(jù),并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新編藥物學》(17版)及藥品說明書確定。DDDs=某藥的總用量(g或mg)/該藥的DDD,同一品種不同規(guī)格和不同廠家藥品的DDDs求和為其總DDDs,DDDs越大,說明該藥的使用頻率越高。DDC=某藥年銷售金額/該藥的DDDs,指服用某一種藥物每日費用的平均水平,DDC越大,表示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越重。B/A=藥品銷售金額排序(B)/DDDs排序(A)反映藥品銷售金額與DDDs的同步性。B/A接近于1(0.8~1.2),表示同步性良好;B/A>1,說明藥品應用率高而價格較低,價廉物美;B/A<1,說明藥品價格偏高或應用率低。
2.1 2014—2016年我院住院患者保肝藥的銷售金額及其排序
2014—2016年注射用門冬氨酸鳥氨酸(2.5 g)的銷售金額排序均居第1位;2014年多烯磷脂酰膽堿注射液(232.5 mg)的銷售金額排序居第2位,2015—2016年居第3位;2014年注射用還原型谷胱甘肽鈉(0.6 g)的銷售金額排序居第3位,2015年居第2位,2016年居第4位,見表1。
2.2 2014—2016年我院住院患者保肝藥的DDD、DDDs及其排序
2014—2016年熊去氧膽酸片(50 mg)的DDDs排序分別居第2、1、1位,注射用門冬氨酸鳥氨酸(2.5 g)的DDDs排序分別居第1、2、2位,見表2。
2.3 2014—2016年我院住院患者保肝藥的DDC及B/A
2014—2016年我院住院患者保肝藥的DDC及B/A見表3。
表1 2014—2016年我院住院患者保肝藥的銷售金額及其排序
表2 2014—2016年我院住院患者保肝藥的DDD、DDDs及其排序
表3 2014—2016年我院住院患者保肝藥的DDC及B/A
3.1 保肝藥的銷售金額
目前,我院使用的保肝藥共12個品規(guī),臨床醫(yī)師選擇隨意性較大。由表1可見,銷售金額排列居前5位的依次為注射用門冬氨酸鳥氨酸、多烯磷脂酰膽堿注射液、注射用還原型谷胱甘肽鈉、還原型谷胱甘肽片、肌苷氯化鈉注射液,其中4個為靜脈制劑、1個為口服制劑。注射用門冬氨酸鳥氨酸在我院臨床上的應用非常廣泛,涉及內科、外科、重癥醫(yī)學科、介入醫(yī)學科、婦科等科室,尤其在外科的使用逐年增加,導致其銷售金額占保肝藥銷售金額的比例>50%。注射用門冬氨酸鳥氨酸(2.5 g)使用量較大,主要有2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臨床醫(yī)師對該藥的適應證不夠明確,其適應證為用于急、慢性肝臟疾病(包括脂肪肝、肝炎及肝硬化等)所致的高氨血癥,尤其適用于肝性腦病昏迷前期及昏迷期,還可有效預防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誘發(fā)的肝性腦病[1-2]。但臨床無指征使用該藥的情況居多,如骨科患者無肝病史,也無氨基轉移酶水平升高,從入院至出院全程使用了注射用門冬氨酸鳥氨酸。另一方面,該藥的單支金額比其他保肝藥高,導致其銷售金額排序居第1位。
3.2 保肝藥的DDDs
由表2可見,DDDs排序居前5位的依次為熊去氧膽酸片、注射用門冬氨酸鳥氨酸、注射用還原型谷胱甘肽鈉、聯(lián)苯雙酯滴丸、多烯磷脂酰膽堿注射液,其中3個為靜脈制劑、2個為口服制劑。(1)熊去氧膽酸在臨床上的使用頻度最高,主要因為其為口服制劑,使用方便,口服發(fā)揮利膽作用,增加膽汁酸池的親水性,替代肝細胞膜上疏水性、細胞毒性大的內原性膽汁酸,抑制腸道對疏水性膽酸的重吸收而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膽酸水平,療效確切。其作用機制明確:①替換/清除親水性強的內源性膽酸;②刺激肝細胞及膽管上皮細胞分泌膽汁,促進膽汁酸排泄,清除肝內膽汁淤積,并具有良好的保護肝細胞及免疫調節(jié)功能;③具有強大而廣譜的抗凋亡效應;④具有免疫調節(jié)作用[3]。熊去氧膽酸是近年來國外研究最多且已證明在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中有明顯利膽效果的藥物[4]。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熊去氧膽酸能降低血脂,保護肝細胞,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是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理想選擇[5]。該藥在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的應用較為廣泛。(2)注射用還原型谷光甘肽、葡醛內酯,可以為肝臟提供巰基或葡萄糖醛酸,增強肝臟的氧化、還原、水解、合成等一系列化學反應,將有毒物質轉變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并通過尿和膽汁排泄出體外,從而減輕了有害因素對肝臟的持續(xù)損害,一般多預防性用于使用抗腫瘤藥的患者[6]。(3)多烯磷脂酰膽是臨床較為常用的保肝藥,其作為一種生理性磷脂以完整的分子主動與肝細胞膜及細胞器膜相結合,變成生物膜的一部分,從而增加膜的完整性、穩(wěn)定性和流動性,在恢復細胞正常功能的同時具有減少氧應激與脂質過氧化、抑制細胞凋亡和降低炎癥反應等作用[7-8]。同時,該藥可分泌入膽汁,改善膽固醇和磷脂的比例,增加膽汁成分的水溶性,降低膽結石形成指數(shù)[9]。多烯磷脂酰膽堿可用于治療脂肪肝、肝硬化、肝中毒、急慢性肝炎。研究結果顯示,多烯磷脂酰膽堿與奧沙利鉑聯(lián)合應用可抑制胃癌SGC-7901細胞的增殖并誘導其凋亡,將細胞阻滯于G0/G1期,聯(lián)合用藥可能會產生協(xié)同抗腫瘤的作用[10]。因此,多烯磷脂酰膽堿在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較為廣泛。
3.3 保肝藥的DDC及B/A
由表3可見,DDC排序居前5位的依次為注射用門冬氨酸鳥氨酸、肌苷氯化鈉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膽堿、還原型谷胱甘肽片、注射用還原型谷胱甘肽鈉,說明其價格水平較高。注射用門冬氨酸鳥氨酸的DDC為66.80元,其使用頻次也高,增加了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B/A接近于1的有肝水解肽注射液、注射用門冬氨酸鳥氨酸、多烯磷脂酰膽堿注射液,說明其銷售金額較大,使用頻次也較高;B/A>1的有熊去氧膽酸片、葡醛內酯片、聯(lián)苯雙酯滴丸等3個口服制劑,說明其價格偏低,使用頻次較高;其余各品種的B/A均<1,說明其價格偏高或使用頻次較低。
3.4 預防性使用保肝藥
在保肝藥的實際臨床應用中,普遍存在無指征用藥現(xiàn)象。尤其是保肝藥的預防性應用中,門冬氨酸鳥氨酸使用率較高。該藥說明書中的適應證為治療急、慢性肝病如肝硬化、脂肪肝、肝炎所致的高氨血癥,特別適用于因肝臟疾病引起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的解除及肝昏迷的搶救;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也顯示,門冬氨酸鳥氨酸主要治療肝性腦病、高氨血癥。《抗結核藥物所致藥物性肝損傷診斷與處理專家建議》解讀[11]和《腫瘤藥物相關性肝損傷防治專家共識》[12]中均提及相關治療時需要預防性使用保肝藥,但學術界對使用抗結核藥時預防性使用保肝藥還存在爭議。臨床上一些腫瘤患者無肝功能異常,為配合化療預防性使用了保肝藥。研究結果顯示,預防性使用保肝藥對防止和減緩因肺癌治療而導致肝損傷的發(fā)生并無顯著作用[13]。因此,預防性使用保肝藥需慎重,其療效還需要進一步證實。
綜上所述,我院保肝藥的臨床應用有欠合理之處。值得注意的是,多數(shù)保肝藥也是通過肝臟代謝,用藥不當反而會增加肝臟負擔[14]。應根據(jù)患者自身情況使用保肝藥,在保護肝臟的同時要減輕肝臟負擔;用藥品種宜簡,應根據(jù)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期和病情,針對性地選擇保肝藥;應充分認識保肝藥的特點,正確掌握其用法、劑量、療程、禁忌證等[15]??紤]藥物療效的同時,也要注意藥物的經(jīng)濟性,真正做到安全、有效、經(jīng)濟用藥。
[1]李晶瑩,顧錫炳.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肝性腦病的臨床研究[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1,14(4):298-299.
[2]師雁媛.門冬氨酸鳥氨酸預防上消化道出血誘發(fā)肝性腦病的療效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11):126.
[3]陳予.保肝藥物的合理應用[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0,2(17):90-91.
[4]Azzaroli F,Mennone A,F(xiàn)eletti V,et al.Clinical trial: modulation of human placental 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s in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by ursodeoxycholic acid[J].Aliment Pharmaacol Ther,2007,26(8):1139-1146.
[5]朱戊沖,陳秋通,郭健濱,等.生活方式干預及熊去氧膽酸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療中的作用[J].廣東醫(yī)學,2015,36(15):2415-2417.
[6]湯靜,朱玲,胡珊珊,等.藥物性肝病的發(fā)病類型及保肝藥物的作用機制[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5,23(19):3046-3052.
[7]Matos C,Moutinho C,Lob?o P.Liposomes as a model for the biological membrane studies on daunorubicin bilayer interaction[J].J Membr Biol,2012,245(2):69-75.
[8]Kovács T,Varga G,Erces D,et al.Dietary phosphatidylcholine supplementation attenuates inflammatory mucosal damage in a rat model of experimental colitis[J].Shock,2012,38(2):177-185.
[9]衛(wèi)生部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中國臨床醫(yī)師藥師用藥指南[M].2版.重慶: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2014:776.
[10] 高蕾,張紅軍,姜韜,等.多烯磷脂酰膽堿與奧沙利鉑協(xié)同抗胃癌細胞增殖的研究[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5,20(12):1074-1079.
[11] 李峰,盧水華.《抗結核藥物所致藥物性肝損傷診斷與處理專家建議》解讀[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5,35(8):683-685.
[12] 于世英,姚陽.腫瘤藥物相關性肝損傷防治專家共識[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14:1-54.
[13] 王生亞,班穎,丁永娟.肺癌治療中保肝藥物的預防性應用研究[J].中國藥物評價,2013,30(4):218-220.
[14] 劉蔚,王德龍,趙麗娜,等.1563例住院患者保肝藥的使用調查[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9,9(9):671-673.
[15] 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肝臟炎癥及其防治專家共識專家委員會.肝臟炎癥及其防治專家共識[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4,22(2):94-103.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of Hepatic Protectors on Inpatients in Jiugang Hospital During 2014-2016
HE Miaomiao
(Dept.of Pharmacy, Jiugang Hospital, Gansu Jiayuguan 7351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and its trend of hepatic protectors on inpatients in Jiugang Hospital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r hospital”),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application. METHODS: Consumption sum ranking and 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 (DDDs) ranking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epatic protectors on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2014-2016. RESULTS: During 2014-2016, the top 1 hepatic protector ranked by consumption sum in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as Ornithine Aspartate for Injection, the top 2 hepatic protectors ranked by DDDs were Ornithine Aspartate for Injection and Ursodesoxycholic acid tablets, which mainly because of the high price and high DDDs without indication of Ornithine Aspartate for Injection, and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Ursodesoxycholic acid in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tablets.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hepatic protector on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is less rational, further administration and intervention should be reinforced to promote rational drug application.
Hepatic protector; DDDs; Analysis on drug application
R975+.5
A
1672-2124(2017)07-0950-03
2017-03-29)
*主管藥師,臨床藥師。研究方向:抗腫瘤臨床藥學。E-mail:294720937@qq.com
DOI 10.14009/j.issn.1672-2124.2017.07.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