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敏 王彥榮
(衡水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站 河北 衡水 053000)
衡水市2016~2017年度小麥生產形勢分析
楊志敏 王彥榮
(衡水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站 河北 衡水 053000)
本文綜述了2016~2017年度衡水市小麥生產特點,分析了影響產量三要素的原因及氣象條件對小麥生長的影響,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為今后小麥生產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
小麥;生產形勢;衡水市
2016~2017年度,衡水市小麥種植面積近400萬畝,與去年相比,小麥產量三要素表現(xiàn)為:畝穗數增加,穗粒數持平,千粒重下降,即“一增一平一減”,全市平均畝產在470 kg左右。
1.1 播期集中適宜,墑情較好,出苗質量高。2016年秋季小麥播種進度快,播期集中在10月5~13日,10月20日前后全市播種已基本結束。7~8月份降水較多,土壤墑情特別是底墑較好,大部分地塊為趁墑播種。10月下旬全市平均降水22.4 mm,較常年偏多2.7倍,小麥出苗質量較高。
1.2 冬前積溫多,群體足,個體壯,苗情為近幾年最好。衡水市小麥12月20日進入越冬期,較常年偏晚10~15 d,分蘗期長,冬前積溫多,主體麥田進入越冬期主莖葉齡5葉1心至6葉1心,個別麥田達到7片葉,平均較上年多1片葉。群體足,個體壯,一、二類苗比例達到93%,越冬期間溫度較高,麥田越冬跡象不明顯,葉片基本沒干尖,普遍帶綠越冬,苗情是近幾年最好的一年。返青后溫度較高且升溫平穩(wěn),兩極分化較慢,有利于畝穗數增加。
1.3 穗分化時間接近正常年份。2017年2月26日衡水市小麥返青,3月23日左右進入起身期,4月5日拔節(jié),5月1日進入開花期,穗分化時間接近常年。春季氣溫偏高,降水前期偏少后期及時,多數麥田在3月下旬澆春1水,穗粒數與常年相比持平。
2.1 播種至越冬前溫度偏高,降水充足,耕層墑情較好,利于穗數增加。播種至越冬前衡水市平均降水57.4 mm,較常年偏多58%,多數麥田未澆凍水。越冬前(10月6日~12月17日)平均氣溫為7.6℃,較常年偏高0.6℃。12月20日小麥進入越冬期,較常年偏晚10~15d。冬前>0℃積溫大部在495℃~597℃,較常年偏多41℃,較去年偏多約47℃。
2.2 春季溫度偏高,降水前少后多,穗分化時間接近常年。2016年12月18~31日平均氣溫為-2℃~-1℃,較常年偏高1℃左右;2017年1月份平均氣溫-3℃~-1℃,較常年偏高1℃~2℃;2月平均氣溫1℃~3℃,較常年偏高1℃~2℃。氣溫持續(xù)偏高,且變化平穩(wěn),冬小麥帶綠安全越冬,2月下旬衡水市冬小麥由南到北陸續(xù)返青。3月份氣溫較常年偏高1℃~2℃,全市降水平均7 mm,較常年偏少40%。4月份中南部降水量27~36 mm,接近常年或略偏多。5月3日和22日下午到夜間全市普降小到中雨,30日夜間出現(xiàn)大部零星小雨到小雨的降水天氣,麥田土壤濕度增加,利于小麥灌漿。
3.1 灌漿期溫度較高,不利于灌漿。2017年5月中下旬的溫度均超過了籽粒灌漿的最適宜溫度,特別是中旬平均氣溫24.1℃,較常年偏高4℃。5月11日衡水市局部出現(xiàn)重度干熱風,27~28日全市出現(xiàn)最高氣溫35℃以上的高溫天氣,高溫不利于籽粒灌漿。
3.2 灌漿期降水較少,部分麥田出現(xiàn)“插花旱”。5月份衡水市降水過程較少,降水分布不均,全市平均23 mm,較常年偏少37%,部分麥田出現(xiàn)“插花旱”。
3.3 后期大風降雨天氣造成部分麥田出現(xiàn)倒伏。5月22日下午至夜間,衡水市出現(xiàn)1次中雨為主、局部小雨的降雨過程。降雨前后,出現(xiàn)了陣風6~8級的大風,由于2017年麥田群體普遍較大,部分麥田出現(xiàn)倒伏,倒伏嚴重的麥田粒重明顯降低。
3.4 部分麥田發(fā)生條銹病。較大的群體造成田間郁閉,加之2017年氣候條件特殊,局部麥田發(fā)生白粉病、莖基腐、蚜蟲等病蟲害,衡水市部分麥田更是首次發(fā)現(xiàn)條銹病,發(fā)病麥田粒重有所下降。
總體看,衡水市小麥前期播種基礎較高,畝穗數的增加為穩(wěn)產豐產奠定了良好基礎,中期水肥管理措施及時到位,確保穗粒數沒有較大變化,后期氣象條件及病蟲害對粒重造成一定影響。在今后生產中,要注意建立合理的群體結構,避免群體過大造成管理被動,繼續(xù)做好麥田適期適量播種、適期水肥管理及后期一噴綜防工作是奪取小麥豐產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