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廿榛
說到溫柔,我會想起很多很多畫面。
有次去花市買快過季的小葵花,說好早上去取卻因為有事耽擱晚上才過去。趕到花市只剩老爺爺一個人,他沒有半點不耐煩,還笑著囑咐我怎樣才能讓花開得更久。
有次乘火車,保溫杯蓋子擰不開。沒等開口求助,對面的姐姐已把杯子拿過去試著幫忙。
還有特地提醒我不要坐過站的公交車司機,細心囑咐收好零錢的收銀員,甚至是在我哭著走路時遞給我紙巾的過路人。
這些人雖然跟我萍水相逢且大多緣僅一面,但都讓我感受到了溫柔。
日本番劇《夏目友人帳》中的高中少年夏目貴志也是一個溫柔的人。他自小父母雙亡,在親戚家輾轉(zhuǎn),寄人籬下,又因為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妖怪,被親戚同學誤認為“謊話精”。
在這種環(huán)境中長大的夏目卻難能可貴十分溫柔。他擁有外婆玲子留下的友人帳,憑此,他可以號令妖怪。他卻把名字還給妖怪,哪怕這會讓自己十分勞累。
第三季的《回歸之處》一集中,他和貓咪老師有這樣一段對話:
“明明吃了那么多的苦,性格卻沒有扭曲啊?!?/p>
“那時候我擔心如果連性格都扭曲了,是否就再也沒有人愿意收留我了?!?/p>
說是擔心沒人收留才不扭曲性格,其實,夏目的溫柔來自他內(nèi)在的善良。心存善良,外化為強大的溫柔,才讓人不自覺想靠近。
無論是藏在招財貓身體里的大妖斑,還是其他小妖怪,或是夏目轉(zhuǎn)學后的新朋友,他們不自覺地想靠近夏目,正是因為夏目不自知的善良。
網(wǎng)絡上流行一句話,“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一個人在生活里受過傷,流過淚,吃過苦,卻還能保留著善良的天性,所以“歸來仍是少年”。
生活可以消磨掉你的理想與斗志,卻不能毀滅你的善良、溫柔。
溫柔也是一種治愈系能力,既能自行消化負面情緒,還能治愈他人。知世故而不世故,這樣的人通常溫柔。就像孤單過很久的夏目,他知道那種滋味多難受,才會一次次去幫助別人。
看到有很多人刷彈幕“此生無悔入夏目,來世愿做帳中妖”。是啊,只是看著夏目和貓咪老師互動,就能感到自己疲憊的心被治愈。同時愈發(fā)渴望能有人這樣溫柔對待自己。
滋叔和塔子阿姨是對夏目溫柔的人,他們領(lǐng)養(yǎng)了夏目,給了夏目一個家。哪怕隱隱感覺到夏目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東西,他們也沒有對夏目投去異樣眼光。
故作不知就是滋叔和塔子阿姨給夏目的溫柔。
他們用溫柔與愛耐心守護著夏目,讓他在愛里一天天變得開朗活潑。于是夏目后來會說,“我想成為一個溫柔的人,因為曾被溫柔的人那樣對待,深深了解那種被溫柔對待的感覺?!?/p>
有人說,那些溫柔的人,一定是自己曾被溫柔對待,才會擁有這種力量。比如《千與千尋》里的無臉男,沒有人教過他怎樣溫柔待人所以他一直都是不辨善惡??汕λ麥厝嵋源^,他就學會了這種能力。
現(xiàn)實當然有別于童話,成人世界的叢林法則要殘酷得多。我很喜歡《入殮師》里的這段話:
“我活在一個人人相互粗暴對待的世界中,我從來不曾奢求自己可以死得其所。我可以對自己很無情,可我不曾被溫柔對待過的此生里,依然有我內(nèi)心最柔軟的部分,長在愛人的身體里……我深愛過的人,只愿你曾被這世界溫柔相待?!?/p>
每個人大概都會因為某個人、某件事甚至某種物品而變得溫柔。如果不曾被溫柔對待過,不如先學會溫柔待人。
你要保護好對世界的善良、對生活的熱愛。既能坦然面對受過的苦難,也能勇敢迎接來日的風險。同時要記得,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溫柔不必大張旗鼓。在第六季第一集里,夏目幫助了一只妖怪,對方為表達感謝送給他返老還童的能力。變成小孩后的夏目敏感自卑且記憶混亂,他不信自己竟然會有多軌和田沼這樣溫柔的人類朋友。事實上,兩人當初正是被夏目的溫柔吸引,才會各自被激發(fā)出溫柔的力量。溫柔的力量能為你吸引來同樣的人,你的溫柔,總有回應。
當然,無論是成為一個溫柔的人,還是會被溫柔的人吸引,你要知道,溫柔絕不等于信口拈來的甜言蜜語,或是為達到某些目的而施展的手段。
真正的溫柔,是一種不動聲色,潤物細無聲的力量。過于功利化和目的性明顯的溫柔體貼,你都要小心警惕。
因為夏目,因為這路上碰到的許多人,我愿意成為一個溫柔的人。也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帶著你的善良與溫柔,去擁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