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兵
【摘 要】閱讀課讀后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能鞏固課堂教學、檢驗學習效果,教師設(shè)計互動型、合作型、分層型、創(chuàng)新實踐型讀后作業(yè),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關(guān)鍵詞】牛津初中英語;讀后作業(yè);多樣化設(shè)計
《義務(wù)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教育部,2011)中提到,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shè)接近實際生活的各種語境,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為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讓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情,表達個人觀點和感受,從而提升實際語言運用的能力。
在日常的教學中,語篇閱讀之后的鞏固練習缺乏對文本信息的轉(zhuǎn)換或深度挖掘,形式單一,學生課堂參與度和積極性較差。筆者教學實踐中經(jīng)常嘗試采取多樣化的真實活動來延伸、拓展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運用,將學習目標從知識提升到能力層面,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教學效果有了顯著提升。下面就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舉例說明。
一、互動型作業(yè)
1.交流型
八上Unit1的話題是朋友,初二的學生已相互熟悉,因此我布置了如下的鞏固練習:請用英語介紹一位自己的好朋友,盡可能多地介紹他/她的性格、愛好以及真實的小故事,在表達中盡可能使用本課文中出現(xiàn)的詞匯及表達,請同學們猜猜他/她是誰,猜對的同學就能得到老師的一個小獎勵。實踐證明,學生們很好地運用了本課中學會的表達,充滿激情地完成了任務(wù),獲得了成功、快樂的體驗。
2.采訪型
八上Unit5關(guān)于野生動物這一話題,課文中提到大熊貓從出生到成年的生長過程及遇到的威脅。我布置了以下作業(yè):請同學們利用周末去走訪本城市的動物園,通過參訪動物管理員了解動物們的野外生存狀態(tài),采用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向全班同學們介紹野生動物,面臨威脅,呼吁更多人加入動物保護的行列。
3.辯論型
九下Unit3的單元話題是關(guān)于機器人,九年級的同學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語言知識積累,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后,我把學生分小組,從機器人進入千家萬戶的可能性來各抒己見,采取辯論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來思考問題。
二、合作型作業(yè)
1.任務(wù)類
七下Unit4的話題涉及問路和指路,閱讀的語篇是一次到動物園的旅行。文章中詳細給出了指路表達,讀后作業(yè)是:在本周末班級將組織一次郊游,請列出出游的計劃、路線及注意事項,老師將根據(jù)大家的建議,選擇最優(yōu)的一組的計劃來組織全班同學參加。對于這樣的任務(wù),學生們情緒高漲,每個人都積極地為自己小組的郊游獻計獻策。有的同學定計劃,有的同學繪制路線圖,有的同學寫指路表達,從中可以看出,只要活動是學生們感興趣,具備真實的意義,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他們就很樂于完成。
2.表演類
九下Unit8的語篇是關(guān)于一宗謀殺案的新聞報道,是學生們喜愛的偵探故事話題。課文中各種人物齊全,具備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進行改編的條件,我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分配、編劇和導演,然后全班進行展示,小組之間相互評價,點評表演中的各個方面,評出最佳編劇獎、最佳男女主角等。幾組表演下來,教室里飛揚著學生的笑聲和鼓掌聲,“演員們”表演得認真,“觀眾們”觀看得興致勃勃。喜歡表演是學生的天性,也是一次極好的提高口語的機會,教師可充分發(fā)掘課本中具有動作性、情節(jié)性的課文讓學生進行表演,在表演中鞏固所學知識,實現(xiàn)“學以致用”。
三、分層型作業(yè)
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階梯式的作業(yè)與練習,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才能使作業(yè)評價更有實效。
八上Unit4談?wù)揇IY(自己動手制作)這一話題,課文中講述了一個熱愛自己動手制作的孩子的趣事,大多數(shù)學生讀后深有感觸,因為他們也喜愛DIY。閱讀后,我布置了分層作業(yè),競賽請班級任課老師來打分,這次活動,學生們的熱情很高,有的甚至利用課外時間去做,查資料、買材料,忙得不亦樂乎,制作的作品也是各種各樣,充滿創(chuàng)意,這次作業(yè)將課文學習拓展到了平時生活中,實現(xiàn)了知識的融合,收獲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創(chuàng)新實踐型作業(yè)
1.演示型
九上Unit5的話題內(nèi)容與藝術(shù)相關(guān),課文介紹譚盾的音樂及成功的歷程。閱讀后,我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譚盾演奏音樂的方式來表演,表演前請一至兩位組員對這種音樂進行介紹,介紹其演奏工具,演奏過程,聲音效果,現(xiàn)場感受等。通過小組活動,學生進一步了解譚盾用自然的聲音來表現(xiàn)音樂,這就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再次深化與鞏固;同時,通過展示,學生了解了更多不同風格的音樂,拓展了知識面,豐富了音樂知識,陶冶了情操。這種表演性作業(yè),符合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了參與的積極性。
2.創(chuàng)作型
七下Unit8的語篇是詩歌,我課堂上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韻律與節(jié)奏,同時也學習詩歌的基本特征和寫作方法,即音韻、節(jié)奏等特點,并布置學生課外收集、欣賞或創(chuàng)作一首英語詩歌。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力令人驚嘆,有一位同學的詩作,讓我至今印象深刻。
閱讀課讀后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能鞏固課堂教學、檢驗學習效果,教師設(shè)計互動型、合作型、分層型、創(chuàng)新實踐型讀后作業(yè),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如果說課堂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大餐”,那么讀后作業(yè)就是他們的“點心”。豐富多彩而又新鮮可口的“點心”對于學生們而言更具有吸引力,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
[2]吳敏.“高中英語讀后作業(yè)的多樣化設(shè)計”[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6年第2期
[3] 李冬梅.“例談初中英語讀后活動設(shè)計基本原則”[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