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0日17:30,適逢“愛·跟隨、跟隨——中匈雕塑藝術交流展”在北京798藝術區(qū)開幕之際,以“愛·跟隨、跟隨”為主題的座談會在文韻時光咖啡廳舉辦。參加展覽的嘉賓、作者以及北京文化、雕塑界的專家近30人參加了座談活動。在北京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副主任羅敏主持下,大家圍繞本次展覽以及今年8月初中國藝術家赴匈牙利的展覽,涉及藝術哲學、中匈文化、展覽策劃等方面內容,進行了精彩研討。以下為部分出席人員發(fā)言紀要。
羅敏:展覽圓滿啟動,感謝大家的無私奉獻、支持和響應,使我們的工作得到了有力的推動,短短3個月,大家將自己出訪的心得,用如此精美的作品表達出來,實屬不易!感受藝術人生,玩出風采!下面請范偉民社長講話。
范偉民:今年8月,我很榮幸?guī)ьI大家出訪歐洲,我們在匈牙利舉辦了“2016絲路揚帆——中歐藝術展”,收獲了很好的反響,得到了廣泛的好評,這和大家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再次聚首,按照我們大家在歐洲辦展時的討論,共同來完成一個前人沒做過的活動——即邊走、邊看、邊體會,感悟歐洲人文風情,用當代藝術語境,表達藝術感受。這次展出的作品,是我們大家做的一次有趣味的嘗試,這其中可能會有不足,可能會有遺憾,但是我們大膽地邁出了這一步,還是很有意義的。
通過這次創(chuàng)作,我體會到兩點:一、藝術創(chuàng)作,要在快樂中完成:二、無論形式和流派,最重要的只要是真實情感的流露,作品語言才是鮮活的。我的《道》《集合點》《布達佩斯》3件作品,分別使用了陶瓷、銀等材料,以表達這次中歐交流帶給我的感受。
李建國:前不久有機會參加了《雕塑》雜志社主辦的“第六屆全國抽象雕塑高級研修班”的培訓,我將這次出行融入到了創(chuàng)作中,把對匈牙利和歐洲訪問的感受,用抽象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這令我有一種意想不到的創(chuàng)作沖動!可以說是收獲很大?!兜袼堋冯s志社組織的這種創(chuàng)作形式值得肯定,希望以后這類創(chuàng)作活動可以多多推廣,有更多的藝術家前來參與。
張松正:這次展覽能在這么短的時間準備并圓滿開幕,不能不說是出訪團成員在旅途汽車上共同討論策劃的結果。我認為,一個好的想法,必定會得到大家的認同,并通過實踐來得到論證?!兜袼堋冯s志社在這方面,率先引領雕塑家們共同參與,獲得經驗,值得不斷宣傳推廣。現在是多元化社會,《雕塑》雜志社應多發(fā)揮媒體宣傳平臺的作用,不斷實踐,走出一條創(chuàng)新之路。這次展覽中我創(chuàng)作的兩件作品,都是以“愛”為主題,勾勒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互助精神。用冷加工手段,鋼板剪切和焊接工藝,著力表現了人在社會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溫柔友情關系。
鄧華山:我這次參展的作品在本來設計時,是用聲光電來表現的,但編程來不及了,只把一顆發(fā)光寶石完成了,展覽過后我將繼續(xù)完成。作品主題旨在表現匈牙利是多瑙河畔的一顆明珠,多瑙河點亮了布達佩斯,一個多情的城市。這次出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我的創(chuàng)作將有很大的幫助。
李浩:我以兩顆心的碰撞,以“愛·跟隨、跟隨”的情懷,表現匈牙利人的熱情、奔放和好客,盡力用無限的思緒,展開對匈牙利的人民的感懷!這次創(chuàng)作活動和展覽,我認為從內容到形式都非常好!希望今后還能有機會參與。
張海軍:我剛才在開幕式上講了,這次機會太難得了。我過去也常帶學生外出采風,寫生采風過后,感覺就過去了,時常認為外出寫生這種做法沒有太多意義。然而這次《雕塑》雜志社的組織、策劃,把這次旅行出訪變得如此豐富多彩,讓藝術家們帶著思考出訪,最終得到的效果真是太捧了!我在創(chuàng)作中也體會到了和以往在工作室創(chuàng)作時不同的創(chuàng)作感受——開心!放松!以后要把這種經驗帶到教學中去,讓同學們在快樂中學習、思考!
巴拉特:這次展覽內容很好,我和妹妹看了以后非常激動。我們來自印度,在中國學習、創(chuàng)作,對這里有很深的感情。我認為,與藝術家們交流是件快樂的事。情,讓人覺得幸福。通過交流我認識到,藝術家的作品表現的就是當下,也就是在表現一個凝固的歷史。我希望中國與印度之間,也要加強藝術上的合作與往來,彼此締結美好的友誼。
朱林:首先,感謝范偉民老師給我們提供了這次機會,我和李建國老師一樣,把學習和創(chuàng)作有機地結合,不為學習而學習,也不為創(chuàng)作而創(chuàng)作,而是把思考、學習加創(chuàng)作融為一體。我在作品中突出中匈兩國藝術方面的跨越與交流,運用了多瑙河的元素,命名為《月亮河》,表達友誼與愛情的主題。希望大家會喜歡我的作品。
唐渤:我有幸參加了由《雕塑》雜志社主辦的“第六屆全國抽象雕塑高級研修班”的學習,現在抽象高研班的學習雖已結束,但我們今后的創(chuàng)作道路還要走很長。這次的學習是我們每位同學藝術生涯的重要節(jié)點,是明確新的奮斗目標的重要契機。我們要更加努力去創(chuàng)作,要把西方抽象的造型理念融入到我們中國深厚的藝術文化血脈中,開創(chuàng)出屬于我們自己的也是世界的藝術之路。這次展覽也是我創(chuàng)作路程中的一個重新回視。
羅澤仁:幾十年來,我對藝術的追求一直處在中國藝術文化的圈子里,兜兜轉轉,沒法參透更高一層的藝術境界。前不久《雕塑》雜志社組織的抽象班學習,令我的藝術生涯迎來了新的曙光,使我對藝術與哲學的關系有了新的認識。在學習中我始終認為,要把外國的藝術概念引進來,重新結合中國的元素再打出,讓中國自己的抽象藝術形式在世界領域發(fā)光、發(fā)亮。當然,這種學習的結果是成功的,令我很開心。
劉勇:我在“全國第六屆抽象雕塑高級研修班”的學習中受益良多。德國雕塑家約克教授以他的實踐和認識,顛覆了以往我對世界抽象雕塑的認識方式。約克將運用理邏輯的推演思維方法,將感性和理性兩種思維,如水乳交融一般“搭配”在他的抽象雕塑中,使力量和激情一起進發(fā)。我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思維運用一系列公式化和幾何形的加減組合的訓練表的創(chuàng)作方法,在數理的推演中,神奇地構建出童話般的魔幻空間。我的幾個作品便是在簡單幾何形中,利用增與減的激情想象,構思創(chuàng)作出來的。
翟英梵:作為藝術界的年輕人,我能夠參加雜志社舉辦的這次中匈兩國藝術交流活動,深感榮幸。在這里要特別感謝范社長和《雕塑》雜志社以及各位同仁的支持。進到這個藝術圈子里,我發(fā)現要學習的東西真的很多。我希望今后能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作品,參加更多的展覽,來報答大家對我的關愛。
楊曦浩:在生活中我看到太多質量參差不齊的“抽象”雕塑作品,其中一些俗不可耐,讓大眾對“抽象”雕塑創(chuàng)作不免有些敬而遠之。通過上次的抽象班學習,使我對抽象雕塑有了嶄新的認識。這次抽象班學習的收獲,不只是學到了具體的抽象雕塑技法,更是使我在觀念上被更新了,為我打開了一扇藝術花園的大門!回到呼和浩特以后,我的內心仍然燃燒著一團創(chuàng)作的火焰,繼續(xù)著我的藝術旅行。希望以后能多參與《雕塑》雜志社組織的中外藝術交流活動,在實踐創(chuàng)作中提升自己。
翟小實:今天,我去參加了國家博物館舉辦的“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展”,活動一結束馬上就趕到了798,看過展覽之后我發(fā)現,我們的“愛·跟隨、跟隨——中匈雕塑藝術交流展”展出的作品同樣非常好,意義非同凡響。這次又得到了匈牙利大使館的支持,還有匈牙利藝術家的參與,遠比想象的要成功!我的創(chuàng)作思路,是把東方的宗教文化與西方文明用一個高腳杯相連的形式加以呈現,用傳統(tǒng)形象和后現代工作的產品進行對接、碰撞、融合。試圖通過視覺的沖擊,表現愛的主題,即心靈的溝通。我認為這次實驗·性的創(chuàng)作和展示,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羅敏:由于今年8月份出訪匈牙利,回國之后一直在忙,因此沒有一個完整的時間用于雕塑創(chuàng)作,以至于原定的雕塑作品至今無法完成。所幸范偉民老師和張松正老師不斷鼓勵我,并提到了這次匈牙利藝術家參展作品可以提供繪畫作品,故而我決定用中國傳統(tǒng)繪畫創(chuàng)作形式來參與這次展出活動,之后我創(chuàng)作了兩幅中國畫,一幅《愛灑多淄河》,一幅《神曲》,來表達我的內心感受??傊?,我要感謝《雕塑》雜志社,以如此獨特的方式,在策展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希望雜志社利用好媒體這個平臺,不斷通過對外文化交流、學科培訓、舉辦展覽等方式,辦出更多有新意的展覽活動,將雕塑文化事業(yè)繼續(xù)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