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據(jù)德國《焦點》周刊日前報道,被稱為“諾貝爾獎?chuàng)u籃”的哥廷根大學,將與德國六祖寺合作,計劃建立佛教中心,研究現(xiàn)代佛教的發(fā)展及對文化和社會的影響,學生可以參加有關佛教禪修的入門課程?!斑@是中國佛教國際化,進入歐洲的一個縮影?!钡聡亓肿诮躺鐣W專家沃夫?qū)ど5聽枌Α董h(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德國人卡爾·塞登施圖克早在1903年就在德國成立了首個由白人組成的佛教團體。20世紀60年代,佛教走出精英圈子,走向社會,德國涌現(xiàn)首次“佛教熱”。90年代開始,亞洲各地僧侶在德國開設寺廟,出現(xiàn)第二次“佛教熱”。第三次“佛教熱”,則是最近幾年由中國佛教界國際化浪潮推動的。
據(jù)德國佛教聯(lián)合會估計,目前德國的佛教徒在30萬左右,其中本土和外籍佛教徒各占一半左右。德國和歐洲主要通過幾種途徑傳播佛教。
一是建立寺廟。1992年由星云大師創(chuàng)立的臺灣佛光山在德國法蘭克福建立佛堂,目前佛光山在歐洲有10多個點。法蘭克福的佛堂除每周末有共修課、舉辦法事外,每年還會舉辦幾次講座。為了吸引西方人,更經(jīng)常舉辦禪修或是茶禪。隨著歐洲的中國大陸人越來越多,中國大陸系的佛寺也越建越多。比如,2015年12月,坐落于荷蘭烏特勒支市的龍泉大悲寺舉行隆重的開光大典。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學誠法師、烏特勒支市市長等為寺院剪彩揭牌。
二是佛學院和佛教研究項目。德國西部小城瓦爾德布呂爾就有一所佛學院。
三是中國機構宣傳。慕尼黑孔子學院等就多次舉辦中國佛教講座。
四是佛教中心?!董h(huán)球時報》記者最近拜訪了柏林的一個佛教中心。中心坐落于民居內(nèi),成員基本是德國人,其中大多數(shù)是白領。他們脫下鞋子,關掉手機,坐在佛堂的墊上沉思冥想。
五是進入德國中小學課程。2003年佛教已納入德國中小學宗教課程的可選范圍。不過,迄今只有少數(shù)幾所學校開展了佛教課程。像科隆國際和平學校每周都有佛教課程。許多孩子學后表示,佛教可以讓自己更深入地思考問題。
“佛教對德國和歐洲民眾的吸引力越來越大?!蔽址?qū)ど5聽栒J為,尤其是目前歐洲正處于各種危機之中,經(jīng)濟不景氣、難民危機、極右翼盛行、恐怖主義襲擊不斷等,人們希望通過佛教讓內(nèi)心世界的騷動和不安能安靜下來。佛教講究智慧和仁愛,具有永恒的持續(xù)力,是一種理想境界。
沃夫?qū)仓赋?,中國佛教在歐洲傳播也需要更加努力。目前,佛教的影響力在歐洲仍落后于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他認為,中國佛教傳播應注意幾個方面:首先,建立更多佛寺,這是佛教徒的家。其次,積極融入歐洲社會,為臨終關懷等做貢獻。另外,中國佛教需要明星人物、精神領袖。精神領袖要多出書。許多民眾喜歡看書認識佛教。像一行禪師在德國已出版幾十本著作。沃夫?qū)J為,中國龍泉寺的機器人和尚就是一個很有創(chuàng)意的點子,引起了世界媒體對龍泉寺的關注。佛教人士也應用佛教來解讀當?shù)厣鐣?,解讀當?shù)卣?,給民眾以心靈啟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