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艷云++程馨緣++郭施余++魏丹霞++王文平
摘要:目的觀察云南省名老中醫(yī)陸家龍“潤養(yǎng)”與“通利”經驗方“清熱潤燥湯”治療昆明地區(qū)感冒后咳嗽的臨床療效。方法將72例符合標準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予以口服鎮(zhèn)咳神口服液加清熱潤燥湯方,對照組口服鎮(zhèn)咳神口服液,觀察2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總療效及癥狀積分情況。結果治療組中醫(yī)證候療效總有效率9167%,對照組中醫(yī)證候療效總有效率6944%。治療組患者療效較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在咳嗽方面積分與對照組相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在口咽干燥、痰色、便干、舌苔、津液方面積分與對照組相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在舌質積分與對照組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云南省名老中醫(yī)陸家龍經驗方“清熱潤燥方”“潤養(yǎng)”與“通利”并行治療昆明地區(qū)感冒后咳嗽療效好,起效快,不良反應少見,值得進一步的臨床開發(fā)應用。
關鍵詞:昆明地區(qū);感冒后咳嗽;清熱潤燥湯
中圖分類號:R2561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8-0032-02
云南省名老中醫(yī)陸家龍教授經過了30余年臨床不斷的摸索總結,因地制宜,“潤養(yǎng)”與“通利”遣方配伍的“清熱潤燥方”在治療昆明地區(qū)感冒后咳嗽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111病例來源選擇符合納入標準患者,為昆明市中醫(yī)醫(yī)院專家門診患者72例為觀察對象。
112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預防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擬定的《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09版)》中的“感冒后咳嗽”診斷標準以及中華中醫(yī)藥學會2008年發(fā)布的《中醫(y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yī)病診部分》其中的外感咳嗽 “燥邪傷肺證”、“風盛攣急證”及內傷咳嗽 “肺陰虧虛證”辨證分型標準[1-2]。陸家龍教授結合30余年的診治經驗總結出昆明地區(qū)感冒后咳嗽的診斷及證候特點標準:(1)昆明地區(qū)當地區(qū)民(常年生活在昆明地區(qū)2年以上);(2)平素喜食辛辣香燥之品;(3)或有抽煙史,甚至嗜煙者;(4)上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癥狀尚未消失,咳嗽即明顯;(5)或有服用抗菌素或其它藥物癥狀不減者;(6)證候特點:咳嗽瀕作、劇烈,咽癢不適,氣逆上沖,口干苦,痰少、粘而難咯,色淡黃或黃,大便干結,舌質微紅,苔薄黃、少津,脈細稍數;(7)X線胸片檢查無異常。其中,(1)、(4)、(6)、(7)條必須具備。
113納入標準符合昆明地區(qū)感冒后咳嗽的診斷及證候特點標準。
114排除標準(1)年齡<18歲,及>70歲者;(2)精神上或法律上的殘疾患者;(3)哺乳、妊娠或正準備妊娠的婦女;(4)過敏體質或對多種藥物有過敏史者;(5)合并其它心血管、腦血管、肝、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如嚴重造血系統(tǒng)疾病,肝臟疾病患者,嚴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
12方法
121分組采取隨機數字表方法將符合納入標準的72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18~68歲,平均(3918±1652)歲。對照組男19例,17例,年齡20~67歲,平均(65±1485)歲。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臨床資料經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2治療方法治療組患者口服清熱潤燥湯方(組成:桑葉、杏仁、沙參、麥冬等13味),統(tǒng)一由醫(yī)院藥制科煎藥機煎煮,2方均加水量1200 mL,先浸泡30 min,用中火煮15 min,煎煮成品湯藥600 mL,分3袋自動打包。3餐飯后30 min取1袋溫服,服湯劑后口服鎮(zhèn)咳神口服液(昆明市中醫(yī)醫(yī)院院內制劑,滇藥制字(Z)20082611A),每次20 mL,每日3次,療程為7 d;對照組患者口服鎮(zhèn)咳神口服液(昆明市中醫(yī)醫(yī)院院內制劑,滇藥制字(Z)20082611A),每次20 mL,每日3次,療程為7 d。
123觀察指標在治療前及治療結束后,觀察記錄患者中醫(yī)證候和舌脈象的變化,計分賦值。同時對患者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功能(ALT、AST、STB、ALP、γ-GT)、腎功能(Bun、Cr)檢查、心電圖檢查,以上項目于治療前后各檢查1次。
124中醫(yī)證候療效評定標準[3]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定中醫(yī)證候,制定中醫(yī)臨床證候分級量化積分標準。評出治療前后總分,判斷療效用療效指數:療效指數為N=[(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顯效:治療后較治療前癥狀積分減少,N≥667%;有效:治療后較治療前癥狀積分減少,333%≤N<667%;無效:治療后較治療前癥狀積分減少,N<333%。
12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見表1。
22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見表2。
23不良反應治療過程中,2組患者治療前后均未出現惡心、胃脘不適等不良反應。治療組共收集了21例治療前后兩次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治療前后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JP]
3討論
云南省名老中醫(yī)陸家龍教授認為昆明地區(qū)感冒后咳嗽相似于標準之“感冒后咳嗽”,但比標準來得更早,多在感冒后2~3 d即可出現。陸老更綜合了外感咳嗽中的“燥邪傷肺證”、“風盛攣急證”及內傷咳嗽中的“肺陰虧虛證”諸證特點。認為昆明地區(qū)風高物燥,居民素喜食辛辣香燥,在氣候“燥”及體質“燥”的內外因素雙重作用下,四季感冒后咳嗽時伴隨咽痛、咽干、咽癢,痰少淡黃黏、難咯,大便干結難解等津液不足之表現甚為普遍,治療應因地治宜,“潤養(yǎng)”與“通利”并行,才可祛邪不傷正,潤肺不留邪。醫(yī)者如寒溫使用不當,很容易閉門留寇,則咳嗽遷延難愈,甚至變生他證。
本組資料顯示:治療組中醫(yī)證候療效總有效率9167%,對照組中醫(yī)證候療效總有效率6944%。治療組患者療效較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在咳嗽方面積分與對照組相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在口咽干燥、痰色、便干、舌苔、津液方面癥狀積分與對照組相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在舌質積分與對照組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數據提示清熱潤燥方治療昆明地區(qū)感冒后咳嗽有較好的臨床療效。方中陸老師取《溫病條辨》“桑杏湯”、“沙參麥冬湯”,《金匱要略》“麥門冬湯”之辛涼甘潤以生津液、養(yǎng)肺胃達“潤養(yǎng)”之力,取《備急千金要方》“葦莖湯”以清(肺脾)郁熱使燥化之痰熱從肺、腸“通利”而出。桑葉、杏仁、南沙參、麥冬等13味諸藥合用,清熱潤燥,津化咳止,達到所謂“外以滋益之,內以培養(yǎng)之,在上清解之,在下通潤之”之效。
綜上所述,運用陸家龍教授因地制宜“潤養(yǎng)”與“通利”遣方用藥配伍的“清熱潤燥方”能夠祛邪不傷正,潤肺不留邪,證治方論一體,補偏救弊。在昆明地區(qū)臨床使用30余年,臨床療效明確,尤其對于緩解干咳無痰或痰少難咯、口干苦、咽癢等癥狀療效甚佳,且起效快,不良反應少,值得進一步的臨床開發(fā)應用。
參考文獻:
[1]賴克方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9,32(6):407
[2]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yī)病證部分[S]北京:國家中醫(yī)中藥出版社,2008:1-4
[3]2Y/T001.1~001.9-94,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