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國時期出版唱片中的抗日救亡歌曲
      ——以百代和歌林公司為例

      2017-08-28 21:40:43盧映雪
      天津音樂學院學報 2017年2期
      關鍵詞:百代唱片抗戰(zhàn)

      盧映雪

      民國時期出版唱片中的抗日救亡歌曲
      ——以百代和歌林公司為例

      盧映雪

      民國時期出版的抗戰(zhàn)歌曲唱片是二十世紀上半葉唱片發(fā)展歷史中不可忽略的一個面向,也是抗戰(zhàn)歌曲歷史研究的珍貴音樂史料。本文通過對民國時期百代唱片公司和歌林唱片公司出版的老唱片文字及原始錄音的解讀,試圖闡釋抗戰(zhàn)時期唱片工業(yè)與大眾音樂傳播對于抗戰(zhàn)思想的傳播與影響。

      抗日救亡歌曲唱片 歌林唱片百代唱片

      目前中國大陸關于民國時期唱片研究主要依據的唱片出版目錄有《中國音樂研究所藏唱片目錄》,此目錄是中國音樂研究所1959年全年收集保存的全部唱片目錄,該目錄第九大類均為新中國成立前各唱片廠出版的唱片。還有中國唱片社1964年編輯出版的《中國唱片廠庫存舊唱片模版目錄》,此目錄是從中國唱片廠庫存的34300面舊唱片模版中整理出來。其他的研究文論主要著重于戲曲曲藝唱片研究、民國時期的唱片工業(yè)與社會生活研究、時代曲唱片研究、唱片版本學研究等方面。其中,以戲曲曲藝唱片研究的文論和老唱片的出版居多,主要有1986年羅亮生原著、李名正整理的《戲曲唱片史話》,這是對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戲曲灌入唱片的史實進行較為全面而詳盡論述的第一部專著。錢乃榮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上海老唱片(1903—1949)》一書中,對京劇、昆曲、滬劇、評劇、越劇等劇種進行敘述,并對唱片唱詞以及唱片版本進行考析,隨書還附有八百多張老唱片片心圖片以及四百多首老唱片音響片段。針對民國時期的唱片工業(yè)與社會文化方面進行研究的主要有葛濤的專著《唱片與近代上海社會生活》,本書從社會文化史的角度,將民國時期的唱片工業(yè)、唱片公司的興衰發(fā)展歷程呈現出來。從音樂史學的角度進行論述的有田飛的碩士論文《從“百代小紅樓”考察民國時期上海的唱片業(yè)發(fā)展和影響》和徐羽中的碩士論文《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唱片初探》。其中徐羽中的文章從唱片業(yè)的歷史、民國時期唱片的出版內容(戲曲、曲藝、歌曲、器樂)、唱片的生產與市場運作、唱片對音樂文化、大眾文化、政治、經濟與教育方面的影響等方面進行論述,是一篇系統的具有概述性研究民國唱片的文章。

      關于歌曲中抗戰(zhàn)歌曲唱片的專題研究還比較少,如在徐羽中的《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唱片初探》以及錢乃榮的《上海老唱片》中均是較為簡單地提及抗戰(zhàn)歌曲唱片,并沒有進行專題論述。目前筆者收集到的僅有藏家陳榮發(fā)《時代的強音——民國抗戰(zhàn)救亡歌曲唱片版本溯源》一文以綜述的形式闡釋了抗戰(zhàn)歌曲在上海百代公司、香港和聲公司、新加坡歌林公司、抗戰(zhàn)時期重慶中央廣播事業(yè)處的錄制與出版情況,但文章中缺少對唱片錄音本體的介紹。此外,2016年1月28日,上海淞滬紀念館展出了八十多張抗戰(zhàn)歌曲唱片,這是抗戰(zhàn)歌曲老唱片的首次較大規(guī)模的公眾展示,也讓許多觀展者了解和認識抗戰(zhàn)歌曲唱片的珍貴性。

      一、百代唱片公司出版的抗戰(zhàn)歌曲唱片

      1930年法商東方百代公司被英國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收購,英國哥倫比亞公司在同年向香港政府進行企業(yè)注冊,并將法商東方百代公司改名為“英商東方百代有限公司”。1931年英國留聲機公司(HMV)在兼并了英國哥倫比亞唱片公司之后,組成了英國規(guī)模最大的唱片企業(yè)——電氣音樂實業(yè)有限音公司(Electric Music Industries Ltd.簡稱EMI)。①葛濤:《唱片與近代上海社會生活》,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第183頁。1934年6月,EMI將英商東方百代有限公司及中國唱片有限公司合為一處,更名為英商電氣音樂實業(yè)有限公司(Electric Music Industries(china)Ltd.),作為其在華的分公司。從圖2中EMI公司給梅蘭芳先生的信函上可以清楚的看到EMI公司在中國擁有三個唱片廠牌:歌林、百代、麗歌,并在文件的上方與左右兩邊各有三個廠牌的LOGO。歌林唱片是英國哥倫比亞公司在中國的分公司,其母公司英國哥倫比亞公司被EMI兼并后,歌林唱片也就順理成章被EMI收歸旗下,主要針對的是中國華南、港澳和東南亞市場。麗歌唱片長期作為百代公司的副牌,主要錄制出版一些地方戲曲唱片。

      圖1(左) 民國24年英商電氣實業(yè)有限公司致尹自重公函(中唱上海公司資料室提供)

      圖2(右) 民國36年英商電氣實業(yè)有限公司致梅蘭芳公函(同上)

      在中國唱片總公司出版目錄的2083首歌曲作品中②中國唱片社:《中國唱片廠庫存舊唱片模版目錄》(內部資料)1964年。,筆者通過曲目標題對照上世紀三十年代出版的雜志如《戰(zhàn)歌》月刊、以及有關音樂文論、抗戰(zhàn)歌曲集中提到的歌曲作品,搜索出160余首抗戰(zhàn)題材的出版歌曲目錄。主要出版的唱片公司為歌林、百代、勝利這三家公司。而從唱片目錄和目前留存的抗戰(zhàn)歌曲唱片實物上來看,歌林和百代這兩家公司是出版數量最多,且影響力最大的兩家公司。

      通過對百代唱片目錄出版時間的研究可以看出,以百代廠牌出版的抗戰(zhàn)歌曲唱片主要集中在1931年至1937年間。這也是因由1937年11月上海淪陷后,日本蓄音電器接管了百代公司,因此抗戰(zhàn)歌曲唱片在上海也就停滯了出版。1931年到1937年間百代公司錄制的抗戰(zhàn)歌曲唱片以任光、聶耳、賀綠汀、冼星海、蕭友梅創(chuàng)作的作品為主,如《從軍歌》、《漁光曲》、《大路歌》、《開路先鋒》、《自由神》、《救亡之歌》、《熱血》等等。

      在這批抗戰(zhàn)歌曲唱片中,早期的抗戰(zhàn)歌曲,如蕭友梅創(chuàng)作的《抗敵歌》(1931)③《抗敵歌》(編號54514b)由勝利公司出版,表演者信息顯示為:“胡然、胡投、蔡紹序、丁善德等”。這是目前能查到的最早的《抗敵歌》錄音版本,此版本為1933年11月錄音,伴奏樂器采用鋼琴和小提琴,演唱和伴奏的水準都比較高。再從表演者信息推斷,丁善德應該就是此曲的鋼琴伴奏者。、《從軍歌》(1931)、黃自的《旗正飄飄》(1932)均留下了寶貴的錄音資料。這三首歌曲的錄制時間在1933—1934年間?!稄能姼琛?目錄號:34751b)由百代公司錄音出版,演唱者為黎莉莉,1934年12月錄音。從圖3《從軍歌》唱片的片心上看,標有SOCIAL“時代”二字,意為社會歌曲?!稄能姼琛愤@版錄音主要采用弦樂隊來伴奏,具有進行曲風格,歌曲旋律與蕭友梅創(chuàng)作的其他歌曲相比,簡單易唱、朗朗上口。在歌詞演唱到“軍號”、“銅鼓”時配合詞意用鼓號來伴奏。歌曲中象聲詞比較多,比如軍號“嗚嗚嗚”、銅鼓“咚咚咚”、炮聲“轟轟轟”都是以口語化的形式念出,十分直白、易于傳播。黎莉莉作為明月歌舞社的主要成員,在民國時期演唱的歌曲大部分為流行歌曲如《桃花江》、《妹妹我愛你》等當時被批判為靡靡之音的歌曲。演唱蕭友梅創(chuàng)作的抗戰(zhàn)歌曲并錄制唱片,也是較為少見。黎莉莉在演唱這首歌曲時,整曲采用了一字一頓的方式來演唱,具有較強的號召性。

      當時百代出版的唱片都會在唱盤標上作品的題材或體裁分類。如《自由神》的片心上標有“電影歌曲”、《揚子江暴風雨》片心上標有“choir合唱”,并在片心的左右兩邊標有“舞臺歌劇”的字樣(見圖4)。而由劉雪庵作曲的抗戰(zhàn)歌曲《長城謠》,歌林唱片曾于1939年在新加坡出版過,但從筆者目前收集到的由周小燕演唱、百代公司出版的這張唱片盤心上可以看到此曲是被定義為“流行歌曲”,周小燕作為“歌唱明星”演唱此曲。根據中國唱片上海公司整理的目錄上顯示,目錄號為35770b的這張《長城謠》唱片其出版時間并不是上世紀三十年代,而是1948年抗戰(zhàn)勝利后出版的(見圖5)。由此可以看出,《長城謠》這首歌曲經過八年抗戰(zhàn)期間大范圍的傳唱,在1948年再次出版的時候已成為流行歌曲被廣大民眾接受和認同。

      圖3

      圖4

      圖5

      圖6

      在1931年到1937年間百代公司出版的抗戰(zhàn)歌曲唱片還有聶耳的《告別南洋》(目錄號: 34928B)、《慰勞歌》(目錄號:35012B)、冼星海的《熱血》(目錄號:35267A)、《黃河之戀》(目錄號:35267B);賀綠汀的《救亡之歌》(目錄號:35260A);呂驥的《自由神之歌》(目錄號:34956a) (見圖6);黎錦光的《勇健的青年》(目錄號:34541B)、《國難來了》;老志誠的《民族戰(zhàn)歌》;高天棲的《前進曲》;張曙的《向前走》;任光的《抗敵行軍曲》;田漢詞、張曙曲,新安旅行團④新安旅行團1935年成立于江蘇,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少年兒童文藝團體。演唱的《新安旅行團團歌》、《農夫歌》等等⑤有標注唱片目錄號的均為筆者收集到的唱片實物圖片。。

      黎錦光詞曲的《勇健的青年》、《國難來了》這兩首作品在百代目錄中顯示為:百代公司1933年錄音,1933年、1937年出版,白虹演唱。黎錦光詞曲的《向前走》是1944年出版,吳詠、逸敏、谷鶯演唱。這是保存下來的黎錦光先生為數不多的早期抗戰(zhàn)歌曲錄音版本。同樣,《勇健的青年》、《國難來了》也是白虹演唱的為數不多的兩首抗戰(zhàn)歌曲。《勇健的青年》采用薩克斯、小號等管樂器為歌曲編配,歌曲旋律帶有進行曲風格,附點和三連音連續(xù)的節(jié)奏音型將歌詞中“快快快,不要再耽延,走到敵人前,飲幾口仇人胸中酒”那急促、迫切的氣氛彰顯得淋漓盡致,而白虹在演唱此首歌曲時也一改她演唱《郎是春日風》、《海戀》等抒情歌曲時女中音呈現出來的隨意和溫暖。而是用短促的唱腔來演繹,部分唱詞甚至采用念唱的方法來處理,具有較強的煽動性。《向前走》則是與黎錦光當時主要的創(chuàng)作風格比較接近,歌曲一開始便以輕快的爵士舞曲風格奏出,木管樂器在女聲聲部的演唱中點綴,將人們輕盈向前走的步伐形象地傳遞出來。吳詠、逸敏、谷鶯三人以女聲小組唱的形式在“人人向前走,人人去奮斗”、“保衛(wèi)東亞,奮斗到底”這些歌詞的演唱中,將積極向上的情緒融合在輕松的曲調中,這種爵士舞曲風格的作品也是抗戰(zhàn)歌曲唱片不同的表現形式。此類風格的歌曲在當時出版的抗戰(zhàn)歌曲唱片中比較少。而這與此首歌曲是1944年抗戰(zhàn)勝利前夕出版的社會大環(huán)境也有著必然的聯系,從歌詞“保衛(wèi)東亞”中也可看出與抗戰(zhàn)初期傳唱的抗戰(zhàn)歌曲內容的不同與變化。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關于救亡、爭取自由解放題材的歌曲創(chuàng)作呈現出直線上升的狀態(tài)。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些進步的救亡歌曲如何能在以流行歌曲、戲曲音樂為主要錄制對象的唱片公司中占有錄制的一席之地,一方面與任光在三十年代作為百代唱片的音樂部主任有關系,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明當時市場需求的問題,進步的救亡歌曲喚起民眾心理的共鳴,而對于一個追逐大眾消費、市場熱點的唱片公司而言,“抗戰(zhàn)”、“左翼音樂運動”便是三十年代的熱點之一?!案鶕呛C枋?由于《戰(zhàn)歌》等單片銷量創(chuàng)下公司的歷史記錄,于是百代公司愿意聘他作曲。”⑥葛濤:《唱片與近代上海社會生活》,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第201頁。而這些,也是唱片公司在三十年代對錄制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的一個體現。這個時期各大唱片公司主要從以下幾個途徑來進行選曲:

      1.唱片公司成立的音樂部,音樂部中有專門的創(chuàng)作人員。如百代唱片的任光、聶耳、冼星海、黃自等人。

      2.為配合電影所做的主題曲、插曲,如《大路歌》、《十九路軍》、《開路先鋒》、《父母子女》。

      3.通過錄制已出版的音樂雜志、月刊上的創(chuàng)作歌曲或獲獎作品,如賀綠汀創(chuàng)作、丁善德演奏的《牧童短笛》最早就是由百代公司于1935年錄制出版⑦中唱上海公司資料室提供的內部資料。。

      4.其他社會人員的創(chuàng)作歌曲。在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下,將當時創(chuàng)作的抗日救亡歌曲錄制成唱片是最快速傳播歌曲的一個途徑。

      此外,從筆者手中收集到的《救亡之歌》唱片配套的文本資料上可以看到,演唱者照片、樂譜、歌詞、詞曲作者以及出版公司的LOGO和唱片目錄號都很清楚地呈現出來,這種對于唱片配套文本、曲譜信息的完整出版也說明了當時新創(chuàng)作的抗戰(zhàn)歌曲通過唱片的銷售很容易被大眾傳唱,業(yè)余合唱團或學生歌詠團只要買唱片就能拿到完整的曲譜,這種便利性也是對新創(chuàng)作歌曲最直接的宣傳。

      圖7 百代出版的《救亡之歌》唱片配套樂譜歌詞

      二、歌林唱片公司出版的抗戰(zhàn)歌曲唱片

      在1928年以前,法商東方百代生產和經營的產品,基本上以北方曲目為主,雖然產品也遠銷東南亞等多個地區(qū),但華南和港澳地區(qū)的地方戲曲唱片尚屬空白。但這一情況到了1928年有了改觀,因為這一年,“香港和聲有限公司”(Wo Shing Co.,Ltd.)正式宣告成立,此后,它便成了美國“哥倫比亞留聲機器總公司”⑧1917年,英國“哥倫比亞留聲機器有限公司”(Columbia Graphophone Co.,Ltd.)宣告成立,起初它是美國“哥倫比亞留聲機器總公司”在英國的子公司,但到了1925年3月,隨著英國子公司業(yè)務的迅猛擴大和快速增長,它搖身一變,成了美國“哥倫比亞留聲機器總公司”的母公司。由于英國的子公司現在成了母公司,美國“哥倫比亞留聲機器總公司”的唱片品牌開始與其英國母公司共享。在華南和港澳地區(qū)的唱片銷售總代理。在和聲有限公司成立的第二年,1929年,“歌林”中文粵語唱片即在香港上市(香港工商日報1929年8月21日報道:“歌林唱片今日出世”),這是“香港和聲有限公司”面向香港市場發(fā)售的第一批中文粵語唱片。在隨后幾年的時間里,“香港和聲有限公司”在中國錄制和發(fā)行了大量的中文粵語唱片,這些唱片以“歌林”的商標面向華南、港澳和東南亞的華人市場發(fā)行。歌林粵語唱片在東南亞市場有非常高的占有率,其發(fā)行時間一直持續(xù)到上世紀五十年代。

      和聲公司大部分資本屬于羅旭和,每隔半年許錄音一次,由上海英商實用電器公司派出外國技師攜同器材到香港錄音,底片也交由實用電器公司制片,因此往往一個電報,不出旬內便可從上海把進貨運到,既可供應市場需求,又不致積壓。和聲唱片最大的銷場不在內地和港澳,而在南洋群島的礦山、橡膠園,其次才是歐美華僑⑨陳卓瑩:《解放前唱片公司概述》,《廣東文史資料》第18輯,廣東省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65年。。

      1937年11月上海被日本侵略軍攻占,成為孤島。大量的抗戰(zhàn)歌曲唱片轉由歌林唱片在香港和新加坡出版,且有一大部分標識為香港和聲公司灌錄10過唱片實物圖片中的唱盤文字解讀。。從百代唱片目錄中可以查到歌林唱片出版的唱片主要分為兩個系列。一個系列是1939年任光在新加坡為歌林唱片監(jiān)制出版了24張經典抗戰(zhàn)歌曲(32000系列),其中就有張曙的《丈夫去當兵》11這張《丈夫去當兵》的老唱片在2016年淞滬紀念館的抗戰(zhàn)唱片展上向公眾展示過。、《送郎上前線》、麥新的《大刀進行曲》、閻述詩的《五月的鮮花》等唱片。從下圖的歌曲目錄中可以看出,出版的這批抗戰(zhàn)歌曲大多是在1937、1938年左右創(chuàng)作的歌曲,如《游擊隊歌》(1937)、《大刀進行曲》(1937)、《丈夫去當兵》(1938)、軍民合作(1938)等。這些唱片大多由當時在新加坡抗日歌詠活動中十分活躍的銅鑼合唱團和星洲合唱團演唱。

      此外,歌林出版的另外一個系列便是“香港和聲有限公司”錄制,以歌林商標發(fā)行的350000系列唱片。

      圖10 和聲歌林出版的350000系列的抗戰(zhàn)歌曲唱片部分目錄

      這批由任光監(jiān)制在新加坡出版的歌林廠牌抗戰(zhàn)歌曲唱片和在香港出版的不同。如圖11和圖12所見。

      圖11在新加坡出版的抗戰(zhàn)歌曲唱片版權為百代所有,在最外一圈顯示“This patent copyright record must not be publicly without licence”,(百代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可翻版),這也說明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百代公司就極為重視對錄音版權的管理。這批唱片在每一張盤面上都會印上“新中國歌聲”這幾個字,這也是為了向新加坡及東南亞的聽眾說明唱片內容的來源。

      圖12為歌林出版的350000系列抗戰(zhàn)歌曲唱片。在唱片的盤面上可以看到左右兩面的宣傳語為“愛國歌曲國語摩登”這八個字,那么從這八個字中可以證實,當時的抗戰(zhàn)歌曲不但是屬于愛國歌曲,還是摩登歌曲。在當時和聲唱片出版的抗戰(zhàn)歌曲中,有一部分是用粵語演唱的,通過對何安東作曲、伍伯就演唱的《保衛(wèi)大廣東》模版修復后的錄音中可以聽出,《保衛(wèi)大廣東》整首作品的情緒朝氣蓬勃,方言歌詞與旋律結合得很好,在歌曲尾聲,伍伯就運用美聲的發(fā)音唱出粵語歌詞“保衛(wèi)大廣東”,兼具藝術性和號召性。而馬思聰創(chuàng)作的《自由的號聲》則是采用粵語和普通話交替演唱的方式,這種演唱方式在當時出版的唱片中也比較少見。

      此外,和聲唱片公司用歌林廠牌還出版了一些抗戰(zhàn)題材的粵曲唱片。這是一些戲曲唱片,如白駒榮、衛(wèi)少芳演唱的《書癡抗戰(zhàn)》(目錄號:352866-352869)、廖夢覺、靜霞演唱的《十九路軍》(目錄號:351240-351243),譚伯葉、關影憐演唱的《血戰(zhàn)臺兒莊》(目錄號352123-352126)、徐柳仙演唱的《熱血忠魂》(目錄號:352248-352251)等??梢詮膱D13、14中看出,這些粵曲唱片的生、旦唱詞、旁白、曲牌等信息在配套出版的唱片唱詞中都記錄的十分詳盡。

      歌林唱片作為EMI旗下主要面向華南、東南亞華僑出版唱片的唱片公司,在上海被日軍攻陷之后,成為抗戰(zhàn)歌曲唱片出版的主要力量,特別是出版了不少左翼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歌曲。歌林唱片出版的抗戰(zhàn)歌曲唱片對東南亞華僑傳播抗戰(zhàn)歌曲做出了重要的影響。而為了服務這一區(qū)域的民眾,針對方言區(qū)域的特點,其出版的抗戰(zhàn)歌曲唱片還包括粵語歌曲和粵劇,這當然也是為了促進唱片的銷量而為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是一個符合市場出版規(guī)律的行為。

      三、民國時期抗戰(zhàn)歌曲的錄制形式

      在錄制歌曲唱片的過程中,制作人首先是選定曲目,再者就是對歌曲錄制形式的選擇。錄制形式包括對演唱形式、伴奏形式、演員以及樂隊的選擇,這些錄制形式的選擇一方面取決于如何最好地呈現作品,另一方面也是要考慮錄制成本和明星帶來的銷售效應。從錄音片酬來看,當時戲曲名家的酬勞是最高的,再是明星歌手12根據中唱上海公司資料室中百百代公司給梅蘭芳、黎莉莉等人的片酬單推論。。

      百代與和聲公司出版的抗戰(zhàn)歌曲,其一是采用獨唱和鋼琴、鼓號或小樂隊的形式錄制;其二是采用合唱團與鋼琴或樂隊的形式;其三是采用小組唱或對唱的形式。在錄制獨唱歌曲時,唱片公司選擇了當時的一些明星歌手如胡蝶、王人美、周璇、黎莉莉、龔秋霞、白虹來灌錄。如白虹演唱的《勇健的青年》、《國難來了》、黎莉莉演唱的《從軍歌》(百代公司1934年錄音,1935年出版)、龔秋霞演唱的《警鐘》等。在錄制合唱歌曲時,唱片公司選擇的演唱團體多以業(yè)余合唱團為主,如由華南音樂會演唱的《英勇空軍》,廣東民眾御侮救亡會演唱的《保我河山》、《蘆溝橋》,樂藝合唱團演唱的《玉門出塞》、《家鄉(xiāng)進行曲》、《空軍歌》,新安旅行團小先生合唱隊演唱的《新安旅行團團歌》等。這種情況一方面是由于當時的業(yè)余歌詠團比較活躍,另一方面也是出于錄制成本的考慮。而和聲公司在錄制形式的選擇方面更是有自己節(jié)約成本的方式,如采用讓酬勞高的名角與名氣比較低的演員一起合唱錄制,這樣錄制而成的唱片既具有明星效應又降低了成本13陳卓瑩:《解放前唱片公司概述》,《廣東文史資料》第18輯,廣東省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65年。。

      民國時期的抗戰(zhàn)歌曲唱片在伴奏與演唱上都具有那個時代獨有的特點。行進風格的作品結構一般較為簡單,旋律、節(jié)奏多以重復的形態(tài)進行。如何安東作曲,歌林唱片出版的《奮起救國》、《七七進行曲》、任光作曲,百代公司出版的《抗敵行軍曲》等等,這些歌曲具有口號性質和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朗朗上口,適于在行進中演唱,也易于傳播。在錄制的伴奏形式選擇上,主要采用小軍鼓、小號等鼓號樂器。如在任光作曲的《抗敵歌》(也叫《抗敵行軍歌》)中,通過小軍鼓與小號由弱及強的聲音,模仿軍隊行軍的聲音由遠及近,富有節(jié)奏感的旋律,將“不后退、不投降”的口號聲宣揚出來。而1937年出版的由“小先生合唱團”演唱的《新安旅行團團歌》在錄音時也是采用小軍鼓來進行伴奏,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伴隨著孩子們稚氣卻又略顯成熟的聲音,開始唱出“同學們,別忘了,我們的口號。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其中在“聽啊,到處是敵人的飛機和大炮?!边@一句中,“聽啊”二字用念白來表現,孩子們因為現實環(huán)境的緣故,將警覺而又帶著警告意味的情緒透過聲音傳遞出來,讓生活在新時期的人們,聽起來不免覺得心酸。

      而曲調舒緩及悲傷風格的作品則主要采用鋼琴、小提琴或者吉他來伴奏錄制。王人美演唱的《梅娘曲》版本中以鋼琴和小提琴為伴奏樂器,旋律以小提琴奏出,鋼琴的伴奏音型在歌曲敘述演唱部分則比較單一。另外,1935年出版,金焰演唱的《告別南洋》采用吉它作為主要伴奏樂器,用現在的說法就是具有民謠的風格,淡淡的不費許多氣力的男聲與吉它融合,三拍子節(jié)奏極為突出,在這個版本中,感受不到特別堅毅或是戰(zhàn)斗的情緒,即便在唱到“你不見尸橫著長白山,血流著黑龍江”這句詞的時候,也依然是平淡如水,直到最后一句“我們要去爭取一線光明的希望”時,歌唱的語調才有了明顯的提升。與1999年國交合唱團演唱的版本相互比較,合唱版采用鋼琴伴奏,具有悲壯、凝重的情緒,也具有更多的藝術歌曲特征,這種區(qū)別當然也與其演唱形式息息相關。呂驥作曲的《自由神》在1935年王瑩演唱的錄音版本上,采用管樂隊作為主要伴奏,整首的速度是以慢板進行,從演唱到配器,悲壯而又緩慢。劉雪庵作曲的《思故鄉(xiāng)》(電影《十字街頭》插曲)是由百代公司1936年錄制、1937年出版的唱片。在唱片中,以小提琴作為旋律主伴奏、鋼琴作為背景和聲烘托,哀傷而又悲情的旋律透過小提琴聲部與沙蒙的男聲演唱,將濃濃的思鄉(xiāng)情感和悲而奮起的抗爭鮮明地傳遞出來。這些悲情的歌曲就是除了口號與戰(zhàn)斗性的聲音之外,另一種從普通民眾和女性的角度來表現戰(zhàn)爭對她們的影響以及對故土的思念。這種無奈而又悲憤的情感是那個時代很多普通人、小人物的真實寫照。而正是因為這樣,在唱片出版發(fā)行后,這些普通人從歌聲中找到共鳴,從而促進了抗戰(zhàn)歌曲唱片的銷售和歌曲的傳播,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

      圖15(左) 任光曲安娥詞胡蝶高占非演唱的《抗敵歌》

      圖16(右) 孫瑜詞聶耳曲金焰等人演唱的《大路歌》

      圖17(左) 許幸之詞聶耳曲夏亞夫配器王人美演唱《鐵蹄下的歌女》

      圖18(右) 施誼詞聶耳曲金焰演唱《開路先鋒》

      四、對抗戰(zhàn)歌曲唱片的歷史思考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人民為著民族解放、民族自由而浴血奮戰(zhàn)。而在血腥的戰(zhàn)爭背后,抗日歌詠運動、抗日救亡歌曲的創(chuàng)作、出版也成為人民反抗與斗爭的另外一種方式。林語堂先生為在美國出版的抗戰(zhàn)歌曲唱片《起來》的序言中寫道:“今天在全中國,在前線和后方,在戰(zhàn)士和游擊隊員中,在難民及孤兒里,在學校和遙遠的村落,我們都能夠聽到愛國的歌聲……”14郭明木:《聽見廈門歷史的聲音》,中國戲劇出版社2011年,第189頁。。從這段文字中,我們可窺抗戰(zhàn)歌曲在當時社會中的廣泛傳播與其巨大的影響。而在這些影響背后,作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重要傳播媒體——唱片公司,也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筆者因由編輯唱片《正義之聲——百首抗戰(zhàn)歌曲》的緣故,收集到民國時期百代、歌林等唱片公司出版的抗日救亡歌曲音頻資料。音樂史研究除了對文獻資料的挖掘以外,音樂本體——歷史錄音資料也是十分重要的挖掘與整理對象。特別是抗日救亡歌曲作為20世紀上半葉在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下產生的一個創(chuàng)作題材,其重要意義就在于是在當時的歷史語境下產生的,折射出那個特殊年代的民眾意識和生存現狀。而抗戰(zhàn)歌曲的實物唱片和歷史錄音資料無疑是最直接、最貼近這個題材的一個部分。

      民國時期出版的抗戰(zhàn)歌曲唱片是二十世紀上半葉唱片發(fā)展歷史中不可忽略的一個面向,也是抗戰(zhàn)歌曲歷史研究的珍貴音樂史料。無論從唱片史、抗戰(zhàn)史還是音樂史的角度而言,深入地挖掘抗戰(zhàn)歌曲唱片資料不僅是有助于還原抗戰(zhàn)時期的唱片工業(yè)與大眾音樂傳播對于抗戰(zhàn)思想的宣傳和影響,也有助于了解在那個時代唱片公司對于抗戰(zhàn)歌曲唱片的錄制、出版以及銷售方案的制定。在信息化時代未到來之前,唱片工業(yè)與每一個時期的音樂風潮都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如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黎氏流行歌曲、中國新音樂運動和抗日救亡運動以及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西北風”現象。那么通過對民國時期抗戰(zhàn)歌曲唱片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從音響資料中直觀地感受其在當時社會語境下的傳播現狀,這個有別于后來的再版版本。因為在整個反抗壓迫的社會環(huán)境下演唱者、演奏者錄制的聲音版本就是對當時社會語境的一種宣泄和情感的表達,這種宣泄和情感表達大部分并不是刻意的音樂藝術化的處理,而是一種自然的,對當時發(fā)生的,具備民眾熱點,反映英勇抗戰(zhàn)事件的真實反映,如《十九路軍》、《八一三戰(zhàn)歌》、《血戰(zhàn)臺兒莊》等,而這些也是研究歷史錄音版本的意義所在。另一方面除了唱片銷售外,還有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通過唱片的傳播現象,那就是廣播電臺。在抗戰(zhàn)時期,無論是在上海、延安、重慶或是在東南亞地區(qū),這些歌曲經由唱片和電臺這兩種管道形成很大的傳播力度。因此從選曲、錄制、傳播這三方面組成了抗戰(zhàn)歌曲唱片對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社會、政治、音樂等多方面的影響。就像宋慶齡女士為在美國出版的《起來》唱片撰寫的序言上寫的:“中國在其新的大眾歌詠運動中找到了一種抗敵的力量來源。我很高興的知悉,保羅·羅伯遜和世界人民之聲正在錄制其中一些最優(yōu)秀的曲目……”15郭明木:《聽見廈門歷史的聲音》,中國戲劇出版社2011年,第188頁。即便是彼時的錄音技術有限,這些或多或少帶著些許磨損印記的唱片,以現代人的審美聽來,大多數的聲音存在“滋滋啦啦”的噪聲,但筆者相信,無論從音樂史還是抗戰(zhàn)史的層面,它們都具有不可替代性。目前中國唱片總公司版庫中存有的抗戰(zhàn)歌曲唱片正在由中唱的工程師做修復與數字化的工作。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抗戰(zhàn)歌曲唱片,有更多的人能聽到這歷史的聲音,讓其成為一個專題研究。

      [1]葛濤:《唱片與近代上海社會生活》,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

      [2]郭明木:《聽見廈門歷史的聲音》,中國戲劇出版社2011年。

      [3]桂強:《國內外有關中國20世紀上半葉唱片文獻的研及述評》,《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年第10期。

      [4]陳卓瑩:《解放前唱片公司概述》,《廣東文史資料》第18輯,廣東省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65年。

      [5]中國唱片社:《中國唱片廠庫存舊唱片模版目錄》,內部資料1964年。

      [6]錢乃榮:《上海老唱片》,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2017-02-17

      J609.2

      A

      1008-2530(2017)02-0118-11

      盧映雪(1983-),女,中國唱片總公司編輯出版部音樂編輯(北京,100055)。

      猜你喜歡
      百代唱片抗戰(zhàn)
      大自然的唱片
      小主人報(2022年1期)2022-03-03 03:36:11
      CIT十周年紀念唱片預告與簡介
      唱片
      心聲歌刊(2020年1期)2020-04-21 09:25:02
      我們家的抗戰(zhàn)
      湘潮(2018年8期)2018-12-04 18:08:12
      詩祖文魂百代傳一一首屆“中華詩人節(jié)”在湖北省荊州市舉行
      中華詩詞(2018年7期)2018-11-08 12:47:40
      壞唱片
      海峽姐妹(2018年8期)2018-09-08 07:58:40
      意大利手工藝品傳承百代
      中國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49
      憶·抗戰(zhàn)
      抗戰(zhàn)音畫
      抗戰(zhàn),在未被占領的中國
      齊魯周刊(2015年31期)2015-08-19 09:42:18
      阿尔山市| 肃宁县| 射洪县| 类乌齐县| 山丹县| 巴彦县| 六安市| 安溪县| 铁岭市| 长岭县| 奇台县| 彭州市| 同心县| 曲阳县| 牡丹江市| 麻城市| 房产| 新平| 桦川县| 宁化县| 黑山县| 新营市| 筠连县| 乌什县| 教育| 和林格尔县| 抚松县| 五指山市| 沂水县| 湟源县| 文成县| 大同县| 抚远县| 衡水市| 佛冈县| 肥乡县| 吉水县| 内乡县| 游戏| 金堂县| 松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