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冰冰
“你是我活下去唯一的精神支柱啊,現(xiàn)在,我的天塌下來了?!?016年11月,面對唯一的女兒江歌在日本留學期間意外被害這個事實,早年喪偶、獨自撫養(yǎng)女兒成人的青島母親江宛秋難忍悲慟,發(fā)出這條無盡傷感的微博。
今年6月,北大女生章瑩穎在美國留學期間失蹤多日搜尋未果,引發(fā)中美兩國極大關注。盡管章瑩穎綁架案已經(jīng)進入正式審理階段,但由于文化背景及法律體系差異,案情進展仍不明朗。據(jù)媒體報道,在一直義務幫助瑩穎家人的王志東律師眼中,章父常常獨自流淚,徹夜無眠。
留學本是好事,古已有之。早在唐朝時期,日本、朝鮮、越南、琉球,東羅馬、大食等國家,紛紛派留學生或留學僧來我國學習。他們慕名學習儒家文化或佛教文化,甚至用參加科舉考試的方式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
據(jù)《舊唐書·東夷列傳》記載,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呂“慕中國之風,因留不去”,故而改漢式姓名為“晁衡”。古往今來,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架起了一座通往不同文化地域的橋梁,促進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近十年以來,轟動國內各大媒體的中國留學生安全事件屢見不鮮,上述兩個案件尤為牽動人心。面對突如其來的人生遭遇,由留學引發(fā)的人身安全問題再度敲響警鐘。
文化預警:
擁抱文化差異,保持適當距離
“文化差異是留學生面臨的最大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張開雙臂,主動融入當?shù)厣鐣?,盡量多參與學校和當?shù)厣鐓^(qū)的活動,多與當?shù)厝私佑|。”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牛華勇眼中,融合勢在必行。
近十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孩子選擇走出國門,尋找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每個家庭對于海外求學都有著不同的目標,牛華勇說,有的是看中國外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有的是為了將來能夠移民,有的是為了鍛煉獨立生活能力,有的是想到海外去開創(chuàng)新的事業(yè)。
無論出于何種目標與需要,任何人到海外學習,都會面臨“陌生感”這樣一個共性問題:從飲食到住宿交通,從選課到師生關系,從語言到思維方式等等,這些都屬于文化差異。牛華勇補充道。
“一味‘閉關鎖國會令留學效果大打折扣?!庇捎谖鞣絿掖蟛糠謱W校宿舍都是單人單間,有些留學生會宅在自己宿舍中,這樣就沒有辦法與外界形成接觸;又或者只與我們本國學生在一起,交往圈子狹窄且局限?!迸HA勇認為,這樣會形成自我封閉,有違留學初衷。
留學生到一個地區(qū)之后,首先應提前了解當?shù)刂伟睬闆r。在美國,學校往往會給外國學生一些警告:哪些街區(qū)犯罪率較高,附近的報警點分布情況等等。牛華勇認為,留學生參加社交活動前,應盡量選擇那些規(guī)模較大,場地設置在公共場合的活動,比如圖書館、劇院、體育館等。
“參加私人聚會的時候,需要提前了解其他參會人員的背景。遇到行為怪異的人,要拉開距離,遠離怪異人士。”牛華勇強調,尤其要避免過度參與當?shù)卣魏团上档淖h題,對不了解的事情,發(fā)表觀點更要小心,謹慎。
法律預警:
入鄉(xiāng)隨俗,建立留學所在地的當?shù)刂菐?/p>
1994年赴美留學的蟻某是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分校的博士生。因為給某授課老師的評價不好,遭到報復,雖然成績好,但總是不能通過,為此他曾多次找學校理論。2007年7月,校方通知他,不可以再去學生處副主任的辦公室。
據(jù)美國《僑報》報道,8月中旬的某日,他拿著這份通知想再次找校方理論,在未經(jīng)同意的情況下,擅自闖入該授課老師辦公室。由于被告三級“非法闖入”,蟻某被判處9個月有期徒刑,在監(jiān)獄里受到獄警的虐待。其間,警方反復要求蟻某認罪,一度把他打倒在地,打碎他的眼鏡,用腳踩他的背,還不允許他致電我國大使館尋求幫助。蟻某以兩周的絕食抗爭,最終情況得以好轉,于2008年5月16日被釋放。最終,蟻某被定罪為“行為不檢”。畢業(yè)于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學專業(yè)的丁杰律師表示,未經(jīng)他人許可,擅自闖入他人所屬之地這類法律底線,如若提早了解,可避免在求學、求職、生活的道路上遇到上述法律風險。
2015年,美國加州洛杉磯地區(qū)發(fā)生了一起中國留學生校園暴力事件。一名年僅19歲的中國女留學生帶領數(shù)十名女生,將另一名女留學生引誘至公園并進行長達5小時的圍攻,折磨,在毆打過程中甚至還有人拍照。
案發(fā)后,這些學生被逮捕,主要參與人員被判處6年至13年的有期徒刑。事件發(fā)生后,其中一名女生家長,試圖在美國向一位證人支付金錢,希望證人改變證詞,由于違反了美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這位家長因此受到相應懲罰。
上述兩起案件雖然發(fā)生在美國,但是卻十分有代表性。丁杰說,校園欺凌事件最近雖然在國內層出不窮,但是因為國內現(xiàn)行《治安管理處罰法》規(guī)定,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不執(zhí)行行政拘留,因此參與事件的年輕學生通常沒有受到嚴厲的法律制裁;另外,“私了”這種情況在國內也比較常見。但由于國家差異、法律制度的不同,在國外未必行得通,一不小心,就會引來牢獄之災。
“一些留學生將在中國國內的‘文化習慣帶到了海外校園生活中,卻沒有意識到違反了當?shù)氐姆煞ㄒ?guī),因而受到了當?shù)胤傻闹撇?。因此,中國留學生一定要主動地與當?shù)貙W生和有關人士組成的當?shù)刂菐旖⒎€(wěn)固的、良好的關系?!倍〗苷J為,“當?shù)刂菐臁笨梢韵蛄魧W生群體提供很多的信息和資源。從安全的角度看,智庫會提供更多的安全信息,如哪些領域有風險,哪些地區(qū)不應該前往等。
隨著祖國經(jīng)濟的日益強大及國際地位的增強,國家在公民保護方面的工作做得越來越好。我們經(jīng)常看到這樣的新聞,當祖國公民在國外遇到困難的時候,大使館、領事館出面負責協(xié)調公民的保護工作。丁杰補充道,留學生應該在適當?shù)臅r候,向祖國尋求適當?shù)膸椭7e極查詢、訂閱關于所在地區(qū)安全問題的新聞,了解領事保護的作用,如果有機會,可以參加領事館舉辦的各項防范安全的講座活動。
意識預警:
提高自身警惕,合家共克艱難
雖然海外的學校領導、老師經(jīng)常強調提高自身警惕性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中國留學生和家長都對此不以為然。丁杰舉了一些例子,比如,夜晚獨自走路、跑步,或者在停車場停留的時間比較久,都不是明智的選擇。另外,對于平時經(jīng)常一起相處的朋友們,如果發(fā)現(xiàn)他們之中的某個人有怪異的言行時,應該立即請第三方(比如共同的朋友、老師等)介入,防止朋友因為某種原因成為侵害者。
與此同時,作為留學生的家長,應時常與孩子保持良好、順暢的溝通。家長對于那些并不了解的問題,要多向孩子“請教”,多聽孩子講述自己在境外的事情。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情緒上的波動,應該立即找到專業(yè)機構和專業(yè)人士提供解決方案,并及時前往孩子留學的國家,陪伴孩子度過最艱難的時刻。丁杰說,絕對不能等到事情發(fā)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時再進行挽回。
丁杰認為,最重要的是出國留學前的境外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以及出國留學后的基礎法律制度和文化制度的培訓。只有對即將前往留學國家的法律體系和文化制度進行深入了解,知己知彼,方能在陌生的土壤安全地生根、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