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蒼
前段時間,小鮮肉吳亦凡帶火了一個新詞——freestyle,也讓《中國有嘻哈》這檔選秀節(jié)目和那些喜歡說唱樂的年輕人引起關(guān)注。
對這些詞可能先要“科普”。說唱是一種音樂形式,簡單說,就是把一長段一長段的詞,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念出來。而嘻哈(hip-hop)含義更寬泛,包括了涂鴉、街舞、打碟等街頭文化內(nèi)容。freestyle是說唱中即興發(fā)揮的部分。說實話,無論說唱還是嘻哈,都有著反定義性,很難明確地給出解釋,很多時候更像是一種風(fēng)格。
從這么簡單的介紹,也可以看出來,這是一種并不算大眾的娛樂,或說藝術(shù)?!吨袊形坊鹆酥?,不少人感受到“文化沖突”。比如,節(jié)目的晉級象征居然是一條大金鏈子——當(dāng)然可能不是純金的。而大金鏈掛在選手脖子上,卻并沒有顯得不協(xié)調(diào)。選手的服裝也挺有特色,不僅僅有“超大碼”,也有棒球帽、破洞褲、墨鏡、臟辮這樣的街頭元素,顯示出一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基因。
在某種程度上,這些說唱歌手們,創(chuàng)造了一種自己的語法,也創(chuàng)造了一套自己的符號,甚至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文化體系??梢哉f,這是一種對個性的追求,一種對既定生活程式的反抗。當(dāng)然,這樣說rapper們不一定會認同。
青春總是血氣方剛,心中總有一團火在熊熊燃燒,總有不平之氣在激蕩。很多說唱歌手,都視自己為“地下”。的確,無論是說唱還是涂鴉,嘻哈最初都是來自上世紀60年代美國黑人文化,有著一定的地下色彩。細細體會《中國有嘻哈》中歌手們這些或是精心創(chuàng)作、或是即興演繹的歌詞,其中有青春的彷徨和苦悶,有對于平庸的嘲諷,也有對于未來的憧憬,乃至生活中的不安、社會問題的批評,當(dāng)然,更不乏熱血、情義、夢想之類永遠為年輕人所追逐的價值。
我們總是在文化中生活,透過文化的棱鏡定位自己、看待世界。說唱樂與搖滾、民謠、古典音樂一樣,不僅是一種音樂形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在這樣的亞文化中,我們能看到現(xiàn)代社會的年輕人們對個性的渴望、對自由的向往。即便不是主旋律,也不一定是正能量,但這是年輕人交流的一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們與世界對話的方式,這本身就是值得重視乃至尊重的。
在通俗文化研究中,有“撕裂牛仔褲”之說。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處于創(chuàng)造與吸納的互動關(guān)系中:前者創(chuàng)造牛仔褲,后者就吸納入服裝體系;大眾文化于是撕裂牛仔褲,最終卻也被精英文化吸納之。從一個角度理解是,年輕人的文化創(chuàng)造力,乃在于不被主流所限定,因而能推陳出新。最初可能是非主流的、小眾的、先鋒的,最后也終究會匯入浩蕩的文化長河。畢竟,如甲殼蟲樂隊剛出現(xiàn)時,也曾被視為驚世駭俗;搖滾音樂到現(xiàn)在已蔚為大觀,歌詞甚至匯入文學(xué)的名人堂;而以復(fù)制的瑪麗蓮·夢露頭像為代表的波普藝術(shù)作品,也已經(jīng)高陳在藝術(shù)史展廳。哪怕看起來再不能接受,也需要看到,嘻哈可能是新一代年輕人參與社會文化變革的一種方式。
其實,除了嘻哈以外,還有更多的亞文化形式,在不同人群中有廣泛影響。比如二次元的動漫迷們,比如最近演出了“鎖場風(fēng)波”的粉絲群體。在更廣泛的意義上,甚至老年人的廣場舞、中年人的馬拉松,也都可以被視為一種亞文化。有人預(yù)測,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隨著信息的獲取越來越便捷,亞文化的繁盛終將成為一種必然趨勢。這么看來,要走進一個群體、理解新的世代,對于他們喜歡的文化,不妨多幾分理解、更多幾分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