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一號”的發(fā)射,再次激起大家仰望星空的好奇心,但還有人仍在困惑:“長征”“神舟”“天舟”“天宮”這些“重器”都分別發(fā)揮著什么作用?今天就讓我們仔細梳理一下。
“長征”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是我國自行研制的航天運載工具。長征火箭于1965年開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fā)射“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成功。截至目前,長征系列火箭先后共有17個型號服役。此次送“神舟”和“天宮”上天的是長征系列長征二F型火箭,共發(fā)射13次,成功率百分之百,被稱為中國“神箭”。
“神舟”
神舟是指我國自主研發(fā)的載人航天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附加段組成。軌道艙被稱為“多功能廳”,集工作、吃飯、睡覺和清潔等諸多功能于一體;返回艙又稱座艙,是航天員往返太空時乘坐的艙段;推進艙又叫儀器艙或設備艙,安裝推進系統(tǒng)、電源、軌道制動,并為航天員提供氧氣和水;附加段也叫過渡段,為與另一艘飛船或空間站交會對接做準備。在地面和發(fā)射階段,飛船處于長征火箭的整流罩里面,被牢牢包裹著。當火箭到達一定高度,飛船與火箭分離后才能直觀地看到它的結構。
“天宮”
天宮是指天宮系列空間實驗室。目前,具體是指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根據(jù)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天宮一號主要用于技術驗證。天宮二號是繼天宮一號后我國自主研發(fā)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已于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09秒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成功。此次與神舟十一號對接的正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它包括資源艙和實驗艙兩個部分,可供航天員在軌生活30天,并開展一系列科學實驗。
“天舟”
為了對空間實驗室中航天員長期駐留和空間科學實驗進行支持,需要通過貨運飛船進行貨物補給。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主要用于對未來空間站在軌運行期間,提供補給支持。據(jù)報道,我國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基于神舟飛船和天宮一號的技術研發(fā),只運貨不運人,貨物運載量將是俄羅斯“進步”號貨運飛船的3倍,在功能、性能上都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在訪問天宮二號時,可為天宮二號補加推進劑,使其在軌工作時間更長。
簡而言之,正如行星科學家鄭永春所言:“長征”送“神舟”飛船和“天宮”實驗室進入太空;“神舟”就好比客運車輛,是航天員上天乘坐的交通工具;“天舟”是貨運車輛,用于物資補給;“天宮”實驗室是航天員在太空的“家”和“公司”,包括臥室、客廳和儲物間,分別用于睡覺、工作和取用生活物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