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瑤
她的“微妙”,是風格?還是詬病?
文/程瑤
索菲亞·科波拉與父親弗朗西斯·科波拉合影
聽著這張彌漫著迷幻和飄逸的專輯創(chuàng)作,故事中的女孩們也仿佛森林里漂浮的靈魂,始終保持著和觀眾的距離感。
成長于片場的索菲亞·科波拉曾經(jīng)對《教父》有著這樣的評價,“我真心沒覺得是個很大的事情!”因此,每每有人問她,父親對她電影風格的影響的時候,她總是繞開話題。
在索菲亞·科波拉的言談中會經(jīng)常聽到一個詞——“微妙”,這個詞精準完美地概括了她的創(chuàng)作風格?!睹允|京》幾乎沒有故事主線;《處女自殺》的女孩們仿佛森林里漂浮的靈魂,始終保持著和觀眾的距離感;《絕代艷后》孤獨女人的內心表現(xiàn);剛剛在戛納獲獎的《牡丹花下》被影評人詬病“太過空洞”……顯然,我們有必要看明白索菲亞到底想要表達什么。
工作狀態(tài)的索菲亞·科波拉
索菲亞·科波拉的時尚大片
小時候的索菲亞·科波拉和演員馬特·狄龍、戴安·蓮恩合影
盡管從小生活在片場,而索菲亞第一次真正接觸“電影”,是在她改編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的暢銷小說《處女自殺》時?!爱斘业谝淮巫x到這本小說的時候,我就完全知道要怎么把它拍成電影了?!彼鞣苼喸赥he A.V.Club的采訪中談到?!芭?/p>
孩子們在十四五歲的時候會變得特別毒舌尖刻,那是個容易受傷的年紀,而那個時候,任何小事看上去都有著重大意義,比如你的第一次心動,在那個年紀都會重要得驚天動地?!?/p>
索菲亞找來了許多六十年代的攝影作品為自己的劇本尋找靈感,“我有點想保護這個故事,不想讓任何人拍出一部足以毀掉這個故事的電影?!?/p>
故事講述了一個“過分保護”的家庭對于五個處于青春期懵懂迷茫中的少女的摧毀。電影中,最小的女兒是第一個自殺的,她的死讓這個家庭陷入了一種難以言喻的緊張狀態(tài)。而小女兒的日記落到了四個男孩手上,從日記上,他們瘋狂地了解著另外四個女兒,她們仿佛具有了一種神奇的魔力,讓男孩們越來越想探秘。然而,一次高中舞會,大女兒Lux因為和校草發(fā)生了性關系導致四個女孩被關在了家里。
索菲亞·科波拉工作照
1-《處女自殺》是索菲亞·科波拉的處女作,已然對“微妙情緒”有著精準把控。
四個男孩對他們心愛的女孩們展開了“營救”,他們用莫爾斯電碼的方式接受著女孩們的求助信號,給她們打電話播放她們喜歡聽的唱片、給她們寄旅游雜志看外面的世界……然而,在一個深夜里,四個男孩開著車,在約定的時間來到女孩們家里,本以為可以帶著心愛姑娘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程,迎接他們的,卻是四具冷冰冰的尸體。
索菲亞是聽著空中補給樂隊的Premiers Symptomes那張專輯創(chuàng)作完成的整部劇本,正如這張專輯里彌漫著的輕柔的迷幻和飄逸,故事中的女孩們仿佛森林里漂浮的靈魂,始終保持著和觀眾的距離感,就像男孩們在片尾說的,“我們愛過她們,她們卻始終聽不見我們在門外的吶喊,她們始終在那里孤獨著,而我們,永遠無法將她們的故事拼貼完整?!?/p>
索菲亞摒棄了原本小說時空穿插的敘事方式,她采用了男孩們的視角去講述女孩們的故事,將整個的故事線還原到了順敘的時間軸上。然而,青春期的女孩身上所有微妙到難以言喻的變化和她們復雜到無法言說的情緒,在男孩看來如迷宮一樣深不可測。正是利用了男孩視角,女孩的復雜和孤獨,通過愚蠢而簡單的男孩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她下榻東京凱悅酒店的經(jīng)歷,引發(fā)了創(chuàng)作靈感:如果你在一個酒店里不停地遇到同一個人,就算沒說一句話也會有一種微妙的友情產(chǎn)生。
索菲亞在《處女自殺》中對 “微妙情緒”淋漓盡致的把握,在她自編自導的下一部電影里更為成熟,而這部電影幫她同時獲得了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和同年第61屆金球獎的 “最佳編劇”這一大獎,而那一年,她只有32歲,和她父親獲得奧斯卡第一座小金人竟然是同一年紀。這部電影叫做《迷失東京》。
2-幾乎沒有故事主線的《迷失東京》卻把孤獨與彷徨描摹得十分仔細
3-《絕代艷后》是索菲亞·科波拉為克里斯汀·鄧斯特量身打造,也是對女性心理的復雜描述
正是在日本宣傳《處女自殺》的時候,索菲亞下榻東京凱悅酒店的經(jīng)歷,引發(fā)了她的靈感,她要在東京這個看似繁華喧囂實則冰冷沉默的城市,講一個發(fā)生在東京而不落俗套的浪漫愛情故事,將她年少時期和朋友們到東京攝影時看到的那些霓虹燈和酒吧全部融入這個故事?!拔遥ㄔ跂|京時)在想,如果你在一個酒店里不停地遇到同一個人,就算沒說一句話也會有一種微妙的友情產(chǎn)生。而(當一個人)陷入一個根本不想卷入的困局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薄睹允|京》幾乎沒有所謂的故事主線,一個獨自到東京拍廣告的電影演員和一個陪丈夫到東京工作卻被冷落在賓館中的年輕妻子,兩個孤獨的靈魂相遇,在有限的時間中相互取暖、慰藉彼此,在需要分開的時候各自回歸。他們所有的互動看似淺嘗輒止、但這才是人類本身會有的懷疑與彷徨的真實寫照,而他們片刻的恣意如去KTV買醉等等情節(jié),也是在看似浮夸的環(huán)境中享受瞬間釋放的歡愉后,重新墜入孤獨。
《帝國》雜志這樣說,“在令人捧腹的喜劇和溫柔的浪漫之間無縫轉換,《迷失東京》是一場關乎臺前和幕后的全線勝利?!薄稘L石》雜志則評論:“科波拉讓她的電影如最后(男女主角之間)的耳語一般寂靜而親密?!钡l也不知道男女主角在《迷失東京》的最后到底耳語了什么。
在拍攝《處女自殺》的時候,她就想為當時還很年輕的女主角克里斯汀·鄧斯特量身打造一部電影——《絕代艷后》。
早在拍攝《處女自殺》的時候,索菲亞就想為當時還很年輕的女主角克里斯汀·鄧斯特量身打造一部講述法國洛可可時期最為奢華的女人、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托萬的電影。拍攝完《迷失東京》,索菲亞開始為這個讓自己心向神往、眾說紛紜的傳奇女子撰寫劇本:《絕代艷后》。
“人們很少描述復雜女性的內心情感?!笨死锼雇≡诮邮懿稍L時稱,“你很難看到孤獨的女人的內心,但索菲亞就能把這個部分展現(xiàn)出來?!倍囅胍幌?,如果將“瑪麗王后”這個題材交給別人,很有可能會出現(xiàn)“禍亂宮廷瑪麗王后”、“瑪麗王后與她的情人二三事”、“跌宕起伏的法國大革命和荒淫無度的瑪麗皇后”等等方向。
而換到索菲亞這里,她的筆觸落在了“瑪麗·安托萬”這個女人身上——這個女人因為和丈夫性生活的不和諧感到無助、因為虛偽無聊的宮廷生活感到孤獨、因為得不到愛情的滋潤感到空虛。她像一只被關在籠子里卻不斷想找點新鮮事做的小鳥,在凡爾賽宮的走廊里奔跑、在別宮的田野里漫步、在貴族們面前自導自演戲劇——而所有這一切索菲亞筆下的情節(jié),都并不顯得荒誕,反而讓這個在孤獨命運里彷徨的女人具有了一種現(xiàn)代女性的反思精神。
“ 這部改編自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七十年代同名電影的作品,匯聚了歐美女星二十、三十、四十三個年齡層最為優(yōu)秀的女演員:艾麗·范寧、克里斯汀·鄧斯特和妮可·基德曼。”
而貫穿于《絕代艷后》中的“現(xiàn)代感”絕不僅僅來自于頗具搖滾風格的配樂、迷幻炫目的美術設計及造型,還將“現(xiàn)代感”注入了人物的內心設定。和《處女自殺》、《迷失東京》一樣,索非亞并不關注愛情中男女的互動感,而是將目光放在了女性自我的感受上(這是以往很少有編劇關注的方向,但卻恰恰反映了索菲亞對于人物“微妙”心理的捕捉和掌控。),瑪麗每次做完愛以后靈魂的釋放、她佯裝出的無所謂的輕松態(tài)度和她每次無法繼續(xù)偽裝后的崩潰、她在龐大的宮殿獨自徘徊時的寧靜,索菲亞仿佛既不想在這個人物身上下什么結論,她只是將狂放和沉靜交織在一起,展現(xiàn)這個女人的孤獨內心,像極了一個冷靜的旁觀者。
《牡丹花下》中的男人都是“物品”,因為她對多個女性之間的互動更感興趣,尤其是當一個男人出現(xiàn)的時候。
《絕代艷后》曾提名第59屆戛納電影節(jié)金棕櫚獎,11年后,第70屆戛納電影節(jié),索菲亞帶著新作《牡丹花下》重新歸來,一舉斬獲此金棕櫚獎最佳導演獎項,成為繼上世紀蘇聯(lián)女導演尤麗婭·索恩采娃之后,第二位得此殊榮的女性導演。雖然在戛納展映的時候被詬病“太過空洞”、“對美國內戰(zhàn)的表達流于表面”,但顯然這些影評人根本沒有看明白索菲亞到底想要表達什么。
這部改編自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七十年代同名電影的作品,匯聚了歐美女星二十、三十、四十三個年齡層最為優(yōu)秀的女演員:艾麗·范寧、克里斯汀·鄧斯特和妮可·基德曼。影片講述美國內戰(zhàn)時期,森林深處的一座女子寄宿學校的女人們救了一個受傷的士兵,隨著帥氣英俊的士兵逐漸康復,女人們春心萌動,事情變得不可收拾……“這些(寄宿學校)的學生本來是要被培養(yǎng)成男人們的完美女主人,她們所學的一切都是為了照顧男人……但是她們被遺忘在了戰(zhàn)爭中?!彼鞣苼喸?jīng)聲明自己不會翻拍別人的電影,直到合作多次的藝術指導安妮·羅斯給她看了原版《牡丹花下》——她用自己的方式:從女性視角把這個故事重新講述一遍?!半娪爸械哪兄鹘潜仨毷欠浅:唵纬錆M男性屬性,對比起那些復雜的南方女性。我從來沒有拍過類型片,而要拍類型片就需要有情節(jié)。我需要這些女性完全被拋棄在了戰(zhàn)爭里,她們必須靠自己,因此我刪掉了電影中關于黑奴的情節(jié)。我覺得女性的生理機制相對于男性的好斗屬性,要復雜很多……我總是對女性之間的互動感興趣,尤其是當一個男人出現(xiàn)的時候。”
對于索菲亞創(chuàng)作的新故事,她的老搭檔克里斯汀這樣說,“我覺得(在電影中)把男人物化簡直棒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