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積興
按:作者連續(xù)多年在溫州報紙上點評中考作文,現(xiàn)在把這些點評及題目匯總一起(2012年至2017年),方便大家更加清晰了解溫州中考作文的走向。
2012年溫州中考作文題 | “向前走”
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走過歲月的四季,我們一路向前走;穿過歷史的塵煙,我們的民族向前走。
總有一種力量激勵著我們向前走。向前走,需要滿懷的激情;向前走,需要理性的思索。
向前走是成長,是希望,是信念,是責任,是挑戰(zhàn),是突破……
要求:請以“向前走”為題寫一篇文章。
這個作文命題應該說是成功的,兼顧了中考學業(yè)水平檢測和選拔功能。延續(xù)了2011年的可寫性,讓考生有話可說,讓各個層面的考生都能有很大的發(fā)揮空間,同時在審題上不會存在障礙,偏題離題的可能性不大。
考生要緊貼材料,在演繹“向前走”時要將“走”表現(xiàn)得有層次,既要有實的,用腳走;也要有虛的,用心走,升華主題。當所有人都有話說時,就看誰說得更好了。誰出新誰受益,誰有實力誰就突出。
此外,這個作文命題成功之處在于對考生寫作思維的啟發(fā)和對人生價值觀的引導,以往許多命題作文會不由自主地讓考生去回憶追溯往事,這個作文題則很陽光很勵志,引導考生充滿希望。
■
讀下面這幾行詩,按要求作文。(60分)
我以為自己能讀懂春天∕原來,我只知道春天過了是夏天
我以為自己能讀懂青春∕原來,我只把青春當成了一段時間
我以為自己懂得了母愛∕原來,我把母愛當成了早餐
我以為自己懂得了友情∕原來,我把朋友當成了玩伴
……
請以“原來我沒懂”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體自選;②不少于600字(寫成詩歌不少于16行);③不得抄襲本卷中的材料;④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這個題目最顯著的特點是具有限制性,“原來”——“沒”——,需要考生清晰地梳理出寫作思路:“什么事我懂了什么”到“原來我沒有懂什么”,提供了一個多維思考空間,這樣一來,考生套題難度增大。
要想獲得高分,就要看考生在行文中到底“懂了什么”,這是作文的立意所在,作文水平的高低在這里凸顯。這個作文題從“懂了什么”到“沒有懂什么”,蘊含了“過去”與“現(xiàn)在”的對照,包含了著眼“現(xiàn)在”、反觀“過去”的思考。激發(fā)考生逆向思維,引導考生反芻、回味、深思身邊的世界,凸顯該命題的一種文學味,提醒考生要抓住日常生活中一些稍縱即逝的東西,是在原來認識的基礎(chǔ)上,對人生的再思考和再認識。意在提醒我們不能讓人生過得太粗糙,要讓生活慢下來,精致起來,靜觀靜想周邊的世界和自己,倡導一種自省的人生態(tài)度。
2014年溫州中考作文題 |
“走,到另一個地方去”
■
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大海之于高山,是另一個地方;鄉(xiāng)村之于城市,是另一個地方;社區(qū)之于校園,是另一個地方……
遠方對于眼前,未來對于當下,書中世界對于現(xiàn)實生活……也都是另一個地方。
凝視自己的生活,遙望另一個地方,我們思潮涌動,我們好奇神往……
那么——
走,到另一個地方去。這是生活的變奏,是內(nèi)心的召喚,是精神的指引。
請以“走,到另一個地方去”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體自選;②不少于600字(寫成詩歌不少于16行);③不得抄襲本卷中的材料;④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60分)
■
這個題目中的“走”字,與往年不同,并非核心,甚至去掉“走”字,把題目改成“到另一個地方去”,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影響?!白摺保谶@里更多指的是一種心態(tài),是呼喚,有種迫切感?!白摺弊?,還涉及對象,讓考生的寫作對象更廣泛:可以是別人叫“我”走,或者“我”叫別人走,或者“我”叫自己走,等等。“走”雖然不是核心,但是作文還是要由“走”來貫串,所以在作文中應該把“走”適當做足:作文中盡量有與“走”相對應的載體,比如“乘竹筏游桂林”“騎馬走草原”,這里的“乘竹筏”“騎馬”便是不錯的載體。如果能給“走”增添一個伴侶,也別有滋味,比如帶著一只小狗一起行走到另一個地方,或者在背包上掛上心愛的小熊,或者提一盞燈夜行,等等,作文也會因此多一種味道。
這個題目的核心是“另一個地方”,體現(xiàn)命題思想: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維能力。著眼于從“這里”到“那里”,可以是空間的移動,也可以是時間的轉(zhuǎn)換,更可以是精神的探索。若以空間為例,考生行文之前應該心中明確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可以是很遠的,比如西藏或者威尼斯,也可以是很近的,比如江心嶼或者楠溪江?;蛘呤菬o名的,比如學校操場,家邊上的小樹林,無意發(fā)現(xiàn)的小水潭。而想要寫好作文,關(guān)鍵是要寫出“另一個地方”的意義,另一個地方的獨特魅力是什么,為什么要去另一個地方,由此地去彼處,是為了忘卻,還是為了尋夢;是為了重溫,還是為了發(fā)現(xiàn)。這個部分需要重點表現(xiàn),因為這是作文的主體,而且與作文主旨有關(guān),也是最考驗考生思維力和語言應用能力的地方。
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月懸高空,朗照千年。照關(guān)山萬里,照庭院籬墻;照書中古人,照眼前你我。
請以“月亮離我有多遠?”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體自選;②不少于600字(寫成詩歌不少于16行);③不得套寫、抄襲(包括本卷中的材料);④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提示:(1)圍繞題目,你可以敘事,可以發(fā)表看法,也可以抒情。(2)你可以依照題目有自己的發(fā)揮,也可以借助下列圖片打開思路。
這個題目有點意思。首先要贊一下題目的導語,沒有廢話,提醒考生,指引考生。后面部分的圖片提示,顯得特別別致,三幅圖片,其實暗含著對“遠”的理解。
第一幅洗月亮。月亮離“我”有多遠?從心靈的角度看,月亮離我們很近,因為有顆不一樣的心,都可以在盆里洗月亮了,所以,月亮離“我”不遠。其實很多人玩過月亮,“掬水月在手”,猴子也玩過,“猴子撈月”。
第二幅登月。月亮離“我”有多遠?從科學的角度看,可以去探索去測試。那么問題是命題者為何不選擇人類登月的照片,而選了這樣繪畫風格,甚至有夢幻風格的圖片?應該是出于對作文的題目“離我”有多遠的呼應,作文講的是“我”,而非整個人類。
第三幅月亮等我們。月亮離“我”有多遠?從詩意生活的角度。月亮就在“我”身邊,“我”更愿意從擬人化的角度理解,這里的月亮的內(nèi)涵,可以更豐富。
因此,寫好這篇作文的幾個核心點就顯現(xiàn)了出來。
一、怎么處理月亮。這里涉及了寫法。是要實寫月亮,還是虛寫月亮,這是個問題。如果一開始,把月亮替換為夢想啊希望啊之類的,根本沒有涉及月亮,或者把月亮完全虛掉,這會不妥,但是如果是基于由月亮引申而出寫作主體,或者將寫作主體寄托在月亮上面,這樣是可以的。反對一下子把月亮虛化,由實入虛較好表現(xiàn)。
二、如何理解遠。這個遠不是地理上的距離,而是心理上的感受,是指心靈的距離。換句話說,到底有多遠,就看你心里怎么想。寫作時可寫童話故事讓“我”跟月亮親近,科學知識讓“我”感覺到月亮遙遠,最后心靈的感受讓“我”又有重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