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霞
摘 要:本文從“清楚”、“以說明書為依據”和“充分公開”的角度從《專利法》的立法宗旨和專利權保護客體上對專利法第26條第3款和第4款存在的關聯(lián)關系進行了闡述和分析,認為這兩個法條之間具有內在和本質的關聯(lián)關系。
關鍵詞:清楚;以說明書為依據;充分公開
0 引言
《專利法》第26條第3款和第4款是一項專利申請能否被授予專利權的實質性條件,是專利法中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至關重要的法條。其中,《專利法》第26條第3款是判斷一件專利申請的說明書是否充分公開的法律依據,《專利法》第26條第4款是判斷一件專利申請的權利要求書是否清楚,是否得到說明書的支持的法律依據。二者相互關聯(lián),相輔相成的構成了一個規(guī)范整體,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程度對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規(guī)定。
1 從《專利法》的立法宗旨上看,二者具有內在的關聯(lián)關系
《專利法》第1條規(guī)定:“為了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鼓勵發(fā)明創(chuàng)造,推動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應用,提供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指定本法”。由此明確了《專利法》的立法宗旨。為了實現(xiàn)該立法宗旨,一方面賦予專利權人對其專利在一定時間期限內的獨占權,而獲得對應的合法權益,以鼓勵發(fā)明創(chuàng)造,另一方面要求申請人通過充分公開其專利,使公眾能夠獲取其專利所涉及的技術方案的內容,來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fā)展,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公開換保護”的原則,從而達到專利權人和公眾利益之間的平衡。
專利法第26條第3款和第4款都是達到“公開換保護”這個立法宗旨的實踐性法條,二者對“公開”的程度作出了具體規(guī)定。
1.1 專利法第26條第4款將公開的程度規(guī)定為“清楚”和 “以說明書為依據”
《專利法》第26條第4款規(guī)定:“權利要求書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清楚、簡要地限定專利保護的范圍”。
(1)對于“清楚”,《審查指南2010》中規(guī)定:“權利要求書應當清楚,一是指每一項權利要求應當清楚,二是指構成權利要求書的所有權利要求作為一個整體也應當清楚”[1]?!扒宄币髾嗬笏蟊Wo的技術方案的邊界清楚,其包括權利要求的類型清楚、主題名稱與其內容相適應,和權利要求的用語規(guī)范的相關要求。可見,對“清楚”的要求是“公開”的基礎性條款,側重于語言描述,只有保護范圍清楚的權利要求才具有實質的保護的意義。
(2)對于“以說明書為依據”,《審查指南2010》中規(guī)定:“權利要求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是指權利要求應當?shù)玫秸f明書的支持。權利要求書中的每一項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應當是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從說明書充分公開的內容中得到或概括得出的技術方案,并且不得超出說明書公開的范圍”[1]。“以說明書為依據”要求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能夠由說明書所記載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直接得出或概括得出,而概括不得超出說明書公開的范圍??梢?,“以說明書為依據”要求申請文件之間“公開”相適應,且權利要求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要恰當,該要求側重于技術方案的實質技術內容,要求技術層面上的恰當性,是對一項專利申請“公開”的本質性的要求,只有以說明書為依據的恰當?shù)募夹g方案才具有獲得專利權的可能性。
1.2 專利法第26條第3款將公開的程度規(guī)定為“充分公開”并達到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的程度
《專利法》第26條第3款規(guī)定:“說明書應當對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說明,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為準”。
(1)對于“充分公開”,《審查指南2010》中規(guī)定:“說明書對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作出的清楚、完整的說明,應當達到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的程度。也就是說,說明書應當滿足充分公開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的要求”[1]。“充分公開”要求說明書和附圖能夠清楚、完整的描述專利申請。說明書內容應當清楚,不能矛盾、含糊或模棱兩可,能夠使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清楚準確的理解相應的實施例。完整的說明書須具備理解和實現(xiàn)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所需的全部技術內容。
(2)對于“能夠實現(xiàn)”,《審查指南2010》中規(guī)定:“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是指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按照說明書記載的內容,就能夠實現(xiàn)該發(fā)明或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解決其技術問題,并且產生預期的技術效果”[1]?!澳軌驅崿F(xiàn)”限定了說明書中必須完整的公開對于理解和實現(xiàn)專利申請必不可少的技術內容,所記載的技術手段能夠實施,并能夠解決其技術問題,達到其技術效果。
總之,專利法第26條第3款和第4款本質上都是站位于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上,分別從清楚、支持和充分公開三個角度對一份專利申請的公開程度進行了規(guī)定,二者都是《專利法》的立法宗旨的核心體現(xiàn)。
2 從專利權所保護的客體上看,二者具有本質的關聯(lián)關系
《專利法》第2條第2款規(guī)定:“專利法所稱的發(fā)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
對于“技術方案”,《審查指南2010》中規(guī)定:“技術方案是對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利用了自然規(guī)律的技術手段的集合。技術手段通常是由技術特征來體現(xiàn)的”[1]。
依據上述規(guī)定,專利權所保護的客體本質上是每項權利要求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對于權利要求是否清楚、是否得到說明書、以及說明書是否充分公開可以認為是該權利要求所描述的技術方案是否清楚、是否得到說明書的支持、以及在說明書中所記載的權利要求所描述的技術方案是否能夠依據說明書所充分公開的內容而使本領域技術人員實施。也就是說,判斷一件專利申請是否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3款和第4款規(guī)定歸根到底是判斷其權利要求書中所包括的每一項權利要求所描述的技術方案是否是清楚的,是否能夠由說明書所記載的實施例中得出,是否能夠依據說明書所記載的實施例來實施。
因此,對于“清楚”而言,僅需技術方案的語言描述能夠被理解,使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清楚的對技術方案的范圍進行劃界;對于“以說明書為依據”而言,則要求技術方案是由說明書所記載的實施例中得到或概括得出的,使所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依據說明書的記載獲取相應的技術方案;對于“充分公開”而言,則要求依據說明書所記載的內容能夠實施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并解決其技術問題,達到其技術效果。
總之,對于專利權實質保護的客體“技術方案”,“清楚”是理解技術方案的基礎,只有保護范圍清楚的權利要求才具有劃界清楚的專利權?!耙哉f明書為依據”是在劃界清楚的保護范圍基礎上,進一步要求請求獲取專利權的技術方案是由說明書由所記載的實施例中得出的?!俺浞止_”則進一步要求根據說明書的記載能夠實施該技術方案。因此,專利法第26條第4款和第3款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系。
3 結語
專利權作為私權,其保護范圍的合適與否,直接影響到專利權人和社會公眾的利益,給出與之相適應的保護范圍則成為專利權的核心要求。專利法第26條第3款和第4款本質上都是確定出合適的保護范圍的實踐性條款,在語言規(guī)范、技術方案的技術層面和實施三個角度和層次對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進行規(guī)范,兩款法條之間相互關聯(lián),相輔相成,割裂的分析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是不可取的。
參考文獻
[1]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指南[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