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運徳 圖/喬啟明
德江炸龍
文/張運徳 圖/喬啟明
◎這樣的炸龍,好生了得
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在貴州德江有舞龍炸龍的傳統(tǒng)習(xí)俗,這一習(xí)俗已延續(xù)了上百年,是當?shù)厝罕娖砬笃桨病⒏辉?、健康的一種方式,在德江縣已有上千年歷史,2006年被列入貴州省首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德江土家炸龍,早先是以龍求雨、舞龍酬神,后來漸漸演變?yōu)槌晟駣嗜?。如今酬神漸淡,人們自發(fā)組織,自愿參加,自籌資金,自編自舞,自玩自炸,大有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之勢,其主要目的是娛樂身心,傳遞快樂。通過炸龍,表達土家男兒的慓悍、粗獷和血性。
德江的土家舞龍活動主要包括起水(祭水)—亮龍— 送帖子—入戶舞龍— 送龍寶—賽龍— 炸龍—燒龍等環(huán)節(jié)。而炸龍對于德江人來說,是過年不可缺少的精彩節(jié)目,也是過年的重頭戲,只有炸龍,才能算是有年味的過年。
◎穿越“烽火線”
德江過初一被稱為“過小年”,正月十五才算是真正的過大年。年前,每家每戶都會準備充足的火炮和煙花,等到正月十五炸龍。正月十五這天,每只龍燈隊伍的成員都會脫去衣服,身著短褲,袒胸露臂,頭戴安全帽。德江主干道街邊的人家早已準備好成箱成堆的煙花爆竹,有的煙花還是自制的,像竹筒一樣。用火炮炸龍的人會用一根長長的竹竿綁著火炮,等龍燈隊伍經(jīng)過時,點燃煙花火炮的人都會高舉“武器”進行“轟炸”,場面驚心動魄。在煙火的照耀下,敲鑼聲、鞭炮聲響徹夜空。
有的企業(yè)家每年都會買好幾萬的火炮在大年這天炸龍,有的商家還專門請人來幫忙炸龍。每條龍燈走完縣城主要干道,龍燈幾乎都被炸得只剩繩子和編織的竹筐了。即便是竹筐,人們也要炸,直到火炮煙花全部消耗完畢。而龍燈隊伍每個成員的身上,都被煙花紙屑裝扮成一個神勇的武士,造型古樸剛勇。
責(zé)任編輯 陸青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