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昱+陳順輝+黃忠
人們不經意間發(fā)現(xiàn),身邊常有這樣一群人——地鐵里,他們扶老攜幼、維護秩序;公園里,他們指路答疑、清掃垃圾;小區(qū)內,他們舉辦義診、送去健康……當下,志愿服務漸成風尚。
2017年7月15日,共青團福建省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lián)合舉行2017年福建省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欠發(fā)達地區(qū)計劃表彰會暨志愿者出征儀式,為360名大學生志愿者送行。據(jù)統(tǒng)計,迄今為止,福建省已有5012名大學生志愿者赴寧夏、新疆、西藏及福建省三明、龍巖、南平、寧德開展志愿服務,有效緩解了西部和欠發(fā)達地區(qū)對人才的渴求,推動了當?shù)亟洕聵I(yè)的發(fā)展。
1993年底,共青團中央決定實施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當年12月19日,2萬余名鐵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幟,在京廣鐵路沿線開展了為旅客送溫暖志愿服務。之后,40余萬名大中學生利用寒假在全國主要鐵路沿線開展志愿者新春熱心行動,青年志愿者行動迅速在全國展開,且不斷發(fā)展,志愿服務的領域不斷擴大,志愿者隊伍日益壯大。截至目前,全國注冊志愿者已達4800萬人。
有些人片面地認為從事志愿工作是慈善為懷、樂善好施的表現(xiàn),把志愿工作看成一種單方面的施予;把志愿者當作“廉價勞動力”;認為只有那些不愁衣食及有大量空余時間的人,才有資格或才會參加志愿工作。其實,每個人都有參與社會事務的權利和促進社會進步的能力,同樣,每個人都有促進社會繁榮進步的義務及責任。參與志愿工作是表達這種“權利”及“義務”的積極有效的形式。
在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同時,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發(fā)展,精神和心靈得到滿足。參與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樂人”,同時也“樂己”。參與志愿工作,既是在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同時也是在傳遞愛心和傳播文明。志愿服務個人化、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減少疏遠感,對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穩(wěn)定有積極作用。
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是一項與國際接軌的跨世紀事業(yè),它致力于幫助有特殊困難的社會成員,推動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致力于消除貧困和落后,消滅公害和環(huán)境污染,普及科學文化知識,促進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和全面進步;致力于建立互助友愛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社會公德,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立足于社會關注、黨政關心、青年能為的社會公益事業(yè),是動員和組織青年參加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是新形勢下共青團工作服務社會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