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個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來了。他曉得自己的跑法很好看。跑法是車夫的能力與資格的證據(jù)。那撇著腳,像一對蒲扇在地上扇乎的,無疑的是剛由鄉(xiāng)間上來的新手。那頭低得很深,雙腳蹭地,跑和走的速度差不多,而頗有跑的表示的,是那些五十歲以上的老者們。那經(jīng)驗十足而沒什么力氣的卻另有一種方法:胸向內(nèi)含,度數(shù)很深;腿抬得很高;一走一探頭;這樣,他們就帶出跑得很用力的樣子,而在事實上一點也不比別人快;他們仗著“作派”去維持自己的尊嚴。祥子當然絕不采取這幾種姿態(tài)。他腿長步大,腰里非常的穩(wěn),跑起來沒有多少響聲,步步都有些伸縮,車把不動,使座兒覺得安全,舒服。說站住,不論在跑得多么快的時候,大腳在地上輕蹭兩蹭,就站住了;他的力氣似乎能達到車的各部分。脊背微俯,雙手松松攏住車把,他活動,利落,準確;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沒有危險。就是在拉包車的里面,這也得算很名貴的。
(節(jié)選自《駱駝祥子》,有改動,題目為編者加)
文中尋味
這一段人物描寫,從裝束、體態(tài)、身段,到體能、體力以及品性人格都寫得很精彩,并將祥子的拉車動作與其他三種車夫作了對比,第一種人“撇著腳”,第二種人“頭低得很深,雙腳蹭地”,第三種人“胸向內(nèi)含,度數(shù)很深;腿抬得很高;一走一探頭”,都不如祥子的“脊背微俯,雙手松松攏住車把”。這些描寫一方面反映了祥子熟練高超的拉車技術(shù),一方面與小說最后祥子的悲慘產(chǎn)生強烈的對比,揭露社會的黑暗與不公,把祥子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