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逸雯,你覺得誰是老師指定的‘眼睛?”同桌又來問了?!拔也恢姥剑€沒想好呢。”我勉強應(yīng)付著她,同桌只好掃興地離開了。老師才剛離開半天,這就成了最熱門的話題。
這是怎么回事兒?一天前,老師告訴我們,她要出差兩天,并派一名同學當她的“眼睛”,暗中記錄我們的在校表現(xiàn)。我托著下巴,歪著頭,思考著:到底誰才是老師的“眼睛”呢?嗯,黃沈銘很有可能。要知道,他可是我們班出了名的搗蛋鬼。然而,今天他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表現(xiàn)特別好,坐得端端正正,上課認真聽講。不是他,還會是誰?
伴隨著我的疑問,第二天到了,誰是“眼睛”的話題熱度依舊不減。我又陷入了新一輪的“眼睛”風波,一早來校,就聽說大家都猜測黃沈銘是老師的“眼睛”??山裉斓狞S沈銘又一如既往地搗蛋了,瞧,他一大早來到學校,又開始大吵大鬧,使整個班級如同菜市場一般熱鬧。上課他總是不停地往后轉(zhuǎn),下課又坐在座位上傻傻地笑……雖親耳聽到他告訴黃渭淇自己就是老師的“眼睛”,但這不足以說明“眼睛”就是他。
第三天總算到了。老師見我們個個臉上寫著大大的問號,笑著說:“其實,根本沒什么所謂的‘眼睛。我只是想讓大家學會約束自己,管理好自己。不過,大家的表現(xiàn)都很好,讓老師很放心?!崩蠋煹幕卮鸫蟠蟪龊跷业囊饬?。
這次的“眼睛”之謎,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無論老師在與不在都應(yīng)該一個樣,自覺遵守紀律。
老師小語
習作開篇拋出問題,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行文中,小作者以時間為序,按照猜測、疑惑和真相大白的發(fā)展過程,揭曉了“眼睛”之謎,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老師的良苦用心——“想讓大家學會約束自己,管理好自己”。
(范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