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楠楠
小寒后的風愈刮愈烈,冬歌愈唱愈響。我不曾想,卻也尋到了風景。
回趟老家。村野鄉(xiāng)間,阡陌交通,近來修了水泥路,走起來還算平坦。黯淡的老村入了冬,更是一片灰頭土臉。
冬天的夜幕,降臨得越來越快,帷幔拉得越來越急。黑燈瞎火,近處無人,遠處狗吠,我?guī)缀趺悦?,衣上已是濕寒。輕飄細雪,她就這么出現(xiàn)了。
一點忽明忽暗的橙光,在黑夜中晃動著溫暖的尾焰,悄悄地移動,這簡直是我的一根救命稻草。沒想太多,就這么頂著風小跑過去,“喂!等一等,等一等!”我停住,俯著腰喘氣,瞇著眼抬頭看。
一盞燈籠映紅了老人的臉,厚重的棉衣干干凈凈,煙灰色的褲,樸素的老棉鞋?!靶」媚铮 崩夏棠陶f著一口親切的方言,“怎么了?”
“呃……”我遲疑了一會兒,“奶奶,天太黑了,我有點兒……”說著,我的目光,落在了那盞燈籠上——這年頭,還有人用燈籠?真是稀奇呀。
老人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行,奶奶陪你走一段,送你回家?!边€沒等我說謝謝,老人就提起了燈籠,活脫脫就是風景畫里走出來的人物。
習慣了黑暗,光明的溫暖讓我一下子身心舒暢。終于順了路,到了家門口。奶奶已在門前等了,急著迎過來,拉著老人的手:“謝謝你啊,阿婆?!?/p>
“哪里哪里,說謝就見外了。小囡,我就住那邊啊,下次再回老家過來玩?。 蔽翼樦先耸种傅姆较蛲?,燈光映照下,夜色漸濃了。
進了門,奶奶告訴我這個挑燈阿婆的事。那也是一個冬天,天都快黑了,阿婆的小孫女嚷嚷著要出去玩,說好晚飯前回來。可是菜都涼了,還沒回來,大家都出去找,卻再也沒找到,怕是讓人販子給拐走了。兒子兒媳因此和她鬧翻,都不待在老家了。從此,阿婆冬天夜里頭總是提著個自己做的燈籠出去走。她說,她家小囡最喜歡看紅燈籠了,興許看到這燈籠,她就知道回家了。她還說,冬天夜來得早,別家的娃娃貪玩別走丟了路,她得常照著。
“有年頭了!”說完,奶奶慨嘆道。
不知什么時候,月光透過云層,輕撫著老城。“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蓖蝗幌氲竭@句話,那一抹忽明忽暗的亮光,不就是流動的窗子嗎?挑燈阿婆的這一盞溫情、一份期待,不就是我這個冬天尋到的風景嗎?
點評
枯瘦的冬天,哪里還有風景?定是人情之美,美過桃紅柳綠,勝似春季,自成風景。小作者記敘了一個有著不幸經(jīng)歷的農(nóng)村阿婆挑燈照路,送我回家的故事,表現(xiàn)了這個老人身上的美。有故事的風景更迷人,有社會映射的作文,更見才思。
(指導教師:易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