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珍
一個周末的早上,我和女兒一邊吃著早餐一邊聊天,聊著聊著,聊到了“吵架”這個話題。女兒放下筷子,一臉無奈的表情:“媽媽,我們每次吵架,都是我向您道歉??!”
“有嗎,是這樣嗎?”我故作吃驚地問,心里卻得意極了。其實我心中明如鏡:我和女兒每次的小吵小鬧,最后示弱者的確是她。
在陪伴女兒成長的路上,因我的要求與期盼和她發(fā)生分歧而引起的小吵小鬧總是不可避免的。在這些吵鬧上,我總站在勝的一方,除了證明女兒對我的信服,還有就是對我的深愛吧。
我欣慰,能夠俘虜女兒的心,在教育她的問題上就少了很多擔心。我知道,能夠俘虜女兒的心,是我一直對她平等相待的結果。
記得女兒五年級的時候,語文閱讀題有段時間錯得嚴重。我說:“這怎么行?得做做閱讀題,提升一下理解能力才行呀!”從沒做過課外作業(yè)的她,很不樂意我臨時給她開的“小灶”。
“那你怎樣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被扣10分以上的閱讀題,這樣的情況你能接受嗎?”我問她。
“不能!”
“想提高閱讀解題能力,又不通過做題加深理解,你有什么好辦法解決?”
“我想過了,我的閱讀題之所以錯得嚴重,主要還是自己閱讀不夠深入,理解不到位,做完后也沒有認真檢查。”
“還能知道錯在哪兒,不錯嘛!”
“閱讀理解題,我認為不是做幾道題就能提高解題能力的,主要還得靠平時多讀多積累,多思考……”
女兒說起來頭頭是道,我覺得也有道理?!安蛔鼍筒蛔?,只要你能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怎么做我都沒意見。反正不管你黑貓白貓,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貓?!蔽倚Φ?。
“行,媽媽,如果我下次還是錯那么多的話,我甘愿做題?!?/p>
“一言為定!”我們擊掌。
從小到大,我沒有強迫女兒做任何一件事,直至如今,她已長成一個獨立、有主見的六年級小姑娘。但她做每一件事之前,我都以平等姿態(tài)告訴她,每個人做事情都有責任做好它,否則,自己就要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就在六年級上學期,她被選進校語文漢字聽寫大賽的預選小組。比賽準備時間比較倉促,很多生僻字,主要也是她對重復性的背誦、默寫很反感。基于這樣的情況,她從一開始就抱著不想?yún)⒓拥哪铑^。我問她:“你真不想?yún)⒓颖荣悊???/p>
“不想,整天背誦、默寫,好無聊,時間也緊迫,我做不好這事情?!彼呀?jīng)被畏難情緒包圍了。
“又不是你一個人參加,其他11個人不都這么做嗎?還沒開始做事情,就當逃兵了?”我苦口婆心地勸說,她依然不為所動。
既然如此,我也不再勉強。
她順理成章地成了兩個淘汰者中的其中一個。很快,比賽結果出來,他們班獲得了第一名??匆姭@獎的同學一臉的自豪和喜悅,我問她:“你這個逃兵,在別人品嘗成功滋味的時候,你在品味什么呢?”
她低下了頭:“我……我覺得慚愧。即使做不好,至少我該努力去嘗試,看見他們的成功,我知道了自己失敗的原因……”
“是呀,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了,即使失敗,心里也會安然踏實。你以后做事,不可事情還沒開始做,就把困難無限放大,自己先把自己打垮了?!?/p>
“嗯!”女兒深深地點頭。
就是這樣,我很多時候給了女兒選擇權,同時她也必須自己承擔選擇的后果。在這樣一種平等關系里,她對我的信任、親近和愛與日俱增。不是說,愛一個人,就會無限地寵溺她嗎?女兒愛我,之于我們之間的小吵小鬧,一方面她覺得自己沒理,另一方面,遇上我這么一個“固執(zhí)”的媽媽,讓她在自覺理虧和愛的心理驅使下,雖心有不甘,但還是乖乖地繳械投降了。
只有我自己知道,在陪她成長這一場你來我往、斗智斗勇的“拉鋸戰(zhàn)”中,我能夠“戰(zhàn)勝”她,讓她在乎我,主要還是靠我從小到大對她地平等相待,尊重她,贏取了她心的結果。
父母者,得到了孩子的心,他們就愿意向我們敞開心扉,我們才能感知到孩子成長的那方精彩、神秘的世界。父母知道孩子的想法,知道孩子成長天空里的種種模樣,不能不說,這是作為父母最大的安慰。既然這樣,那我們就得從孩子小時起就陪著他們嬉戲玩鬧,融進他們的世界,駐進他們的心里,讓他們在乎你、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