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
呂米沙 中俄混血兒,2009年1月4號出生于中國新疆庫爾勒市。他從小接受父親呂焰的鋼琴啟蒙,4歲隨母親——優(yōu)秀的俄羅斯鋼琴家、教育家沃一杜霍娃·伊琳娜博士正式學習鋼琴演奏,現(xiàn)為珠海景山實驗學校學生。
短短幾年間,米沙數(shù)次參加比賽,并屢獲國內(nèi)外大獎。如:2014年3月獲塞爾維亞第5屆“互聯(lián)網(wǎng)”杯國際音樂大賽鋼琴幼兒組金獎第一名;2016年3月獲塞爾維亞第7屆“互聯(lián)網(wǎng)”杯國際音樂大賽鋼琴幼兒組金獎第一名;2016年5月獲俄羅斯圣彼得堡第8屆“銀色湖泊”杯青少年鋼琴公開賽A組銀獎(第一名空缺);2016年6月獲俄羅斯第11屆斯可夫隆斯基國際鋼琴大賽A組第一名及最受歡迎演奏特等獎;2017年5月獲俄羅斯第5屆“音樂起源地”國際青少年音樂大賽A組銀獎;2017年6月獲俄羅斯第12屆薩福諾夫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A組第一名金獎,并于2017年4月在珠海藝術職業(yè)學院音樂廳成功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
音樂啟蒙,胎兒入手
呂焰,是呂米沙的父親。當他還是拉赫瑪尼諾夫音樂學院的一名中國留學時,就與學院的青年鋼琴教師伊琳娜相識相愛,并于2008年在俄羅斯結(jié)婚。同年,伊琳娜懷孕了,這個孩子就是米沙。恰巧,伊琳娜的博士畢業(yè)音樂會馬上就要舉辦了,于是米沙在媽媽肚子里,每天陪著媽媽一起練琴,欣賞著美妙的音樂,也許這就是米沙和鋼琴結(jié)下的琴緣。除了媽媽的辛苦,爸爸從胎教時就開始為米沙準備音樂啟蒙。他不僅購買了一大箱和育兒、早教有關的書,而且特別買了個小音響,無論去哪里,都要隨身攜帶,讓米沙的身邊充滿古典音樂。大量的巴羅克、古典時期風格的音樂作品,尤其是莫扎特和巴赫的作品,就連睡覺的時候都讓米沙聽,因為呂焰一直堅信早教非常重要。
除了古典音樂外,卡爾維特的教育思想在米沙的成長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主要是強調(diào)早教和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傳達的理念是:沒有真正的天才孩子,只有真正懂得教育的天才父母。于是,呂焰就更加堅信,即使一時看不出米沙的天賦到底有多少,但在每天一點一滴潛移默化的影響下,米沙終有一天會把音樂變成內(nèi)心的一部分,進入他的血液和骨子里。當時米沙才幾個月時,呂焰就開始懷揣著一個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夠把米沙的內(nèi)在天賦打開,將來能夠把他培養(yǎng)成國際頂級鋼琴家。因此,呂焰開啟了不一樣的早教教育。
米沙剛出生一個月,呂焰就用按摩撫觸的方式,刺激他的色彩感,同時配合卡爾維特提倡的肢體操。功夫不負有心人,米沙比一般孩子更早地學會翻身、坐、爬,肢體感覺非常好。呂焰說:“為了教育米沙,我看了很多有關早教的書,發(fā)現(xiàn)它們都強調(diào)1歲、3歲、7歲是孩子大腦發(fā)展非常重要的時間段。于是,我們非常重視米沙3歲以內(nèi)的早教,因為3歲期間是孩子的音樂感覺、肢體感覺和智力提高最重要的一個時間段?!?/p>
米沙的母親伊琳娜是俄羅斯人。伊琳娜的祖父是俄羅斯猶太裔。她們家的教育是俄羅斯猶太式教育,對孩子的教育要求非常嚴格,必須有家教、有禮貌,注重孩子的人品培養(yǎng)以及文學藝術素養(yǎng)。于是,伊琳娜每天都要給米沙講有意義的童話故事。
后來,在米沙3歲8個月的時候,呂焰決定不再送米沙去幼兒園了,而是采用家庭式教育。米沙每天在家讀書、聽故事、聽音樂、看電影、看呂焰夫婦給學生上鋼琴課。從此,米沙最喜歡玩的地方,就是媽媽給學生上課的三角鋼琴下面,那兒放著他最喜歡的玩具,到現(xiàn)在這臺三角琴音板上還有許多米沙玩耍時的信手涂鴉。
學琴之路,水到渠成
米沙兩歲的時候,呂焰發(fā)現(xiàn)他的樂感、節(jié)奏感和音準都非常好,而且時不時會在嘴里哼唱巴赫和莫扎特作品的曲調(diào)來,這讓呂焰夫婦十分驚喜。米沙在3歲時開始真正接觸鋼琴,不過那個時候不是學琴,而是將鋼琴當作玩具。米沙4歲時,妹妹米拉出生了。母親伊琳娜在家休產(chǎn)假,就有充足的時間陪米沙練琴了。于是,米沙開始正式學琴。最初的時候,一次練琴15分鐘,慢慢做到20分鐘,再過一段時間,可以做到30分鐘不下琴凳。但男孩和女孩感覺還是不同的,男孩稍微成熟得晚一些,這主要表現(xiàn)在注意力上。于是,母親就給米沙立下了嚴格的家規(guī),規(guī)定他只要上了鋼琴凳就不允許亂跑,而且必須認真,哪怕時間短點;注意力必須集中,只要練習就必須正確。呂焰說:“這個時候,最大的問題,也是所有家長的共同問題—耐性。為了激發(fā)米沙練琴的熱情,我們與米沙達成一個協(xié)議—只要他成功演奏一次音樂會,我們就給他獎勵一個喜歡的英雄玩偶。有了物質(zhì)鼓勵后,米沙練琴逐漸變得特別認真。通過努力,他一次次上臺演出成功,獲得了認可和掌聲,還有玩偶獎勵,到現(xiàn)在米沙有近70個玩偶了。所以他喜歡上了比賽,喜歡上臺,熱愛音樂?!?/p>
米沙通過一年的學習,獲得了很大的進步,4歲半的時候就第一次登上了舞臺。伊琳娜在米沙4歲10個月的時候做了個大膽的決定,讓他5歲時參加塞爾維亞舉辦的“互聯(lián)網(wǎng)”杯國際青少年音樂大賽。通過幾個月的準備和努力,米沙成功地在國際比賽上獲得了最小年齡組的第一名金獎。
米沙的飛速進步與父母潛移默化的引導有很大關系。一家人在吃飯的時候,經(jīng)常一起談論某位大鋼琴家小時候是如何學習的、有多勤奮,才成為現(xiàn)在的大鋼琴家,以此來鼓勵米沙。米沙每次聽完后,學習起來就會特別努力,不管父母對他要求有多嚴格,批評得多厲害,都改變不了他對音樂的喜愛。因為他想得到父母對他的認可,也想要成功,所以小小年紀的他就會常說,將來要當鋼琴家。
明確方向,執(zhí)著追求
米沙的成長與父母之間和睦的關系也是密不可分的。這么多年,呂焰和伊琳娜從來沒有當著孩子們面爭吵過一次,即使再不高興,都是避開孩子,私下里把問題解決,為孩子營造了一個祥和、幸福的家庭氛圍。另外,對于孩子的教育上,他們始終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
米沙5歲時,一天練琴5次,一次50分鐘,一天下來練習4個多小時。很多人可能覺得,呂焰夫婦太瘋狂,孩子太辛苦了。其實,米沙非常喜歡這種生活。那時,呂焰夫婦在新疆有自己的鋼琴學校,每天米沙和爸爸媽媽按時按點去學校練琴、吃飯、休息。在鋼琴學校里,米沙和同學們一起休息、一起學習。回到家里,米沙的身邊依舊是古典音樂不斷,聽不同風格的作品,包括歌曲。每天晚上,米沙必須伴著音樂才能安然入眠,音樂已經(jīng)成為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endprint
在米沙6歲時,呂焰夫婦覺得現(xiàn)有的生活環(huán)境已經(jīng)不能滿足兒子對音樂知識的追求了,他需要更廣闊的天地、更好的音樂氛圍。于是他們做出大膽的決定,放下他們在新疆的一切,包括安逸的生活,還有剛剛裝修好的別墅,于2015年9月,舉家遷往中國經(jīng)濟文化的前沿地帶——廣東珠海。
從米沙出生開始,呂焰就盡量陪伴在孩子身邊,每天把陪兒子練琴、學習當成他人生最大的事業(yè),即使去很遠的地方出差,也一定帶上米沙。伊琳娜為了米沙的學琴,也推掉了很多外地的活動和音樂會,盡可能靜心地守在兒子身邊,為他安排每天的鋼琴課。之前,伊琳娜擔任海倫鋼琴公司的鋼琴大師期間,每年有將近40場全國的大師班和音樂會,但是活動多了,就沒時間陪伴米沙練琴,因此她放棄了這個大師代言的職位。現(xiàn)在,伊琳娜擔任珠海藝術學院鋼琴學科帶頭人的工作,這個選擇給了她更多的時間,靜心地培養(yǎng)孩子,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提升。
為了米沙學琴,呂焰研究了很多大師的生平和他們學琴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他們從小不僅家庭藝術氛圍好,用的琴也都是世界頂級名琴。為了讓兒子從小用最好的樂器練習,感受不同音色變化和細微的層次變化,呂焰夫婦下定決心,要把錢省出來買好琴。最終,他們省吃儉用,陸續(xù)為米沙購買了6臺進口三角鋼琴,其中有一臺德國原裝博蘭斯勒7尺三角鋼琴、一臺德國原裝施坦威6.8尺三角鋼琴,還有一臺日本原裝Kawai7尺音樂會三角鋼琴。米沙現(xiàn)在主要在這3臺琴上練習。
在珠海定居后,呂焰夫婦給米沙創(chuàng)造了適當?shù)难莩鰴C會。于是,米沙和母親伊琳娜同臺走遍了俄羅斯、廈門、南寧、上海、昆明、珠海、新疆等地,每年上臺演出約16場。慢慢地,上臺表演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剛開始上臺的時候,米沙也會緊張,但是通過多場音樂會的鍛煉,他學會了控制緊張情緒,把緊張轉(zhuǎn)變成演奏時的激情和動力,鍛煉出完美的音樂表現(xiàn)能力和大方、灑脫的臺風,演奏更加自如、從容。對此,呂焰笑著說:“往往是臺上的米沙并不很緊張,反而是臺下的我們異常緊張。其實,這還是需要我們作為家長和老師有堅毅、強悍的內(nèi)心,在孩子的背后給予強大的支持和鼓勵,要把他上臺前的興奮度調(diào)整到最佳值,讓孩子有一顆勇敢的心,敢于去表現(xiàn)自己內(nèi)心的音樂,自如自然地流淌出完美的內(nèi)心音樂?!?/p>
現(xiàn)在,米沙每天的練琴時間基本保持在5個小時左右,有時遇到音樂會和比賽等特殊情況會練習7個小時左右。每周,呂焰都要帶他去聽各種音樂會、芭蕾舞、歌劇或交響樂。即便是鋼琴占據(jù)了米沙如此多的時間,但他還是有豐富的興趣愛好。他喜歡攀巖、讀書、游泳、畫畫、唱歌、電影和瑜伽。他現(xiàn)在還非常喜歡學習外語,可以用俄語自由交流與讀書,中文也說得相當好。在專門的英語老師的輔導下,他也喜歡英語。為了每天有大量的時間練琴,米沙上了珠海市景山實驗學校。學校的校長和領導都非常重視米沙,對他的鋼琴學習給予了大力支持,允許他上午在學校學習文化課,下午回家練琴,遇到特殊情況,還可以請假。這樣的環(huán)境也為米沙創(chuàng)造了極佳的學琴條件。
通過學習鋼琴,米沙現(xiàn)在的注意力非常集中,遠遠超越了同齡人。只要坐在鋼琴上,他會忘記其他外部的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練琴之中。因此,他在學習文化課的時候,很多東西學一遍就能記住,班主任和各科老師對他的評價都非常高。
心有多大,路有多寬
伊琳娜是米沙的母親,也是他的老師。兩重身份,使得她對兒子更為嚴格,制定了嚴格的學習計劃和比賽任務,并且要求他始終和俄羅斯最頂級的琴童在一個起跑線上。同時,伊琳娜在給米沙上課的時候,又非常注重挖掘他的內(nèi)在潛力與樂感,為他每首演奏的鋼琴曲起名字并編配小故事,這樣米沙表演的時候會非常有想象力。伊琳娜還多次帶米沙去俄羅斯游學和比賽,使他每次都深有感觸。她還特別注重培養(yǎng)米沙對俄羅斯人文藝術的學習,去莫斯科、圣彼得堡的各大劇院和博物館欣賞博大精深的歐洲古典藝術,并且會定期帶米沙去和第一屆肖邦國際鋼琴大賽金獎獲得者、蘇聯(lián)鋼琴泰斗、著名功勛教育家阿西比昂格OSIPENKO教授見面,定期上他的大師課。大師非常喜歡米沙,對他贊賞有佳,認可他的音樂天賦,并稱呼米沙是“我的金子”。
雖然米沙有著可喜的成長潛質(zhì),但母親伊琳娜在教導米沙的這幾年里,也有諸多感慨。伊琳娜說,感覺教別人的孩子更容易,教自己的孩子就會遇到耐性不足的問題。因為每天吃住都在一起,天天練琴也都是在分析米沙是如何學習的,這和教其他的學生很不同。其他的學生上完課后,回家自己練,而自己的兒子得天天盯著,有的時候兒子偶爾做不到上課的要求,就會忍不住想要批評他。有時比賽壓力非常大,米沙上臺演奏的時候,作為父母和老師會異常的緊張,何況兩種身份兼顧。不過,當看到兒子在國際賽場上開始嶄露頭角,伊琳娜又覺得非常幸福。在前不久著名的俄羅斯薩福諾夫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最后一輪決賽中,米沙以絕對完美的音樂表現(xiàn)力,力壓群英,取得了第一名,伊琳娜在后臺留下了激動的眼淚。對此,呂焰表示,不論做父母還是老師,都要有非常好的耐性,正確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堅持,孩子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和驚喜。和別的家長不一樣,對于米沙未來的發(fā)展,呂焰夫婦從一開始就早有計劃,夢想著將他培養(yǎng)成國際頂尖職業(yè)鋼琴家。為此,他們將一步步地努力去實現(xiàn)這個目標。
米沙出生在一個擁有良好音樂氛圍的家庭里,在超群的天賦背后,走的每一步,跨越每一座山,都有父母的默默努力與付出。我們相信,這個茁壯成長的孩子,有朝一日會如他曾經(jīng)許下的愿望一般,成為那個在黑白鍵上自信飛揚的鋼琴家。祝福他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