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平
人類從猿進化成人時,四肢便有了明確的分工:前肢勞作,后肢走路??勺咧咧械娜俗狭宿I子,有的人騎上了騾子,再后來,人們干脆坐上了車。隨著坐車的越來越多,走路的越來越少,這腿也就顯得有些多余了,估計500年之后,由于腿功能退化,人也就進化成了企鵝。腿的長短那是后事,眼下靜脈曲張、糖尿病、肥胖癥、高血脂都找上了門來,這可是當(dāng)務(wù)之急。
生病可不是人們不想走路的初衷,人們只是想享受一下那份輕松愜意,顯擺一下自己的富足高貴,讓行動快捷便利而已。是的,人們既不想走路,又不想生病。可這似乎是個兩難的怪圈,許多人被困在了里頭,再也沒能走出來,以至于生命之路也讓閻王爺給執(zhí)行了“禁止通行”!
有一個問題我一直想不通,商人忙于生意不得不開車,官家忙于事務(wù)不得不開車,那普通百姓你能因為什么非得開車呢?忙于生計也許是最好的借口吧!
單位離縣城也就幾里地,前幾年,大部分人騎自行車上下班正好,騎車即縮短了上下班時間,又鍛煉了身體??珊镁安婚L,近幾年,私家車與日俱增,本來很寬敞的柏油馬路被車輛塞得水泄不通,甚至出現(xiàn)了開車的沒有騎車的快,騎車的沒有步行的快的怪象。即使這樣,人們依舊不愿意放棄開車,一邊埋怨著交通擁堵,一邊仍舊以車代步。
身體上的一次次報警,讓一部分人意識到了走路鍛煉的重要性,但棄車就像是戒煙,讓人欲罷不能。你想,把自己十多萬買的車停在家里折舊,怪心疼的,于是繼續(xù)花錢加油,享受高貴,享受速度,享受虛榮,“享受”肥胖,“享受”疾病。也有人想出了個折中的法子:上下班開車,到單位后再偷著轉(zhuǎn)操場。可單位微腐敗查得緊,上班時間鍛煉不小心還會背上個紀律處分,這魚和熊掌還真的不能兼得!最讓有車一族煩心的是:政府為了減少霧霾,三天兩頭的限號行駛,這真讓他們憋屈。
到底是選擇兩腿走路好,還是選擇駕車出行好?一時間成了令人十分焦灼的問題。車是科技的產(chǎn)物,文明的象征;腿是進化的產(chǎn)物,傳統(tǒng)的代表。二者功過各占其半,不能以一言概論誰對誰錯。但我們一定要明白:腿和車都是為路而生的,是兩條腿走路還是駕車出行,應(yīng)該看路的長短,看事情的緩急,看身體的狀況而定。我建議:能走則走,利己利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