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石禪

      2017-09-05 19:10:36段偉常
      中華奇石 2017年6期
      關鍵詞:玩石奇石心靈

      段偉常

      中國文化中,世界的秩序自上而下依次為“天、地、人”。“天”在人之上,人所不能參與或者決定的事物的變化,即“造化”。而“人”的概念中,“心”的發(fā)現(xiàn)是先秦哲學的一個重要標志,孟子和莊子是理論主導者,把“心”視作是人的最本質(zhì)的部分。但心的范圍卻相當泛泛,心當然是和形相對的,形體是有形可見的,心則不然。心無形但卻真實存在著,而且是形的主人和主宰者。心的存在狀態(tài),即“生命”,便成為中國哲學關注的核心問題,眾多精神層面的學問與實踐,都為之展開。

      禪,是其中的一種。

      一、“禪”的重要性

      人們終日辛勞奔波,除了滿足飽暖之外,又要求滿足各種物欲;在物質(zhì)生活比較豐富的今天,人們的心靈卻是如此的枯萎,看似滿滿的幸福卻是度日如年,完全在一種不自覺的意識下被向前推動著,心靈自我在重復的機械節(jié)律下,得不到片刻的安頓。這是現(xiàn)時代人類的悲劇。

      可見,人的一切活動,本質(zhì)上其實就是一種心理的感受,部分來自本能(欲望)和外界的刺激,但主要是來自“心”(心靈、精神、靈魂、超我)。為排除煩惱、獲得快樂,“禪”的實踐被提了出來,禪是一種基于“靜”的行為,其假設為“如何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擾、內(nèi)在的干擾,心將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

      禪的目的是排除煩惱。人生中的煩惱都由心而起,只有當心靈變得博大,空靈無物,猶如倒空了煩惱的杯子,能恬淡安靜,甚至屬于生命意義上的“重生”。這是從生命的意義進行的哲學思考,禪的意義就顯得非常“高大尚”,屬于在定中產(chǎn)生“無上的智慧”。寧靜的心,質(zhì)樸無瑕,回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

      心理學家、社會哲學家、政治家等都試圖修正現(xiàn)代人壓抑的心理,其實辦法并不多。禪這個神妙的東西,卻能起到排除煩惱的神奇作用,原來解決問題的答案就在每個人自己的心中。悟禪的功用,在于心靈可以不受欲念牽累,感覺到處充滿生命力。禪的價值在于它是扭轉(zhuǎn)現(xiàn)代人類萎靡心靈的法寶。禪是一個極其精妙的心靈游戲,要排除外界的紛擾,必須借助一定的形式,對于普通人來講,禪理似乎是如此的高遠,要想?yún)⑼溉松?,必須借助一定的形式、過程。

      奇石的出現(xiàn),為人們進入禪的境界,提供了一種形式與內(nèi)容上的方法。

      二、以石修禪的方法

      人必須先忘掉這個世界,才可以到達另一個世界,即境界。在人世中浸染了太久的人們,已經(jīng)被塑造的越來越像“人”,因此越來越遠離真實。要想棄人從心,返本歸真,談何容易?現(xiàn)代人從小到大已經(jīng)被灌溉各類知識,在海量信息的淹沒下,早已陷入知識的牽絆,追逐外在的物質(zhì)和名利,時刻不得休息的人,像是追逐太陽的夸父。他的心總是感覺饑渴,于是拼命地去尋找前面的水源,卻不知道停下來才是最好的解除饑渴的辦法。這如影相隨的饑渴哪里會是結束呢?修禪,將心靈染污到清凈的轉(zhuǎn)變,使修習者從心緒寧靜到心身愉悅,進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但對于普遍人來講,一生很難有頓悟的機會和可能性,知識的解除還得需要方法來逐步解除。而玩石對于文化缺失的普羅大眾,無疑提供了一個接觸養(yǎng)生文化的渠道,在傳統(tǒng)文化的斷層時代下,奇石文化的發(fā)展為之補上一個缺口。

      以柳州為例,奇石圈人士由早期的盆景、園林界為主,逐步為數(shù)以萬計各階層社會人士加入,將中國的繪畫藝術、紅木文化(底座)、文玩、玉文化,甚至西方的現(xiàn)代藝術(如摩爾石的命名)等,迅速導入到奇石文化中,使得奇石文化逐步豐滿,而這豐盈的文化內(nèi)涵使得奇石可以營造一種意境,讓人進入一個純粹的精神世界。

      由石接近禪境,就是石禪。一塊感人的奇石,天然而奇趣,皮色老到,畫意高古,畫面及其簡練,一條線、一抹影、一塊墨,都恰如其分。奇石能使我們?nèi)徱曌约旱膬?nèi)心,當我們能觀察到這一點時,深藏在內(nèi)心世界的無數(shù)精神寶藏就會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離禪境就不遠了。

      日本的“枯山水”文化,正是表達一種高古的禪境,在精神世界里,日本最推崇的是先驗的孤絕,它表達的是真正意義是“貧困”,滿眼的蕭散、荒蕪造境,完全排除“社會時尚”,讓心不執(zhí)著一切世俗的東西,諸如財富、權利、名譽等等。而且,在這種“貧困”人的心中,會感到一種因超越時代、社會而具有最高加之的存在——這就是心的本質(zhì),禪的境,猶如魏晉時期竹林七賢處于深山笑看世事。

      三、石禪的進階之路

      排除煩惱是心靈從世俗世界不斷退卻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智慧開啟,開始尋找自己從世界退卻的理由和根據(jù)。心靈的逃避就是心齋,就是在這個世界面前的不動心。這種不動心并不是偽裝的,因為生命的本質(zhì)就是不為世界所累,要從中超越出來。在忘掉萬物之后,心就成為一個虛室,里面什么都沒有,是虛室。但就在這虛室里,生命卻生出無限的光明。這是真正的智慧之光,它可以穿透萬物,到達萬物之初,它引領著人從外物回歸到道,同時也就回歸到生命本身。

      心靈追逐于外物,生命是不得片刻的安歇,即便形體安靜著,心靈卻一直忙碌而焦慮著,這是現(xiàn)代人最典型的狀態(tài)。玩石的過程,正是借助一種道具,讓耳目不再執(zhí)著于外物而是通向內(nèi)心,心知被排除了,于是心靈逐步歸于平淡、寂靜。心是寂靜的,世界是寂靜的。只有體驗到寂靜之后,在動蕩的世界中,心靈反而可以找到一個存身之地。

      只有退卻才可以到達這個存身之地,舍此沒有別的辦法。要放棄有為的心,要放棄曾經(jīng)苦苦追求的身外之物,也要放棄為追求和有為而儲備的知識及才能。知識和才能,實際上是焦慮、痛苦和危險的原因,因為再多的知識也無法解決現(xiàn)實的問題。在世俗世界中,金錢財富的多寡、社會地位的高低、事業(yè)成就的大小、顏值形體的高下,無時無刻不在折磨每個人的心靈,根本就無法從中擺脫出來。這就比如,當你發(fā)現(xiàn)面前是一座不可跨越或者很難跨越的大山的時候,終日苦思跨越大山之策。但是,轉(zhuǎn)身一看,不如放棄大山,乘著一葉扁舟在山前的小河里浮游,再無高山的險阻。我們應該相信,并不是只有一個世界,而是有不同的世界。

      高深的禪宗可能難以被普通人所理解。但門檻極低的玩石活動,使得大量石友開始擺脫和重新思考自己的煩惱和身外世界,許多石友更是在一生錯綜復雜、荊棘遍地的處境中找到一個可以安頓的存心之地,一個可以慰藉生命的精神家園,這就是養(yǎng)生之道。玩石,并不是在把玩上獲得快感,而是養(yǎng)心,培養(yǎng)出一種重生的態(tài)度。自己的一生可能做了追逐欲望的奴隸,但在奇石的世界,自己成為了這個世界的主人,而不是奴隸。endprint

      玩石的真諦在于生命的安靜,在于養(yǎng)生,玩石水平的高深、奇石的珍稀價貴等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只有賞玩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生命的關注,才是玩石的真諦:在復雜和擁擠的世界中發(fā)現(xiàn)一個空隙,自己可以游于其中,盡享天年和快樂。玩石的境界就是禪的境界,玩石終極目標不是量、質(zhì)的收藏,不是對高價的追逐,而是要沿著石道找到縫隙,把自己的心安頓進去。

      玩石的最終心境,是要放下,不能為功名利祿所充滿,以虛的心來面對奇石,這個世界的縫隙才會向你敞開,你才會在奇石的世界中自由地遨游。要想不被滾滾紅塵淹沒于世界之中,我們除了“安”之外,別無選擇。

      四、石禪,一個自主的世界

      追逐心外的物質(zhì)世界,人們早已把身外世界看成了家,像作者這樣放棄功名利祿的講“真”話,在很多人看來反而變得遙遠和陌生、甚至可笑,以至于求真的生活會被看作是另類?!跋鄧u以濕,相濡以沫”,就是莊子對我們現(xiàn)代生活的深入刻畫:追逐物質(zhì)欲望的滿足就是一群困在沙灘上的魚,已經(jīng)快被渴死了,大家互吐一點水,固然可以讓人們在死亡之前感到某些溫馨,卻改變不了殘酷的現(xiàn)實和死亡的命運。

      以石為禪,正是對不可抗拒的命運的肯定,才可以最終安頓敏感而疲憊的心靈,才讓心靈沉入到空靜之中,這就是宗和師,也就是天和道。禪,學會忘記則是對痛苦的超越。個體在這個世界感到的不滿、無奈、痛苦、不公平等,無力改變,因此只能接受,想要消除這類痛苦,求得心靈的平靜。石禪,是為心找到一個歸宿,一個精神家園,心在寂靜中才可以找到自我,從而找到真實的生命的感覺。這個時候,物再也不會構成對心的限制。一切都在流轉(zhuǎn),沒有固定的界限,就像是“莊周夢蝶”寓言中所說的物化。

      沉入石禪中,自我的喪失使得人世的引力失去了作用,功名利祿等失去了寄放之地,你的心靈得到不斷的高舉和上升,到達很高的高度。當然,你的身體還是那個身體,身體還是在濁重的人間世,無法擺脫的宿命。雖然形體是不能上升的,但虛空的心是可以的,它可以無翼而飛,就是“逍遙游”。

      人的一生,從生到死的歷程,其實一切都不由你,自己從來就不是自己的主人。但是在生命的意義上,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帝王,讓自己成為生命和世界的主宰,而不是奴隸。可以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心的世界,雖然這個世界并不真的存在,但它讓心從物中超拔出來,擺脫物的糾纏。人生旅程中,有德的內(nèi)充,有道的顯現(xiàn),有知的遺忘,有行的戒慎……所有這一切,對于個人來說都是必須要走的路,但只有先走,然后學會忘記,才會體會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和清的感覺。

      雖然人世間總是滯重的,因為身外的世界和地球一樣有引力,這個引力是社會秩序、是倫理道德、是商業(yè)規(guī)則,構成了無法逃避又無法抗拒的命運,讓人永遠無法真正的飛翔。但心靈從來是要超越這平凡的世界。修禪之路,是人生之路,一步步的,自己引領著自己,在現(xiàn)實世界之外,創(chuàng)造一個內(nèi)心的世界。

      借李白的一首《行路難》來結束本篇的討論: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endprint

      猜你喜歡
      玩石奇石心靈
      求知·悅性·磊落·寧靜
      寶藏(2022年5期)2022-08-29 12:38:12
      心靈真正的荒涼來自太多的快感
      海峽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3:00:18
      奇石共欣賞,雅石相與識——黃巖博物館館藏奇石賞鑒
      收藏界(2019年4期)2019-10-14 00:30:56
      擴充心靈的“兼容性”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2
      九仙山奇石 等
      三緣點石軒
      寶藏(2017年5期)2017-07-18 11:54:21
      唐和軍 藏石欣賞
      寶藏(2017年3期)2017-05-09 03:21:39
      喚醒心靈
      讀者(2017年8期)2017-03-29 08:45:29
      看石還是石
      中華奇石(2016年10期)2016-11-17 10:31:20
      奇石欣賞
      金點子生意(2016年9期)2016-11-16 17:10:41
      靖边县| 安庆市| 衡东县| 昌图县| 镇江市| 吉隆县| 烟台市| 河东区| 两当县| 都兰县| 大埔县| 嘉定区| 二手房| 大厂| 湘乡市| 秀山| 汝城县| 娄烦县| 苍溪县| 台安县| 崇左市| 健康| 前郭尔| 睢宁县| 潼南县| 历史| 临泉县| 武汉市| 安龙县| 禄劝| 桐庐县| 雷山县| 长白| 桃园县| 岱山县| 奉化市| 铜鼓县| 湘潭市| 海安县| 石屏县| 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