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洋
摘要:卡夫卡的《城堡》中塑造了一個“權力”的符號——城堡,故事中的人物作為權力的附庸而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權力意志的不可抗拒性。同時,在“城堡”和K等人的對立中也體現(xiàn)了一種固定的豐富的符號模式。在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的影響下,《城堡》無疑具有了更深層的意義,體現(xiàn)了一種永恒的生命的矛盾,即肉體的疲乏和欲望的強力。此外,在《城堡》的故事中,隱含了人類對于族群歸屬感的追求和需要。
關鍵詞:原型;《城堡》;符號;形式
一、《城堡》的符號模式
卡夫卡的小說《城堡》描繪了一個模糊而又犀利,冷漠而又固執(zhí)的世界。城堡代表著權力意志,是權力的抽象符號,同時也具象化為伯爵、克拉姆,而村莊代表著權力的附庸,具象化為被權力支配的大多數(shù)。在圍著城堡而產(chǎn)生的書中世界里,土地測量員K是受城堡主人邀請來工作的,所以他應該也是屬于城堡的范圍,但他在獲取城堡許可證的過程中卻四次失敗,而這四次失敗中都與他的身體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如果說K受邀來到城堡,是一種能力上的認可,那么獲取許可證就代表著對K作為個體的認可。而在K的身上,這兩種認可并沒有得到統(tǒng)一,相反總是因為K自身而彼此對立。K想要到達城堡,但肉體的疲憊不堪、肉欲的迷惑引誘都作為一種無形的強力阻礙著K與城堡的相融;K是被城堡邀請來的“客人”,卻仍要取得城堡的許可證才能停留。在這里,K的肉體和意志形成了一種二元對立,K和城堡形成了另一種二元對立,兩種對立共同構成了卡夫卡《城堡》中的雙重二元對立結(jié)構。
在這個結(jié)構中,K自身的矛盾對立是建立在K與城堡的矛盾對立之下的,前一種是個體具體的特殊的對立,后一種是群體的宏觀的普遍的對立,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決定著前者。在《城堡》中,卡夫卡有著弱化人物形象的傾向。一方面,他極力減少對于不相關的次要人物的外貌描寫;另一方面在他的筆下,在城堡的世界里,人與人之間的外貌有著相似性,同等階層的人物之間有著同化性,對人物形象內(nèi)質(zhì)的抽離和外質(zhì)的共通而造成的形象弱化反而強調(diào)了人物的抽象符號化。商人、農(nóng)民、工人、士兵......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社會,但城堡和城堡的統(tǒng)治者卻獨立在這社會之外,更確切地說,社會是城堡的附庸品,城堡支配著社會就如同權力支配個體一樣。在文中,K的助手耶里米亞斯決定辭去這一職位,而之后他就莫名地失去了青春活力和生命力。這樣鮮明的對比表明了人們對于城堡(權力)的迷狂,權力在左右著人的生命。在擁有權力時,人們煥發(fā)著強烈的生命力,失去權力之后,生命力就迅速低迷萎縮。
此外,《城堡》中K等人和城堡的對立也構成了一種固定的結(jié)構模式。在這種結(jié)構模式中可以填充進任意符合的內(nèi)容來解釋。例如:城堡代表著主流文化,而K等人代表著小眾文化,小眾文化只有符合主流文化才能長久,不被淘汰,在主流文化的大趨勢大背景之下,小眾文化注定被消解,被支配。
二、歸屬感的原型
作者卡夫卡是一個與現(xiàn)實社會格格不入的人,他極力克制自己的欲望需求,卻又不得不屈服于自己的欲望,他并沒有從自己的生活中得到歸屬感,并且一直處于被壓抑的狀態(tài),這一點在《城堡》中也有所體現(xiàn),比如K因為自己疲憊不堪的身體而一次次錯過“進入”城堡的機會,而他和侍女的交往卻使得他的生理需求得到了滿足,K身體上的矛盾導致了他和“城堡”、以及被“城堡”所統(tǒng)治的社會的矛盾,這種矛盾其實也是卡夫卡自己現(xiàn)實矛盾的一種投射。
然而作家在創(chuàng)作中不僅要受到個人潛意識無形中的影響,還無法避免地讓集體無意識涌現(xiàn)出來,在《城堡》中所體現(xiàn)出的最主要的是對族群的歸屬感的集體無意識。
不止是主人公K,故事里的所有人渴望得到城堡認可的人其實都是在追求一種族群的歸屬感,這里的“城堡”已經(jīng)變成了族群的符號,得到了城堡的許可證就意味著得到了族群的認可,滿足了人們對于族群歸屬感的需要。在遠古時期,人類之間都是以部落的形式生活,每個人都所屬于相同或不同的部落,因為在當時各種環(huán)境條件很差,人類也沒有掌握強力的武器,除了要面對食肉動物的捕殺之外,醫(yī)療、食物、寒冷、繁衍等等問題也不可小覷,所以遠古先民實行部落群居是最適合當時的環(huán)境條件的,長此以往,這種族群的生活方式就進入了人類的心理結(jié)構里,經(jīng)過遺傳沉淀成為了原型。
在表面看來,“城堡”是權力的符號,K等人是權力下的附庸。其實是通過K等人對“城堡”許可的追逐體現(xiàn)了人類獲得族群歸屬感的原型,是遠古先民尋求部落歸屬的再現(xiàn),喚醒了讀者沉睡的原型模式,使讀者得到了共鳴,這也使《城堡》具有了更深層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美]蘇珊·朗格著.滕守堯,朱疆源譯.藝術問題[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13-14.
[2][瑞士]卡爾·古斯塔夫·榮格著.馮川,蘇克譯.心理學與文學[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