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元代中后期是古典主義精神在中國戲曲藝術中得以展現(xiàn)的時期,元代中后期的戲曲藝術思想受當時主流文化思想意識的影響,在審美上主要表現(xiàn)為追求和實現(xiàn)“沖淡平和的性情之正”的風尚。其中主要的代表作品為《琵琶記》、《中原音韻》、《錄鬼簿》等,這些作品的出現(xiàn)標志著元末中國戲曲已經進入自覺的階段。
【關鍵詞】戲曲藝術;藝術思想;元代中后期
中圖分類號:J8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3-0041-01
元代文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是由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導致的。江南藝術文化作為中國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一部分,在元代中后期進入蓬勃發(fā)展的階段。這一時期的戲劇藝術不再局限于江南沿海的下層民間里巷的歌謠的層次,而是逐漸走向以士大夫為代表的文人階層,這說明中國戲曲正在逐漸滲透到上流社會中。當時的戲劇劇壇主要表現(xiàn)為兩大趨勢:一個是以南戲為代表的戲劇文化正逐漸走向當時的主流文化中,思想內容上趨向“雅正”;二是在戲劇的敘事內容和敘事的技巧方面逐漸提高。
一、元代中后期戲曲中的功利性追求
在元代中后期的文人階層中理學思想占據了主流的地位,理學家的人格追求上升到當時人們的審美中。由于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強調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這種思想在戲劇中的主要表現(xiàn)是以情景為中心,注重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同時注重整體氛圍的渲染,集體精神的塑造。《琵琶記》是元代中后期南方戲曲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琵琶記》的產生正是當時的時代精神與儒家文化相互碰撞的結果?!杜糜洝返淖髡吒呙?,是一名傳統(tǒng)的儒家知識分子,他代表了南方士大夫階層?!杜糜洝愤@部作品的內容是作者肯定了以趙五娘為代表的孝子賢妻,同時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真實現(xiàn)象,通過這些內容的描繪,表達出因循守舊封建社會生存中的矛盾問題,其中所表達的思想也正是南方文人階層的思想追求,是中國戲劇創(chuàng)作由俗到雅的一個轉變。
二、《中原音韻》的曲學正聲觀
《中原音韻》的作者是周德清,他是元代著名的音韻學家和戲曲作家。作者在寫這篇文章之時社會正處在文化變遷的一個重要時期,一個突出的特點便是正統(tǒng)綱紀的崩壞。在宋室南渡之后,南方地區(qū)的宋詞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在文學方面的地位提高。在金末元初,發(fā)祥于北方地區(qū)的戲曲與宋詞在表達的內容上具有一致性,都與當時的市井關系密切,從表達的內容上來看,這些都不能登上大雅之堂。而元末周德清的《中原音韻》適應了兩個歷史性的需要:一個是元統(tǒng)一中國之后中國的戲曲文化逐漸南移,在南移的過程中遇到的有關文化、曲調等方面的不便;二是元末中國的戲曲文化正逐漸向文人階層滲透,開始走向文人化和格律化。周德清認為“言語一科、欲作樂府、必正言語、欲正言語、必宗中原之音”,在這句話中的音韻是指音的正確讀音,能夠將音正確地讀出是戲曲的基礎。周德清總結了當時北方戲曲的讀音,將這種讀音與南方戲曲進行結合,用來糾正南北方作曲家在戲曲創(chuàng)作中音韻不一的情況,對當時戲劇創(chuàng)作的用韻起到了很大的規(guī)范作用。在后期的戲曲表達中,人們以周德清的這部作品作為標準來正音,同時促進了元代中后期南北方戲曲用韻的統(tǒng)一。這部著作代表了明代中后期北方口語的語音體系,是現(xiàn)代研究古代漢語語音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三、元代中后期戲曲中本體觀念的覺醒
在東晉時期中國的文藝傳統(tǒng)逐漸形成了南北方之間的差異,在后來隋唐統(tǒng)一中國這種文化政治背景之下,這種差異性還沒有充分地顯現(xiàn),后來安史之亂使中國的文化重心進行了南移,在戲劇文藝方面主要表現(xiàn)為南方藝術文化的繁榮,而后隨著北宋的滅亡,北方的戲劇文化再一次受到重創(chuàng)。元代中后期人們對自我的認識逐漸覺醒,人們對自身的存在更加的關注,這種社會風氣的變化,使中國南方戲劇以描繪都市文藝創(chuàng)作的內容得到了繁榮發(fā)展。從文藝活動的方式來看,南方戲劇文化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藝術的本體觀念,這種藝術的本體觀念是一般的社會評價讓位于本體的審美經驗與感受。在元末的戲劇理論家鐘嗣成創(chuàng)作的《錄鬼簿》中,其按照時間的先后,收錄了元代主要的戲劇作曲家將近400首戲劇曲目,整個元代戲曲的發(fā)展情況都可以在此本著作中看到。在這部著作中零星記載了元代雜劇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情況和組織情況,同時還透露了元代戲劇發(fā)展的線索,尤其是在元代后期北方戲曲南遷過程中與南方地域文化相融合的過程,在這部作品中作者比較了三種人,第一種人是看中世俗社會的人;第二種人是淡泊無為的人;第三種人便是從事戲曲創(chuàng)作的人。在對這三種人的評價中可以看出,作者是站在儒家思想的角度來進行評價的,因此作者并沒有擺脫儒學思想的立場。
參考文獻:
[1]陳小玨.元雜劇中的商人形象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
[2]劉小梅.宋元戲曲藝術思想概述[J].戲曲藝術,2012,(03):32-34+50.
作者簡介:
秋衛(wèi)峰(1970-),甘肅鎮(zhèn)遠人,蘭州文理學院藝術中專部,初級職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