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
一次,一位在江南開鎖廠的老板說他的買賣很興旺,日進斗金,很快要上市了。我問他何以如此發(fā)達?
他答曰:“現(xiàn)在的人富了,有錢有物,自然要加鎖買鎖;再有,我的鎖科技含量高,一般技術(shù)很難打開,而且不斷技術(shù)更新,所以市場總在我手里?!?/p>
我笑道:“我的一位好朋友說世界上他最不喜歡的東西就是鎖,因為鎖是對人不信任,是用來防人的?!?/p>
鎖廠老板眉毛一挑說:“不防人防誰?我賺的就是防人的錢。你以為這世上真有夜不閉戶的地方嗎?”
我說:“上世紀50年代真有。70年代我住在一座房子的頂樓上,門上只有個掛鉤,沒鎖,白天上班把門一關(guān)、鉤一掛,從來沒被人偷過?!?/p>
鎖廠老板說:“那是什么時候,早沒影兒了,不信你不鎖門試試?!?/p>
我笑了笑沒再說,我信他的話。我承認,一個物欲的時代和一個非物欲的時代,人的底線是不同的。社會的底線也在下降。所謂社會底線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寬。原先看不慣的,現(xiàn)在睜一眼閉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現(xiàn)在也能勉強接受了。在商業(yè)博弈中,謊話欺騙全成了“智慧”;在社會利益競爭中,損人利己已成了普遍的可以獲利的現(xiàn)實;誠信有時非但無從兌現(xiàn),甚至還成為一種商業(yè)的吆喝或陷阱。在這樣的社會生態(tài)中,人的底線不知不覺在下降。
可是這底線就像江河的水線,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駛,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兒,大家就只能一起陷在爛泥里。我們連自己是臟、是凈、是誰也不知道了。
所以,人總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線。其實這底線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見利忘義”“賣友求榮”“賣國求榮”“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強凌弱”“恩將仇報”“落井投石”,還有“不義之財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
這個古來世人皆知的底線,也是為人處世的標準,似乎正在被全面突破。
底線是無形地存在于兩個地方的。一在社會中,一在每個人心里。如果人們都降低自己的底線,那么社會的底線必將下降。如果社會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線,那么世道人倫必將敗壞;如果人人守住底線,社會便擁有了一條美麗的水準線——文明。因此,守住底線,既是成全社會,也是成全自己。
然而,這兩個底線又相互影響。關(guān)鍵是在碰到低于你底線的事時,你是降低自己的底線,還是堅守自己、潔身自好,堅持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則?有人說,在物欲和功利的社會里,這底線是脆弱的。依我看,社會的底線是脆弱的,但人的底線依舊可以牢不可破。
底線是人的自我基準,道德的基準,為人處世的基準。
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線上的。沒有底線,人所擁有的一定是一塌糊涂的、失敗的自我,乃至失敗的人生。有底線,起碼在“人”的層面上,我們就獲得了成功的自我與成功的人生。
點評
本文作者以鎖廠老板生意日漸紅火的事例入手,探討了人與人之間越來越不信任的現(xiàn)象,并由此生發(fā)出人們之所以互不信任,其原因正在于社會底線和個人底線的急劇下降。在作者看來,沒有了底線,就沒有了為人處世的基準,更沒有了道德。這是一篇充滿現(xiàn)實意義的文章,其觀點鮮明,思想深刻,讀罷不僅讓人慨嘆,更讓人反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