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
2017年是我國農(nóng)歷生肖紀年法中的雞年。雞,是一種神奇的動物。作為家禽(qín),無私地為人類貢獻了它的全部——雞蛋、雞肉、雞毛等等。但是,我們又對雞了解多少呢?今天,作為地球村的一員,公雞阿毛要來跟你分享它的故事啦!
1.小公雞阿毛已經(jīng)出生兩個月了,雞媽媽決定送他去學校,學習一只公雞該有的基本技能。阿毛一聽,可高興了,終于可以認識新朋友啦!
2.新生入學儀式結(jié)束后,阿毛開始了正式學習。第一課就嚇壞他了——學習捕食蝎(xiē)子和蜈蚣(wú gōng)。吃慣了媽媽提供的食物,面對活蹦亂跳的昆蟲,怎么下得去嘴呀!
3.老師鼓勵阿毛,“別害怕,轉(zhuǎn)動你靈活的脖頸,瞄準目標,使用鑿(záo)子一般的嘴啄(zhuó)下去!”
4.阿毛一邊在心里默默重復老師的話,一邊邁開步子,抖動翅膀,向地上的蜈蚣撲了過去。果然,一擊即中!
5.接下來,老師提高了訓練難度——讓阿毛啄食一條青綠色的小蛇。阿毛可嚇壞了,長這么大都沒見過這種可怕的東西。
6.“蛇肉非??煽冢嬲男垭u都是捕蛇的高手?!崩蠋熣f道。小蛇好像知道自己身處險境,不斷扭曲著身子,還不時地吐著芯(xìn)子。
7.阿毛還是不敢動彈,他不停地圍著小蛇打轉(zhuǎn)。一個不留神,小蛇鉆進草叢溜走了。
8.老師沒有責備阿毛,反而鼓勵他下堂課再繼續(xù)練習。其他課程的學習顯得順利很多:打鳴,快跑,低飛,阿毛樣樣完成得非常出色。
9.夜幕降臨,阿毛放學回到家,他急著和媽媽分享這一天的經(jīng)歷呢!
百科知識超鏈接
學會各種技能的阿毛長成了大公雞,走起路來雄赳赳,威風凜(lǐn)凜的。家養(yǎng)的大公雞、老母雞雖然是被人類馴養(yǎng)改良的品種,但它們可不是只會打鳴和下蛋,還有不少厲害的本事呢!
小朋友們可能覺得雞都是關(guān)在籠子里,吃吃睡睡。要知道,如果不是從小被限制了自由,雞可是說走就走的運動健將呢!散養(yǎng)的家雞有一雙強壯的腿腳,飛上矮墻高樹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著急的時候,撲棱棱飛個幾十米也是小菜一碟(dié)。
母雞產(chǎn)蛋后,會憑借本能孵蛋,并且保護雛(chú)鳥。神奇的是,雞媽媽還會幫助鴨媽媽孵蛋。在鄉(xiāng)村,很多母鴨失去了孵蛋的習性,雞媽媽就會主動承擔這個任務。而且,小鴨子破殼而出立刻看到的是雞媽媽,就會把雞媽媽認作自己的親媽媽,寸步不離地跟著呢!
“落湯雞”這個詞,小朋友都很熟悉,指掉在熱水里的雞,用來比喻人渾身濕透的狼狽相。在印象里,雞都是不會游泳的。其實,成年后的雞如果羽毛健康完整,落水之后能夠依靠浮力在水面漂浮一段,這時候,它通常會奮力地劃動雙腳游向岸邊。雞是陸生家禽,羽毛的表面不像水禽那樣有一層油脂,可以防水。雞在水中時間一長,羽毛浸濕,浮力就會減小。一般情況下,雞都會避免下水。
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雞并不是毛茸(róng)茸的,而是渾身濕噠噠的。因為蛋殼里的水分(蛋清等物質(zhì))保護著它。剛出生的小雞抗寒能力較差,體溫較成年雞低3℃,十天左右達到正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