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華
昭君怨·賦松上鷗
楊萬里①
晚飲誠齋,忽有一鷗來泊松上,已而復去,感而賦之。
偶聽松梢撲鹿②,知是沙鷗來宿。稚子莫喧嘩,恐驚他。
俄頃忽然飛去,飛去不知何處?我已乞歸休,報沙鷗。
①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南宋著名文學家。
②撲鹿:鳥兒拍翅的象聲詞。
一個號為“誠齋”的小院里,一抹柔和的斜暉鋪灑在一棵枝葉茂密的古松上。蒼松旁,桌子邊,詩人楊萬里正與家人一起吃晚飯:簡單的小菜散發(fā)著清新的香味,淡淡的薄酒閃射著清亮的光芒……
詩人舉杯飲酒之時,忽聽“撲棱”一聲,松梢處傳來響動。漸昏漸暗的光線中,松樹梢上閃過一只白色的沙鷗:只見它收攏雙翅,正試著停棲于古松之上。
“??!沙鷗!沙鷗!”
飯桌邊的小孩子不由得激動地叫嚷起來!邊叫邊站起身,意欲跑到松樹下看這位不請自來的客人。
“噓——別出聲?!?/p>
詩人趕緊小聲提示孩子安靜下來,并搖手示意他不要驚擾這只可愛的鷗鳥。
一時間,院子里好安靜!
夕陽的斜暉漸漸沉沒,那只沙鷗棲止于高高的古松上,不時用嘴啄一啄身上的羽毛,接著在松枝上挪動一下身子,似乎想待得更舒服一些。
微風拂過,松枝輕輕搖動,沙鷗也隨之微微晃動。大概是有什么讓沙鷗感覺不夠踏實,“撲棱棱”一聲,沙鷗突然展翅飛起,先是在小院的上空盤旋,繼而愈飛愈高,愈飛愈遠,漸漸隱沒于遼遠的黃昏的天空中了……
詩人的眼光追向沙鷗隱沒的遠方,心中卻掀起了微微的波瀾:鷗鳥知人無機心,相親相近如友人;鷗鳥知人有機心,盤旋飛舞不相親。
當這只沙鷗飛近詩人之時,詩人的內心洋溢著多么單純的快樂??!然而這只沙鷗竟然很快就飛走了,飛到了不可知的遠方。此時的他應該很想對沙鷗說:“留在這里吧!我已經不在朝廷為官了,我的心現在跟你一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啊!”
詞作之中的沙鷗,得詩人喜愛,卻一飛不歸,徒留悵惘給詩人;現實之中的詩人,關心朝政得失,心系國家命運,卻遭遇官場險惡,只好歸隱家園……
此時此刻,詩人的心跟隨沙鷗飛向何方了呢?是那遠離朝政是非的幽僻之地嗎?是那沒有邪惡與權詐的樂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