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瑾瑜,高聰暉,葉冬云,王金萍
閩東北沿海港灣島嶼測站風分布特征及預報指標站的選取
曾瑾瑜1,高聰暉1,葉冬云2,王金萍2
(1.福建省氣象臺,福建福州350001;2.福建省寧德市氣象局,福建寧德352100)
基于2011—2013年福建省寧德市港灣島嶼自動站觀測的風的資料,統(tǒng)計分析3 a港灣島嶼風力的時空分布特征,結(jié)果表明:港灣島嶼各站的空間分布極為不均,具有明顯的區(qū)域性差異,局地性特征突出。測站的主導風向以東北風為主,各地風向差異明顯。大風風速的季節(jié)變化相對來說比較平緩,季節(jié)間的差異不大。大風風向的季節(jié)變化,冬、秋、春季盛行東北風,夏季則以西南風為主導。此外,通過對資料的完整性、可用性、服務的重要性、站點的地理分布和相關性等因素深入分析,對比論證自動站大風探測資料的代表性和適用性,確定寧德市港灣島嶼大風預報區(qū)域自動站的24個代表站,作為預報風力的指標站,將自動站納入天氣預報指標體系,以便對港灣島嶼風力預報進行精細化研究。
港灣島嶼;最大風;空間分布;代表站
寧德市位于福建省東北沿海,與臺灣隔海相望,全市擁有海岸線1 064 km,海域面積4.46× 104km2,約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一,居全省各市之首,是東南沿海大通道的重要區(qū)域,區(qū)域優(yōu)勢尤為突出。同時,它是福建重要漁港之一,主要港灣包括沙埕港、福寧灣、三沙灣、臺山島和崳山島,集水產(chǎn)養(yǎng)殖、旅游觀光和航運運輸為一體。海上大氣環(huán)境是影響海上運輸、水產(chǎn)養(yǎng)殖和旅游觀光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水產(chǎn)養(yǎng)殖來說,天氣要素中的海上大風和海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對于出海旅游的游客來說,即使天空狀況良好,海上大風和能見度也會影響能否順利出行。在寧德沿海地區(qū),全年均可能出現(xiàn)不利于出海活動和海上作業(yè)的大風天氣,且冬季和臺風季為最多。
鑒于沿海風力和天氣預測的重要性,寧德市氣象局從2007年開始,先后在港灣海島上建立多個自動氣象站,用于實時監(jiān)測沿海天氣狀況,目前已有20多個自動站投入使用。這些自動站的投入使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預報中所需的數(shù)據(jù)基礎。從2013年開始,預報員采取省臺指導、市臺訂正的方式,對灶澳、南鎮(zhèn)、長春、斗帽、臺山和浮標站進行了海洋預報,同時在對近幾年的測風資料和預報結(jié)論的對比分析中發(fā)現(xiàn),寧德市對風的預報誤差較大,特別是對沿海大風的預報呈現(xiàn)偏大的態(tài)勢,致使冬季的沿海大風警報發(fā)布頻繁。港灣島嶼內(nèi)外風力時空分布不均、強陣風不連續(xù)、測站與周邊在大風情況下的較大差異等給海面風的預報帶來難度。
目前我省對沿海大風的研究并不多[1-4],而港灣島嶼風的相關研究則更少。本文深入研究寧德港灣島嶼全年風尤其是冷空氣和臺風影響下的特征分布,通過對資料的完整性、可用性、服務的重要性、站點的地理分布和相關性等因素深入分析,確定代表指標站,將自動站納入天氣預報指標體系,以便對港灣島嶼風力預報進行精細化研究,將研究結(jié)果在其余沿海各市推廣,有利于推動省市縣科研的共同發(fā)展。
根據(jù)預報和服務的需求,經(jīng)過寧德市氣象局初選的港灣島嶼自動站點共計26個,分別位于兩島(臺山島、崳山島)兩灣(福寧灣、三沙灣)一港(沙埕港)上,以包含不同地理位置的沿海站和海島站為主,有內(nèi)外海之分,能真實反映港灣島嶼沿海大風的變化特征。其中共有海島站14個,均位于海島上,地勢平坦開闊;近海站12個,位于緊靠近海岸線上。根據(jù)收集和調(diào)查的資料[5],可將站點的地理空間分布(自北向南)進一步細分(見表1、圖1)。
表1 寧德兩島兩灣一港自動站分布表
由于各區(qū)域自動氣象站開始運行的年限不同,因此樣本數(shù)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小崳山、蛇鼻頭、北澳、牛頭崗、上爐的建站時間均為2011年8月12日,海山社區(qū)建站時間為2013年9月12日。在統(tǒng)計樣本的過程中,各個站的樣本,均有一定程度的缺失。因臺山、小崳山、蛇鼻頭、牛頭崗、上爐、北澳、海上社區(qū)這7個站的缺失數(shù)達1 a或1 a以上,數(shù)目較多,在下文的討論中,暫將其剔除。其余站由于儀器故障、通訊中斷等原因,資料偶有日數(shù)缺失,但不影響使用。
自動氣象站位于野外,受觀測環(huán)境及儀器設備影響,時有出現(xiàn)數(shù)據(jù)不穩(wěn)定的情況,為此我們需對數(shù)據(jù)進行質(zhì)量控制,剔除無效數(shù)據(jù)。26站中,沙埕、秦嶼、灶澳、沙江、下滸、長春、下白石、灣塢、飛鸞、斗帽10個站是福建省氣象局鄉(xiāng)鎮(zhèn)天氣預報數(shù)據(jù)質(zhì)量考核站,已根據(jù)氣候極值開展了質(zhì)量檢驗,暫時認定為有效站點。而根據(jù)文件有關規(guī)定[6],當某一海區(qū)或某一港灣和海島有兩個及以上代表站,且在預報時效內(nèi)這些代表站中任何兩個站之間的風力等級差異超過3個風力等級(≥12 m/s)時,認為該風力風向?qū)崨r資料質(zhì)量不可靠。依照上述理由進行初選的自動站點有19個,加上與之相鄰的基本站3個(寧德、福鼎、霞浦),共計22個。
圖1 寧德市26個港灣島嶼自動站點和3個基本站分布圖
在自動站大風資料的統(tǒng)計中,我們選取的資料為2011—2013年以上各站觀測的2 min平均最大風速的資料。使用的自動站資料為每日一次的日最大風速資料,即為在這一天內(nèi)任意的2 min平均值的最大者。
3.1 空間分布特征
統(tǒng)計2011—2013年19個港灣島嶼自動站觀測的大風資料(見圖2)。同時對3個基本站的地理位置進行劃分,并進行風力的統(tǒng)計(見表2)。
由圖2可以明顯看出港灣島嶼的風力時空分布有以下特征。
(1)風力空間分布極為不均:對各站進行大風分析后發(fā)現(xiàn),由于港灣和島嶼地理位置的不同,位于沿海的站點和海島的站點,大風分布非常不均勻,具有明顯的區(qū)域性差異。
寧德市北部的沙埕港和南部的三沙灣作為封閉型和半封閉型的內(nèi)部港灣,灣內(nèi)的風速非常小,平均風力以3—5級風為主,日數(shù)可達1 000 d以上;3級風占的權重較大,尤其是三沙灣,3級風的日數(shù)可達600~1 000 d。中部的福寧灣一邊緊鄰海岸線,面向東海外海,平均風力比沙埕港和三沙灣大,灣內(nèi)各站以4—5級風為主,日數(shù)達700~800 d左右。
表2 2011—2013年寧德3個基本站最大風日數(shù)的統(tǒng)計(單位:d)
而位于外海的自動站,如臺山列島上的海洋站和?,幜袓u(崳山島)上的灶澳,位于福寧灣外四礵列島上的北礵1和北礵2,位于三沙灣外西洋島上的西洋,平均大風日數(shù)最多,以6—7級風為主,日數(shù)達500~600 d以上。處于外海的島嶼風力明顯較大,特別是風力越強其局地性特征越為突出。
(2)大風局地性特征突出:港灣島嶼的大風呈現(xiàn)出明顯的局地性特征,即便是位于同一個灣內(nèi)的海島站和沿海站,其風力大小也有差異。例如三沙灣內(nèi)的海島站斗帽,其平均風速以4—5級的日數(shù)較多,而其它站點雖都為沿海站點,風速亦有不同,位于靠近福寧灣的下滸和長春,其風力也是4—5級居多,其余站由于在半封閉港灣內(nèi),多在3級左右。而沙埕港內(nèi)4個站雖同為沿海站,但位于沿海的大陸突出部分的秦嶼和南鎮(zhèn),風速以4—5級的日數(shù)較多,多于內(nèi)港的風速主要為3級左右的沙埕和八尺門。這與自動站所處位置和本身類型有密切關系,值得于實地進行詳細研究。
如表2所示,3個基本站,福鼎和寧德兩站位于市區(qū),且臨著閉合型的港口沙埕港和三沙灣,風力非常小,以3級風居多,日數(shù)達900—1 000 d左右;霞浦緊靠福寧灣,其4—5級風力居多。基本站的分布特征與港灣島嶼是一致的。
圖2 2011—2013年寧德19個港灣島嶼自動站最大風力分布圖
圖3 2011—2013年寧德19個港灣島嶼自動站風向分布圖
3.2 風向分布特征
我省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沿海地區(qū)受季風和臺灣海峽走向影響,年最多風向為NE-ENE,又由于地形復雜,海陸差異大,各地因山地海拔高低、朝向、距海岸遠近的不同,風向風速有明顯的差異[7]。
將16個風向簡化為4個:0~90°為東北風(NE)、91°~180°為東南風(SE)、181°~270°為西南風(SW)、271°~360°為西北風(NW)。港灣島嶼自動站統(tǒng)計結(jié)果如圖3所示,同樣對3個基本站進行風向的統(tǒng)計(見表3)。
表3 2011—2013年寧德3個基本站最大風日數(shù)的統(tǒng)計(單位:d)
從圖3可以看出,與經(jīng)驗結(jié)論相符,寧德港灣島嶼的主導風向為東北風,頻數(shù)最大,是穩(wěn)定的盛行風向。
沿海的突出部分與各島嶼位于海上,其風向頻數(shù)遵從冬夏季風的更迭規(guī)律,最多是東北風,其次為西南風或東南風。如位于外海的海島站灶澳、崳山、北礵1、北礵2和西洋,面向東海外??陂T寬闊的福寧灣。
沙埕港和三沙灣的位置伸進內(nèi)陸,受地形和下墊面影響較大。沙埕港中,相對而言更靠近外海的沙埕、南鎮(zhèn)和秦嶼,風向以東北風為主。而八尺門站建在山頂,八尺門港出口狹窄,港內(nèi)三面山丘環(huán)繞,受地形影響,多東南風。三沙灣是個斷裂盆地成因的海灣,海灣受NW、NE和近S-N向數(shù)條斷裂帶控制,地形更為復雜,海陸差異大,影響了季風環(huán)流的規(guī)律性,在一些地方形成地方性風場[5]。各地因山地海拔高低、朝向、距海岸遠近的不同,風向有明顯的差異[7]。更靠近福寧灣的沙江、下滸和長春以東北風為主。而位于半封閉海灣內(nèi)的其余站點,除了東北風之外,西北風和東南風也各有出現(xiàn)。
由于地形影響,寧德全年盛行一種風向——東風[8]。3個基本站分別位于市區(qū)和山頂,受地形影響,以東南風為主(見表3)。
3.3 季節(jié)變化
將資料按自然季節(jié)劃分為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四季。我們對有效的代表站點取平均值,并按兩灣兩島一港細分,按季節(jié)進行統(tǒng)計(見表4)。
3.3.1 大風風速的季節(jié)變化
對寧德19個港灣島嶼代表站點的最大風力取平均值,并按各季節(jié)劃分,進行統(tǒng)計(見表4),依次為所有站點的平均值,以及沙埕港、臺山島、崳山島、福寧灣、三沙灣各自代表站點的平均值。
福建省大風警報的發(fā)布標準是:預計未來24 h福建沿海將出現(xiàn)5—6級、陣風7級或以上,海峽6級,陣風7—8級或以上,就要開始發(fā)布大風警報,若連續(xù)出現(xiàn)要連續(xù)發(fā)布。
表4 2011—2013年寧德19個港灣島嶼觀測的最大風力統(tǒng)計(單位:d)
表5 2011—2013年寧德3個基本站最大風日數(shù)的統(tǒng)計(單位:d)
受地形影響,寧德各站的風速普遍較小,根據(jù)實際情況,我們視≥5級的平均風速為較大風速。從表4的各站點平均可看出,大風的季節(jié)變化相對來說比較平緩,季節(jié)間的差異不大。不同風力級別活動頻率的季節(jié)分布有所不同,5—7級以上大風活動頻率均是秋冬季多,夏春季略少;8級以上大風活動頻率則是夏秋季多,冬季次之,春季最少,主要分布在臺風、冷空氣影響或共同影響的日子里,說明區(qū)域內(nèi)風速極值由熱帶氣旋造成。
具體到各個港、灣、島,年變化位相是不一致的。沙埕港和三沙灣,相對而言稍靠內(nèi)陸,作為福建臺風的主要登陸地,且部分站點海拔較高,夏季多發(fā)雷陣雨而有短暫大風現(xiàn)象,其夏季風速較大,秋冬季次之[9];而臺山島、崳山島和福寧灣,多是海島站或一面靠海,地勢平坦開闊的沿海站,無遮擋,5—7級以上大風活動頻率則是秋冬季較多,夏春季次之,因秋冬季受冷高壓影響,并經(jīng)常受到臺灣地形槽的影響,氣壓梯度很大,其風速最大,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相對來說風力變化靜穩(wěn),而8級以上的大風則受臺風影響較多,夏秋季最多。
從表5可以看出:3個基本站的風力非常小,福鼎和寧德兩站位于市區(qū),且臨著閉合型的港口沙埕港和三沙灣,大風日數(shù)極少;霞浦緊靠福寧灣,但更靠近內(nèi)陸,受臺風影響,其大風數(shù)仍是夏季最多,基本站的分布特征與港灣島嶼是一致的。
3.3.2 大風風向的季節(jié)變化
同樣,取≥5級的風的風向?qū)竟?jié)變化做出相應的統(tǒng)計,表6依次為所有站點風向的平均值,以及沙埕港、臺山島、崳山島、福寧灣、三沙灣各自代表站點的平均值。
從表6的站點平均可以看出,5級以上的大風,冬、秋、春季盛行東北風,夏季則以西南風為主導。
冬季和春秋這樣的過渡季節(jié),控制福建的天氣系統(tǒng)主要是冷高壓,大部分盛行偏北風,由于地形影響各地表現(xiàn)不一,除了頻率最高的東北風,亦出現(xiàn)了西北風(臺山島、三沙灣)、東南風(沙埕港、福寧灣)、西南風(崳山島),少數(shù)地方是由于海灣或河谷的走向支配了氣流向內(nèi)陸吹拂,河谷地帶的風向往往與河谷走向一致。
表6 2011—2013年寧德19個港灣島嶼站5級以上風風向統(tǒng)計(單位:d)
表7 2011—2013年寧德3個基本站最大風向日數(shù)的統(tǒng)計(單位:d)
夏季,位置相對靠外海的福寧灣、臺山島和崳山島,大風以西南風為主,而沙埕港和三沙灣則以東南風為主。除了臺風期間帶來的回南大風,沿海摻雜著海陸風成份,內(nèi)陸摻雜了山谷風,夏季風顯得凌亂和分散[10]。
3個基本站的風向仍考慮與本身地形影響關系較大。
通過前面章節(jié)的分析,我們了解了寧德市各港灣島嶼觀測站測風的基本情況,針對預報需求,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挑選代表站:
4.1 資料的完整性
海上社區(qū)站是為漁業(yè)服務的新增站點,建站時間較晚,資料短缺嚴重,可剔除。
上爐、北澳、牛頭崗、蛇鼻頭和小崳山隸屬于上海臺風所,是三沙臺風外場觀測基地配套區(qū)域站,長期無人維護,資料的缺時數(shù)目較多,剩余資料的準確性有待商榷;其中牛頭崗站缺失的時數(shù)最多,小崳山剩余的資料不足正常站點的十分之一。由于這5個站點相對集中,且附近無其他氣象站點存在,盡管資料缺失嚴重,但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從資料的完整性出發(fā),先將牛頭崗剔除。
4.2 資料的可用性
我們對自動站點做進一步的質(zhì)控分析。
首先,對風速域值的質(zhì)量控制,根據(jù)福建沿海近年來大風觀測事實,將最大風速的域值控制在小于45 m/s,對于大于此風速的數(shù)據(jù)進行人工審核,查看是否符合當時的天氣條件,是否與周邊自動站風速變化趨勢一致,以確定風速的有效性。
圖4 漳灣和飛鸞站的風速對比圖
其次,各自動氣象站鄰近站點的風速對比分析,對比在同一天氣過程期間相鄰自動氣象站風速變化情況,剔除異值。
圖4為相鄰兩個區(qū)域自動站飛鸞和漳灣在2013年1月1—5日一次大風過程中的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結(jié)果,可以看出相同天氣過程條件下兩個站最大風速的變化趨勢是一致的,并未出現(xiàn)特大異值。
從逐日的最大風分析細化到逐時的最大風分析,分析各站點的日變化規(guī)律,所用資料為每小時2 min平均風的風向和風速,風速≥8.0和5.5 m/s時風力跳躍0.5、1.0和1.5級的次數(shù)、風向風力同時為0的出現(xiàn)次數(shù)。通過躍級計算檢驗站點是否出現(xiàn)風力突變,突變次數(shù)越多,躍級量級越大表示資料不可信度高。
通過對資料的整理分析發(fā)現(xiàn),灣塢站風向風速同時為0出現(xiàn)次數(shù)較多,且2011—2013年的各月均有發(fā)生,風的突變性很明顯。通過對灣塢站資料連續(xù)性分析和該站與臨近站點的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該站與周邊站相關性差,因?qū)嶋H風并不具有突變性,所以判定為該站資料的穩(wěn)定性不好,將該站剔除。
表8 灣塢站風向風速同時為0的次數(shù)
表9 a灣塢站2011—2013年風速≥5.5 m/s時風力跳躍0.5、1.0和1.5級的次數(shù)
表9 b灣塢站2011—2013年風速≥8.0 m/s時風力跳躍0.5、1.0和1.5級的次數(shù)
4.3 預報服務的重要性
小崳山島和北澳島為無人島嶼,無服務價值,蛇鼻頭、小崳山和北澳這3個站點位于這兩個島嶼之上,由于小崳山島處于崳山島和三沙之間,位置比較重要,經(jīng)過資料的對比,決定剔除北澳和蛇鼻頭,保留小崳山站。
經(jīng)過細致的調(diào)研和分析,建議增加以下站點:
三沙為國家級基準站,資料穩(wěn)定可靠,且人口密度大,養(yǎng)殖業(yè)眾多,建議添加。
三都為閩東地區(qū)重要港口,旅游業(yè)、養(yǎng)殖業(yè)和運輸業(yè)密集,建議添加三都站。
北壁處于三沙灣外圍,臨近福州,為國家級大監(jiān)站,資料穩(wěn)定性和完整性都比較好,建議添加。
三沙屬于福寧灣,其風力以4—5級為主,主導風向是東北風;三都和北壁分別位于三沙灣的灣內(nèi)和灣口,三都風力較小,以3級為主,主導風向是東北風,北壁則以4—5級風為主,主導風向是西北風。其變化規(guī)律與3節(jié)中港灣島嶼的時空分布特征是一致的。
4.4 站點的地理分布特點和相關性
海洋站和臺山站皆位于臺山島上,海洋站的建站時間更近。對這兩個站進行相關性分析后發(fā)現(xiàn)風向和風速都比較接近,相關系數(shù)在0.9~1.1之間波動,大多數(shù)的時候海洋站的風速會更大一些。且臺山站資料缺失數(shù)較多,所以將臺山站剔除,保留海洋站。
北礵1和北礵2皆位于北礵島上,北礵2在2011年3月建站,為北礵1的備用站點,資料相關性非常好,為0.99,所以保留一個站作為研究對象即可。從資料的完整性考慮,北礵1的資料更加完整,考慮剔除北礵2。
霞浦的沙江和長春兩個站點位于內(nèi)海港灣的兩側(cè),資料相關性很好,風速相關系數(shù)為0.73,風向角度相差很小,對比而言,長春站的風速較大,建議剔除沙江站。
綜上所述,遴選出的風力預報的指標站點為3個基本站:寧德、福鼎、霞浦和21個自動站:下白石、崳山、沙埕、小崳山、秦嶼、南鎮(zhèn)、八尺門、灶澳、海洋站、漳灣、斗帽、飛鸞、西洋、下滸、長春、斗米、北礵1、上爐、三沙、三都、北壁共計24個站點(見圖5)。對篩選的代表站點做進一步的細分,兩灣兩島一港的代表站點劃分如下(見表10)。
圖5 寧德市21個港灣島嶼自動站點和3個基本站分布圖
表10 寧德兩島兩灣一港代表站分布表
本文應用2011—2013年寧德港灣島嶼自動站觀測的風的資料,整理統(tǒng)計3a港灣島嶼風力的時空分布特征,進一步細化風速風向的分布規(guī)律:
(1)統(tǒng)計表明寧德港灣島嶼各站的空間分布極為不均,具有明顯的區(qū)域性差異。處于封閉型或半封閉型的內(nèi)部港灣和處于外海的自動站,位于同一個灣內(nèi)的海島站和沿海站,風力均有差異。特別是風力越強,其局地性特征越為突出;
(2)寧德港灣島嶼的主導風向為東北風,是穩(wěn)定的盛行風向。位于外海的站點由于無遮擋,其風向頻數(shù)遵從冬夏季風的更迭規(guī)律。位于內(nèi)陸的港灣,受地形和下墊面影響較大,形成地方性風場。各地因山地海拔高低、朝向、距海岸遠近的不同,風向有明顯的差異;
(3)大風風速的季節(jié)變化相對來說比較平緩,季節(jié)間的差異不大。就頻數(shù)而言,5—7級以上大風活動頻率均是秋冬季多,夏春季略少;8級以上大風活動頻率則是夏秋季多,冬季次之,主要分布在臺風、冷空氣影響或共同影響的日子里,說明區(qū)域內(nèi)風速極值由熱帶氣旋造成。大風風向的季節(jié)變化,冬、秋、春季盛行東北風,夏季則以西南風為主導。除了盛行風向之外,海灣或河谷的走向支配了氣流向內(nèi)陸吹拂,河谷地帶的風向往往與河谷走向一致。
本文亦通過對資料的完整性、可用性、服務的重要性、站點的地理分布和相關性等因素深入分析,對比論證自動站大風探測資料的代表性和適用性,確定寧德市港灣島嶼大風預報區(qū)域自動站的代表站,做為預報港灣島嶼風力的指標站,遴選的代表站為3個基本站:寧德、福鼎、霞浦和21個自動站:下白石、崳山、沙埕、小崳山、秦嶼、南鎮(zhèn)、八尺門、灶澳、海洋站、漳灣、斗帽、飛鸞、西洋、下滸、長春、斗米、北礵1、上爐、三沙、三都、北壁共計24個站點。
[1]劉京雄,唐文偉,朱持則,等.浙閩沿海和臺灣海峽海域冬季大風風速計算方法探討[J].臺灣海峽,2004,23(1):8-13.
[2]陳春忠,曾文慧,吳婷婕,等.莆田市沿海冬季大風時空分布極為不均的成因探討[C]//福建省2012年氣象學會年會論文集.福州:福建省氣象學會,71-75.
[3]葉賓賓,藍秋萍,饒灶鑫,等.T213的1000HPa風場預報檢驗與應用[C]//福建省2009年氣象學會年會論文集.福州:福建省氣象學會,212-215.
[4]陳德花,劉銘,蘇衛(wèi)東,等.BP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在MM5預報福建沿海大風中的釋用[J].暴雨災害,2010,29(3):263-267.
[5]中國海灣志編纂委員會.中國海灣志-第七分冊:福建省北部海灣[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4:45.
[6]福建省氣象局科技與預報處.關于印發(fā)《福建省海洋天氣預報質(zhì)量檢驗辦法(試行)》的通知(閩氣科預函〔2013〕40號文)[Z].福建:福建省氣象局,2013.
[7]鹿世瑾,王巖.福建氣候[M].2版.北京:氣象出版社,2012:71.
[8]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福建省志-氣象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22.
[9]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福建省志-氣象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28.
[10]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福建省志-氣象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23.
Wi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election of forecast indicator station in the northeast coastal islands of Fujian
ZENG Jin-yu1,GAO Cong-Hui1,YE Dong-Yun2,WANG Jin-Ping2
(1.Fujia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F(xiàn)uzhou 350001 China;2.Ningde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Ningde 352100 China)
Based on wind data from automatic station at Ningde harbour Island during 2011-2013,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power a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ach station is very uneven,with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and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are prominent.The main wind direction at the station is dominated by northeasterly wind,with an obvious differences of wind direction at different stations.Seasonal variation of wind speed is relatively gentle,and with an unremarkable seasonal difference.As for seasonal variation of wind direction,the prevailing wind direction in winter,autumn and spring is north-easterly,while in summer is dominated by the southwest wind.Throug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factors such as the integrity and availability of the data,importance of service,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 relevance of sites,by comparing the representative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automatic station wind detection data,24 representative station of the automatic station of the wind forecast area at Ningde harbor island is determined as the indicator station for forecasting the wind power of harbor island.The automatic station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the weather forecasting index system,so as to fine-tune the harbor island wind forecast.
harbor island;the most strong winds;spatial distribution;representative station
P732.1
A
1003-0239(2017)04-0042-10
10.11737/j.issn.1003-0239.2017.04.005
2016-10-10;
2016-12-13。
福建省氣象局自研項目(2015z02);福建省氣象局青年科技專項(2015q26);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發(fā)展引導性(重點)項目(2017Y-008)。
曾瑾瑜(1984-),女,高級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數(shù)值模擬和資料同化研究。E-mail:zjy102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