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梓
2016年,金磚四國在華學習的留學生達到4萬多人,占在華留學生總數近十分之一
中國赴金磚四國學習的留學生為1.3萬多人
截至2017年5月底,中國與金磚四國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達到150余個
7月5日,第五屆金磚國家教育部長會議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印度人力資源發(fā)展部部長雅瓦德卡爾、俄羅斯教育科學部副部長阿加洛德娃、巴西駐華大使馬尚、南非高等教育與培訓部高等教育司副總司長黛安·帕克等率團出席。金磚國家教育部長會議是金磚國家推動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合作機制,前四屆會議分別在巴黎、巴西利亞、莫斯科和新德里舉行,第六屆會議將在南非舉行。
當日下午,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第五屆金磚國家教育部長會議外方代表團團長。
劉延東說,加強金磚人文交流,對于推動各國交流互鑒,提升金磚合作機制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義。教育合作是金磚人文交流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在高校聯(lián)合科研、人才共同培養(yǎng)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希望各國教育部門以此次部長會議為契機,繼續(xù)推動教育務實合作,為鞏固金磚伙伴關系、夯實社會民意基礎發(fā)揮積極作用。
在第五屆金磚國家教育部長會議上,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作了題為《加強務實合作 推動共贏發(fā)展》的發(fā)言。
陳寶生在講話中表示,金磚國家合作成功走過了第一個十年,在政治、經濟、人文等諸多領域結出豐碩成果,金磚國家教育交流與合作不斷走深走實、穩(wěn)步推進,為促進金磚國家人文交流和整體合作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陳寶生說,近年來,金磚教育交流與合作穩(wěn)步推進,為加強金磚國家人文交流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金磚國家教育部長定期會晤,謀劃金磚教育合作的方向和全局;金磚國家大學聯(lián)盟和金磚國家網絡大學起步良好,搭建了高等教育領域機制化合作平臺;金磚國家暑期班等項目有效實施,增進了青年一代的相互了解和友誼。2016年,金磚四國在華學習的留學生達到4萬多人,占在華留學生總數的近十分之一,中國赴金磚四國學習的留學生為1.3萬多人;截至2017年5月底,中國與金磚四國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達到150余個。中國和俄羅斯、南非還率先建立了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
陳寶生指出,金磚國家教育合作成果不斷涌現,在層次、領域、內容和機制上都取得了積極進展。他希望,金磚國家堅定信心,聚焦合作,結伴前行,為各自國家教育發(fā)展提供助力,為促進全球的教育進步作出貢獻。
陳寶生就加強金磚教育合作提出四點建議,即四個“攜手推進”:一是攜手推進人文交流,不斷豐富教育合作的形式與內容,把教育合作打造成金磚人文交流的重要支柱和閃亮名片。二是攜手推進務實合作,以具體項目為抓手,在金磚機制平臺開展更為廣泛深入的教育合作。三是攜手推進共贏發(fā)展,積極貢獻“金磚方案”,引領和推動全世界發(fā)展有質量的公平教育。四是攜手推進機制建設,不斷完善部長會議框架下的機制建設,進一步密切機制化交流,促進機制長期健康發(fā)展。
各國代表表示,金磚國家發(fā)展階段相近,教育領域互補性強,教育合作大有可為。五國應秉承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挖掘教育合作潛力,充實合作內涵,不斷為金磚國家更緊密、更團結、更牢固的伙伴關系注入正能量。
本次會議以“金磚國家教育合作:促進卓越和公平”為主題,通過了《第五屆金磚國家教育部長會議北京教育宣言》等成果文件,并就金磚國家教育未來合作達成了一系列共識。
在會后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五國代表團團長集體亮相。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用“六個一”概括了本次會議取得的豐碩成果。一是劃了一個分號,從各國不同的角度為金磚國家合作的第一個十年進行了總結提升;二是開了一個好頭,各國代表在人員往來、聯(lián)合科研、信息分享等方面達成了廣泛共識,為金磚國家教育合作第二個十年的起步開了個好頭;三是簽署了一個宣言,《北京教育宣言》作為今后金磚五國教育合作的綱領性文件,表明金磚五國的教育合作由高等教育向基礎教育延伸,由單項向綜合擴展,由教育向聯(lián)合科研、信息分享、人文交流拓展;四是滿足了一個心愿,實現了各國代表在金磚五國教育合作平臺上充分交流教育發(fā)展情況、教育政策措施、教育改革經驗的愿望;五是作了一個準備,《北京教育宣言》的簽署,為今年9月即將在中國廈門進行的金磚五國元首會晤作了教育方面的準備;六是提出了一個口號,為促進各國的教育發(fā)展和發(fā)展中國家教育的持續(xù)發(fā)展,為金磚五國緊密合作、互相借鑒學習提供“金磚方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