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瑜+祝賀
膽囊結石、膽囊炎、膽囊息肉是常見膽道疾病,其中膽囊結石最常見,我國每10個人里就有1人有膽石病。那么,得了膽結石,該怎么辦?
無癥狀的膽結石無須手術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大外科、普外科主任簡志祥教授稱,可把膽結石分為三種狀態(tài),決定下一步該如何應對:
“綠燈通行”:無癥狀的膽囊結石,既往沒有膽囊炎發(fā)作,膽囊壁不厚;膽總管無擴張、膽總管內泥沙樣小結石,沒有引起胰腺炎,黃疸等并發(fā)癥;沒有癥狀,單純在體檢時發(fā)現(xiàn)肝內小結石或鈣化灶的肝內膽管結石。無須手術,但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并定期復查。
“黃燈警惕”:雖沒有癥狀,但心理壓力大,影響日常生活,且手術風險不高;膽囊結石超過10年;野外工作人員;老年人,有膽囊結石病史,身體一般情況良好。應對辦法是高度警惕發(fā)作的可能性,且發(fā)作時只能放棄微創(chuàng)而做緊急手術,可考慮擇期手術。膽石存在時間過長,還會引起組織癌變。
“紅燈手術”:如果是膽囊結石,結石直徑3cm或以上;合并需要開腹的手術;伴有膽囊息肉>1厘米;膽囊壁增厚;膽囊壁鈣化或瓷性膽囊;兒童膽囊結石;合并糖尿?。挥行姆喂δ苷系K等。如果是肝內、外膽管結石,已經出現(xiàn)“三聯(lián)征”(上腹痛、發(fā)熱、黃疸);已有并發(fā)癥的肝內外膽管結石,如肝膿腫、肝萎縮、惡變等。他建議不要拖延,盡快擇期手術。
切膽囊還是“保膽取石”?
發(fā)現(xiàn)膽囊結石,很多人首先希望把石頭取出來就好了,不愿意切除膽囊。簡志祥教授認為,“保膽取石”治標不治本。大量研究證實,保膽取石導致的復發(fā)率高達80%以上,還會并發(fā)膽道、消化道的損傷。膽囊壁的炎性組織學改變、代謝、家族史、遺傳等并未因膽石取出而轉為正常,導致復發(fā)率高。
但一些特殊情況,比如老人膽囊結石導致發(fā)炎、身體虛弱又不能馬上切除膽囊,那就臨時取石、引流膽汁,先控制炎癥,但消炎后切膽手術還是要做。此外,如果膽石病癥狀不明顯、沒有家族史、膽囊功能非常好、病人堅決要求保膽取石才做。
排石偏方不可信
很多病人尋求各種偏方“溶石”、排石,希望逃過手術。簡志祥稱,膽結石的癥狀是因為結石嵌在了膽囊頸,引起了膽絞痛。當疼痛時吃藥有消炎作用,嵌在膽囊頸的結石松動了,就不痛了。但藥物無法使已經形成的結石消失,因此吃藥不治本,結石仍然存在。而且,膽囊結石不同于泌尿系結石,盲目地藥物排石可能會引起結石嵌頓于膽囊頸部、膽囊管及膽總管內,不但結石排不出,反而會加重痛苦,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如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膽源性胰腺炎等。
還有一些偏方,如雞內金泡茶喝“溶石”、“碎石”,不可信,目前沒有任何藥可溶解掉膽結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