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逢戰(zhàn)+路惠捷+楊群
[摘要] 森田心理療法誕生已近百年,對諸多的來訪者起到了有效的治療作用,然而在本土實踐應(yīng)用中也發(fā)現(xiàn)一些不足。長期的本土實踐表明,在具體實施時,應(yīng)考慮到本土特征,遵循“揚長避短、不拘形式、博采眾長、與時俱進”的原則。在治療對象的選擇上,應(yīng)針對有自知力和森田質(zhì)性格的來訪者,排除非心理治療的對象。具體的治療過程中,應(yīng)以良好的治療的關(guān)系為基礎(chǔ),建立起信任,并就問題是什么、問題的機制和問題的解決三個方面進行溝通交流,幫助來訪者走過共感期、順其自然期和陶冶期,最終實現(xiàn)與問題和平共處的目標。
[關(guān)鍵詞] 森田療法;本土化;治療關(guān)系;治療流程
[中圖分類號] R39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8(c)-0054-04
[Abstract] Morita psychotherapy has been arisen for nearly a hundred years and treated many clients effectively, but it has been also found some shortcomings during local practices. It indicates that local practic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foster strengths and circumvent weaknesses, various forms, learn widely from others' strong points, advance with the times" in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For the selecting of treatment object, it should be targeted the person who has self-aware and Morita Characterand eliminate the object of non-psychological treatment. Specific treatment process should be built a good relationship which based on the trust. Therapist communicate with client should follow three aspects: what is the problem, the mechanism and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and help clients live through "empathy period, let nature take its course and cultivate period", and realize the goal of coexisting with the symptoms eventually.
[Key words] Morita therapy; Localization; Relationship of treatment; Treatment process
森田心理療法是日本森田正馬教授在1920年創(chuàng)立,1988年山東省淄博市博山白塔醫(yī)院精神科康成俊醫(yī)生將其介紹到國內(nèi)[1],并很快被國人接受,同時在多個地區(qū)開展、實施,如今已有許多學者腳踏實地對該療法進行探索、實施和本土化研究[2-4]。在長期的本土森田心理治療中,我們以森田心理治療理論作為核心指導思想,并結(jié)合心理治療的基本理念和國人的心理特征,探索出了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治療流程,幫助了大量厭食癥、強迫癥、抑郁癥和恐怖癥的來訪者,且在危機干預、升學壓力緩解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5-8]。
1 傳統(tǒng)森田心理療法概述
1.1 問題機制
由于疑病素質(zhì)的存在,在偶然事件的誘發(fā)影響下,通過精神交互作用而形成神經(jīng)質(zhì)癥狀。造成神經(jīng)質(zhì)癥的根本原因在于來訪者想以主觀愿望控制客觀現(xiàn)實而引起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強。這其中,特別強調(diào)“疑病素質(zhì)”和“精神交互作用”。疑病素質(zhì)是一種精神上的傾向性,有內(nèi)向和外向之分。精神活動內(nèi)向、富于自我內(nèi)省在精神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但過分擔心自身狀況、過分自我關(guān)注,則產(chǎn)生消極作用,形成疑病素質(zhì),成為神經(jīng)質(zhì)癥產(chǎn)生的性格基礎(chǔ)。精神交互作用是指因某種感覺偶爾引起對它的注意,這種感覺就會變得敏銳起來,進而會越來越吸引來訪者的注意。這樣一來,來訪者的感覺與注意力彼此促進、交互作用,致使該感覺越發(fā)強烈。
1.2 治療原理
治療原理可以概括為“順其自然,為所當為”8個字?!绊樒渥匀弧笔亲罨镜闹委熢瓌t,即要求來訪者:認識情感活動的規(guī)律,接納不安等令人厭惡的情感;認識精神活動的規(guī)律,接納自身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想法和觀念;認清癥狀形成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接納癥狀;認清主觀與客觀之間的關(guān)系,接納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為所當為”要求來訪者通過治療,學習以順應(yīng)自然的態(tài)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但要注意為所當為,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即忍受痛苦,為所當為;面對現(xiàn)實,陶冶性格。
1.3 實施方法
包括門診治療和住院治療兩種實施形式。住院治療過程分為絕對臥床期、輕工作期、重工作期和生活訓練期四個階段。門診治療主要通過治療者與來訪者一對一的交談方式進行。需要說明的是,在具體治療過程中,治療師并不詢問癥狀,且不將消除癥狀作為治療目標。
1.4 評價
森田心理治療對精神交互作用的解析與積極心理學強調(diào)關(guān)注積極的情緒、感受等理念基本一致[9]。具備森田質(zhì)性格特點的來訪者十分敏感,會過分關(guān)注痛苦等消極情緒并將其放大。治療師對來訪者對此解釋之后,通常會建議其轉(zhuǎn)移注意力,關(guān)注積極體驗。由此可見,森田心理治療不將“消除癥狀”當作治療目標、強調(diào)“為”(行動)是其最具特色之處。endprint
不過,隨著經(jīng)濟、文化的推進,在本土治療實踐中,住院式森田心理療法很難具體展開,門診森田心理療法也暴露出些許不足。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多元文化不斷沖擊使人們的個性意識日益強烈[10],此時,在門診森田心理治療中,若不詳細詢問來訪者的癥狀,將顯得缺乏人文主義色彩,給來訪者造成冷漠的感受,無法建立良好的咨詢關(guān)系。
此外,“順其自然、接納”這些概念容易引起來訪者的誤解,使其沉溺于“忍受痛苦、什么是癥狀、什么是痊愈”等概念思考之中。然而,實踐表明,“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實際上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且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道教、禪學、知行合一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3,11]。道教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規(guī)勸人們養(yǎng)身和道德品行的修煉[12];禪就是自然而然,注重修行,追求本自天然、隨順自然、以心而行的狀態(tài)[13];知行合一強調(diào)“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13]。
2 森田心理療法本土實踐的治療原則
當前,各種取向的心理治療理論開始出現(xiàn)逐步融合、取長補短的趨勢。各個學派也不再固守一成不變的原有理論和技術(shù),開始嘗試在自己原有理論的基礎(chǔ)上吸收其他學派的精華并有所創(chuàng)新[14]。不過,心理治療牽涉人的心理,還需要考慮如何從文化的角度作必要的調(diào)整,為國人提供與文化相適應(yīng)的心理治療[15]。這就不僅需要從哲學上進行思考,還要結(jié)合咨詢技術(shù)、現(xiàn)實因素和理論學派進行調(diào)整和配合[16]。為此,森田心理治療的本土實踐提出了“揚長避短、不拘形式、博采眾長、與時俱進”的原則。
3 森田心理療法本土實踐的治療流程
3.1 治療對象的選擇
首先,來訪者自愿求助。來訪者感受到痛苦、有強烈的求治愿望、有一定的自知力、可以內(nèi)省、有上進心、富有耐心等。是否滿足這一特點,治療師可以在治療伊始進行詢問、排查,比如可以直接詢問來訪者:“請問,您是自愿前來尋求幫助的嗎,還是被家人強迫而來?您對自己的情況了解嗎?”。
其次,來訪者具有森田質(zhì)性格特點,即偏內(nèi)向、做事謹慎、常常擔心,有不服輸?shù)木?,追求理想主義、完美主義,理想自我和現(xiàn)實自我差距明顯等。這一點可以通過初步溝通交流,獲得判斷。
3.2 建立良好的治療關(guān)系
根據(jù)“博采眾長”的原則,可以結(jié)合來訪者中心療法的人本理念,建立以信任為基礎(chǔ)的治療關(guān)系。治療師需要對來訪者表示出熱情、尊重和真誠的態(tài)度,并具備良好的共情能力,并對來訪者進行無條件積極關(guān)注[17]。這樣做能很好地滿足當代國人的精神需求,即對真誠、尊重、關(guān)注等的強烈需求[18-19]。
3.2.1 真誠
治療師要開誠布公地與來訪者交談,直截了當表達想法,而不要讓來訪者去猜測談話的真實含義或去想象治療師所做的一切是否提供了什么特別的信息。這包含兩個層面:一是治療師要真實地對待自己,自發(fā)性的交流,采取非防御、一致性的態(tài)度,并適當進行自我暴露;二是要真誠地對待來訪者,真誠地表達對來訪者的關(guān)注和尊重,同時不加任何的道德評價。注意,真誠不是簡單地等同于說出所有實話。
3.2.2 共情
治療師要能體驗來訪者的內(nèi)心世界,就好像那是治療師的內(nèi)心世界一樣。通俗地講,就是要以情動人、以心換心。共情與了解、同情等不是一回事,分為初級的和高級準確的兩種水平。初級共情的水平上,治療師能認識到來訪者的情緒,不過,其反映是以自身為參照系統(tǒng),只是與來訪者交換自身體驗;高級準確的共情是治療師設(shè)身處地地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并進一步引導來訪者,使來訪者的認知超越原有水平。共情可以從言語表達及非言語行為兩個方面體現(xiàn)。
3.2.3 無條件積極關(guān)注
治療師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看待來訪者、準確地理解來訪者的體驗,突出其中積極的成分,真誠地表達對來訪者的關(guān)注。注意強調(diào)來訪者的長處,即有選擇地突出來訪者言語及行動中的積極方面,充分利用其自身的積極因素。這種積極關(guān)注的出發(fā)點是治療師的信念,治療師必須相信來訪者是能夠改變的,而且治療師自身也已具有足夠的積極因素,否則,將是徒勞的[20]。
3.3 與來訪者交流的主線
3.3.1 問題的表現(xiàn):是什么
治療師在詢問情況的時候,可以從認知、情緒、行為和生理等方面開始,比如:“請問您為什么來尋求幫助?有什么煩惱嗎?哪里不舒服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3.3.1.1 認知癥狀 來訪者可能會對自己的某些想法、軀體反應(yīng)、自己的相貌、表現(xiàn)狀態(tài)等有歪曲認知,或者總是回憶特定的事件,忘不了、想不開、放不下等。
3.3.1.2 情緒體驗 來訪者可能會有焦慮、抑郁和恐懼等情緒,心情低落、感到壓抑、心煩意亂、害怕與人交往、害怕在公開場合發(fā)言等。
3.3.1.3 行為表現(xiàn) 來訪者可能會出現(xiàn)反復洗手、反復關(guān)門、反復檢查、反復確認、自虐、厭食、反復求醫(yī)、無法上學、沉溺網(wǎng)絡(luò)等行為。
3.3.1.4 生理反應(yīng) 這是指壓力導致的軀體化癥狀。來訪者可能會出現(xiàn)失眠、食欲不振、呼吸苦難、心臟不舒服、胸悶、頭暈、手抖、肚子漲、四肢無力等情況。
需要強調(diào)的是,治療師需要準確把握來訪者的癥狀、特點及屬于何種問題,即對來訪者進行“診斷”。一般情況下,治療師不必將診斷的結(jié)果告知來訪者,以免出現(xiàn)“貼標簽”現(xiàn)象,除非來訪者對自己的問題十分迷茫,治療師確信告知“診斷結(jié)果”后能起到緩解作用。最重要的是,治療師要明確來訪者的問題性質(zhì)是否屬于心理治療的范圍,對于一些可能具有器質(zhì)性病變的、病態(tài)性的精神疾病或精神分裂癥來訪者等,應(yīng)建議其到精神科或心身科就診。
3.3.2 問題的原因:為什么
治療師不要拘泥于特定的心理療法,可根據(jù)來訪者的生活背景、當下的特點和領(lǐng)悟能力等靈活使用,分析問題原因。比如,對于明顯的心理沖突,可以借助心理分析理論進行分析;對于來訪者的不合理信念,可以采用認知療法的思想進行解釋;對于一些恐懼表現(xiàn),可以結(jié)合行為主義思想;甚至還可以借用中國古代文化和哲學,讓來訪者從更高的層次來理解其痛苦等。endprint
在各種心理問題中,森田療法對神經(jīng)癥的問題機制解釋得非常到位,也即精神交互作用的原理。治療師會靈活運用各種實例讓來訪者明白問題的前因后果,即:內(nèi)向、敏感、自卑、追求完美等性格特點,加上壓力或偶發(fā)事件,導致其出現(xiàn)不舒服的身心反應(yīng),而后他們往往把這些反應(yīng)當成病態(tài)癥狀,努力壓抑、渴望消除,結(jié)果卻適得其反,造成反應(yīng)的放大和固化,形成惡性循環(huán)。一旦來訪者理解了這種機制,其癥狀會立即得到一定的緩解。
此外,針對不同的癥狀,也需從“具備適應(yīng)價值”方面進行適當?shù)慕忉?。實踐表明,類似下面的解釋往往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針對女性厭食癥絕經(jīng)的來訪者,可以解釋為“身體嚴重缺乏營養(yǎng),不來月經(jīng)是為了防止有限的營養(yǎng)流失,從而維護生命的持續(xù)”;針對社交恐怖的來訪者出現(xiàn)臉紅、心跳加速、發(fā)抖等反應(yīng),可以告知這是多數(shù)人都體驗過的心理現(xiàn)象;針對有強迫癥狀的來訪者,讓其明白一些反復出現(xiàn)的想法是多數(shù)人也經(jīng)常會體驗到的雜念,即思想開小差;針對考試壓力的來訪者,讓其明白“擔心考不好”是有上進心的表現(xiàn),多數(shù)人都希望自己考出好成績,一點不在乎的才是不正常表現(xiàn)。
3.3.3 問題的解決:怎么辦
當今時代背景下,國民心態(tài)呈現(xiàn)出浮躁的特點[21],大量來訪者急需問題解決的方案,而這恰恰違背了心理治療中公認的“助人自助”原則。不過,考慮到國民心態(tài)的調(diào)整是一項艱難而持久的工作,且多數(shù)來訪者很難理解“自助”原則,森田心理治療的本土實踐中,治療師在向來訪者明確“癥狀不是病,要接納癥狀、與癥狀和平相處”的理念[22]之后,可以結(jié)合認知療法(如糾正不合理信念、識別自動負性思維、真實性檢驗、去中心化等)、行為療法(如放松訓練、系統(tǒng)脫敏、暴露療法、角色扮演、強化等)的技術(shù),和來訪者共同商討具體的應(yīng)對措施。與此同時,要讓來訪者認識到問題的解決還需要長期的努力,歷經(jīng)三個階段:
3.3.3.1 共感期 在此階段,來訪者可以讀一些森田心理治療理論相關(guān)的書籍、參加座談會、加入實體形式的或虛擬形式的生活發(fā)現(xiàn)會等。來訪者通常會了解到并非只有自己有相應(yīng)的癥狀。如此,來訪者會有一種共鳴,心情會得以釋放、安慰,從而擺脫“自己是最痛苦”的感受。
3.3.3.2 順其自然期 ①被動期:來訪者在學習森田心理治療理論伊始,會逐漸明白應(yīng)自然地接納所存在的各種癥狀表現(xiàn),做該做的事。然而,一旦開始實踐,會深切的體會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即使來訪者努力接納癥狀、積極地做該做的事,但可能會覺得筋疲力盡,甚至想逃避。此時,來訪者開始懷疑這樣做的效果,或者出現(xiàn)停滯狀態(tài)。而治療師需要反復強調(diào),不管是否相信其有效性、不管效率高低,都必須堅持下去。這一點非常關(guān)鍵,也是最艱難的。
不同的來訪者經(jīng)歷該時期的時間長短可能不同,跟其癥狀持續(xù)時間有關(guān)。在具體行動中,可以建議其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按時起床、整理被褥、清潔衛(wèi)生等,反復實踐、不斷進步、積累控制感,即使中途放棄,也可重新開始。
②能動期:被動的順其自然期之后,來訪者對癥狀、煩惱的注意和關(guān)注會慢慢變少,更多的注意力會集中在該做的事情上。伴隨這一變化,來訪者在痛苦之中也能深切的體會到行動的目的和結(jié)果。不過,由于癥狀帶來的痛苦仍然會讓來訪者多次經(jīng)歷挫折感,來訪者需要明白:即使焦躁、心灰意冷,也要繼續(xù)行動;即使癥狀又出現(xiàn)了,也不要驚慌,而是冷靜地觀察、思考自己的行動;即使前進了三步退了兩步,也符合正常規(guī)律。
從共感期到被動的順其自然期再到能動的順其自然期,呈波浪型變化規(guī)律,而非直線性。即來訪者的癥狀不可能一次性永久消失或痊愈,而是會反復出現(xiàn)、減弱、再出現(xiàn)。理解這一規(guī)律是順其自然的基礎(chǔ)。來訪者只有對其不過分關(guān)注、在意,對自己的生活、工作才不會有較大的影響,癥狀才會自然減弱,甚至消失。
3.3.3.3 陶冶期 一般來講,個體性格的調(diào)整需要長時間的努力?!绊樒渥匀?,為所當為”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23],可以使來訪者發(fā)揮性格中積極的層面,比如,遵循人際交往中的“相互性原則”,做對他人有用、與人方便的事情,最終幫助自己。然而,這種生活方式終點是不確定的,來訪者需要長久學習、持續(xù)努力,打破“脆弱性”的自我中心部分。另外,還可以結(jié)合傳統(tǒng)文化、哲學思想、“家庭作業(yè)”“日記療法”[24-25]等,促使來訪者堅持讀書、寫下治療中的收獲、記錄積極的體驗和反應(yīng)等,在行動中體驗森田心理治療的思想。
4 森田療法本土實踐的目標
在治療目標上,并非完全消除焦慮、恐怖、異樣感等癥狀,而是改變認知,對其悅納,學會帶著癥狀生活,與其共存。具體而言:首先,幫助來訪者認識到“癥狀不一定等于有病”,有些癥狀是有意義的或有適應(yīng)價值的。其次,幫助來訪者理解問題機制,即精神交互作用原理。再次,順其自然、為所當為,重在為。幫助來訪者從“逃避現(xiàn)實,治好了才能行動”到“積極行動,體驗癥狀隨著行動的變化”,使其深刻領(lǐng)悟到“體驗”的關(guān)鍵作用。同時,也可以和來訪者討論做事、與人溝通等方法和技巧,尋找新的意義。最后,幫助來訪者從諸如“焦慮恐懼,自卑”到“勇敢面對,恢復自信”等,同時,幫助其建立適合的、健康的情緒調(diào)節(jié)方法,如適當運動、學會表達與宣泄、合理膳食等。
5 小結(jié)
森田心理療法誕生已將近100年,現(xiàn)如今世界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tǒng)森田心理療法尤其是臥床療法很難適應(yīng)現(xiàn)代人的生活方式。因此,結(jié)合森田心理療法的精髓,將傳統(tǒng)療法改良為簡便、易行、有效的、適合國人心理特征的門診治療方法,勢必會幫助更多的來訪者走出困境。
[參考文獻]
[1] 康成俊.《森田心理療法》介紹[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88,2(5):202-204.
[2] 施旺紅,王曉松.中國森田療法實踐[M].西安:第四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13.
[3] 賈蕙萱,康成俊.森田療法——醫(yī)治心理障礙的良方[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88-121.endprint
[4] 劉顯陽,王靜.新森田療法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13):61-63.
[5] 施旺紅.戰(zhàn)勝“心魔”——戰(zhàn)勝自己:順其自然的森田療法[M].3版.西安:第四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15:188-244.
[6] 施旺紅.戰(zhàn)勝“心魔”——強迫癥的森田療法[M].西安:第四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15:4-20.
[7] 中村敬,施旺紅.戰(zhàn)勝“心魔”——抑郁癥的森田療法[M].西安:第四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15:141-174.
[8] 施旺紅.社交恐怖癥的森田療法[M].西安:第四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08:233-265.
[9]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nóng).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3):321-327.
[10] 王勃.中國人的性格特點實證研究[J].法制與社會,2008(29):237-240.
[11] 徐小躍.道家及老子思想研究(上)[J].新世紀圖書館,2017(3):5-13.
[12] 王能昌,徐超.修養(yǎng)論意義下禪學的“明心見性”與心學的“知行合一”[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 47(5):42-45.
[13] 王陽明. 傳習錄[M]. 張靖杰譯.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6:3-11.
[14] 錢銘怡.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275-282.
[15] 曾文星.心理治療:文化與配合[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11:21-46.
[16] 曾文星.文化與適合華人的心理治療[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1,25(4):241-243.
[17] 柳樹.森田療法門診患者治療神經(jīng)癥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33):25-27.
[18] 郝旭光.人人渴望被關(guān)注[N].經(jīng)濟日報,2013-12-14.
[19] 陳義正.呼喚真誠[J].南京社會科學,1994(2):27-28.
[20] 楊雪嶺,張培寧,馬曉欣,等.心理治療和咨詢中的傷害性因素:治療師的視角[J].醫(yī)學與哲學,2016(4):71-74.
[21] 朱力.認清社會浮躁特性培養(yǎng)健康社會心態(tài)[J].人民論壇:中旬刊,2014(20):8-10.
[22] Sugg HVR,Richards DA,F(xiàn)rost J. Complex Interventions Research Group UOEU. Morita therapy for depression and anxiety(Morita Trial):study protocol for a pilot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Trials,2016(1):161.
[23] 林吉夫.クリニックにおける森田療法の臨床実踐:日記指導の実際[J].Japan J Psychosomatic Med,2016(4):354-360.
[24] 萬里青木.森田療法的アプローチによる心理教育:日記療法の手法を用いて(2) [J].鎌倉女子大學紀要,2016(23):51-58.
[25] Hayashi Y. Clinical practice of morita therapy in clinic -practice of diary instruction [J]. Japan J Psychosomatic Med(Tokyo),2016(4):354-360.
(收稿日期:2017-05-16 本文編輯:蘇 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