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青青
懷念我的奶奶
文/李青青
我從小就和奶奶一起住。記憶中的奶奶身高不到1.5米,從后面看像個孩子。她總是戴一頂深藍色毛線織的帽子,上面配有一朵深藍色手鉤的花朵。奶奶曾經(jīng)說過,那朵花是梅花,在她眼里梅花代表堅強和低調(diào)中的高雅。
聽奶奶生前敘述,她在民國的時候就認識爺爺了。結婚后,因為家里窮,孩子多,奶奶開始給洋人縫襪子,拾荒,做針線活,帶孩子,做奶媽等,日子雖然過得很苦,卻很溫馨。奶奶為人熱情,閑暇時總喜歡和別人說上幾句話,和左鄰右舍關系都很融洽。奶奶還是個樂觀的人,在她臉上總是保持著微笑。
奶奶帶孩子、孫子、重孫子長大,從不埋怨。她臨終前還夢見孩子,囑咐兒女“把各家的孩子都看好了,別丟了。外面流浪乞討的孩子不容易,要施舍一些給他們”。
我永遠也忘不了奶奶,因為奶奶從小把我?guī)Т?,有好吃好喝的肯定留給我。那是上世紀80年代,有一次奶奶出遠門去看姨奶,臨走的時候聽說我要吃雪糕,心里便記下了。奶奶原定要去一個星期的,因為惦記我,便提前回來。正趕上數(shù)伏,怕雪糕融化,奶奶特意把它裝進鐵茶缸里,用蓋子蓋好,端著茶缸等在家門外。父母帶我去姥姥家了,他們不知道奶奶已提早回家而且沒帶房門鑰匙,我們天黑才回來。奶奶見我回來,將盛著雪糕的茶缸遞給我,心頭的一塊石頭這才落了地。我打開鐵缸子,雪糕已經(jīng)化了,扔掉雪糕袋,我高興地喝起“飲料”來。從此以后,奶奶每兩星期都給我買兩支雪糕,她從來舍不得吃,我上班后,還保持這樣的習慣,但這時候已經(jīng)是21世紀了,各家已經(jīng)有冰箱了。
奶奶是沒有養(yǎng)老保險的人,她的生活費都是兒女們按月固定給的,但她很少動用這些錢,而是把它們攢起來,存進銀行,留給孩子輩、孫子輩、重孫輩。奶奶生病的時候,家人紛紛買東西看望奶奶,都被她給退回去了。我送給她一包和田玉大棗,奶奶意外收下,但卻留著舍不得吃,直到端午節(jié)那天,奶奶包了許多特別好吃的棗粽子,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奶奶用留了半年的大棗包出來的粽子。當時我的眼淚就不停地流下來。
我和奶奶的故事講也講不完。奶奶去世后,我夢見過她兩次,夢中的奶奶還是那么慈祥,面帶微笑。有時間的時候,我也會去老房子舊址去看看,雖然那里已經(jīng)完全變了模樣,但我還會站在空地上回憶童年時和奶奶生活的點點滴滴。